APP下载

思维导图:小学英语复习课的“深度学习攻略”

2020-06-24江苏南京市科利华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译林导图语法

江苏南京市科利华小学 陈 娟

复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除了设置了单元中的综合复习板块,还设置了阶段性Project相关复习内容。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会安排一定的复习课时。一提到复习课,我们就自然会想到这样的画面: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学习主动性,复习效率不高。

东尼·巴赞先生首创的“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脑科学的可视化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形象直观的学习方法。它以色彩丰富、直观形象、条理清晰的图式再现学习思维的过程,从而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合作与创新的方式,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归类、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不断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笔者结合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复习课,根据思维导图的特征,尝试将几种常用样态的思维导图的具体使用方法进行归类分析,从“深度学习”理论的角度,重点阐述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对学生深度学习的支持与帮助。

一、用“头脑风暴图”创设语言情境

如果能将信息嵌入某个图式中,这种信息将比没有嵌入图式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识记,这就是典型的“图式理论”。思维导图往往以一个“图眼”为中心,学生可以积极围绕“中心词”,即情境的“关键词”展开联想。例如,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Good Habits一课,教师在新授课时围绕good habits展开过学习与讨论,学生依据Story文本对什么是好习惯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单元综合复习课时,结合Checkout time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明确什么是good habits,什么是bad habits,从而引出此课思维导图的“图眼”——habits,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围绕habits开展讨论。学生脑洞大开,思维活跃,有的围绕good habits和bad habits展开,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如图1);有的围绕my habits和my friend’s habits展开,发现自己和好朋友的相同与不同, 还有的围绕my habits和 my father’s/mother’s habits展开,找出家庭的共有习惯(如图2)。这样的话题就被思维导图彻底地打开了,学生主动且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这种通过思维导图展开的讨论,逻辑性强、语料丰富、主题突出,并且更贴近学生生活。

二、用“分层结构图”建构知识整体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将新的语言知识整合到学习者已有的语言结构中,建立新的图示和新的意义建构,是一个重要的语言学习过程。深度学习理论也强调知识内在联系的结构与系统,并在结构、系统中显示出它的意义。“分层结构型”思维导图的特点是层次清晰、关联性强、层层递进,大多是由整体—条块—细节等部分逐级组成,会呈现出上下级式的隶属关系。在小学英语复习课中有个重要内容,也是相对困难的部分——写作。学生感到困难的原因大多归结为:不知从何下手、不易进行组织架构、逻辑关系不清楚和表达不规范等。使用“分层结构图”进行写作教学,学生可以进行有效的“关联与结构”思维活动,能够轻松解决学生的困扰。例如,在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的Project 2 A travel book内容中,学生可以围绕My favourite city这一主题开展写作。如果在这个环节教师没有给予合适的学习指导,会很容易导致学生表达时出现逻辑关系的混乱无序现象,特别是学习力较弱的学生,他们很可能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现象,这必然影响学生英语表达的规范。利用思维导图则可以帮助学生整体架构文章的写作路径与方法,使他们学会通过整体分析—条块布局—细节丰富三步来完善自己的写作内容。就这个写作主题来说,学生学会抓住了What,Where,How三个主要方面来思考 (如图3)。随后利用分层结构图层层递进,可以以支干、线路进行条块材料的积累,完成细节和语言的丰富与规范,最终完整地完成写作。不同的思路架构必定产生不同的思维过程,学生的写作自然是“百花齐放”的!

三、用“语法分析图”完成深度加工

语法学习是英语学习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但对小学生来说,语法比较抽象、刻板,难以理解与记忆。记忆加工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对信息的加工层次越深,记忆效果会越好。而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信息精加工,诸如进行分类与归纳。思维导图对于学生在这方面学习的支持就显得特别有效。“语法分析图”围绕一个语法项目,通过一定的逻辑顺序并辅以不同的文字、色彩、符号等对语法知识进行重新“编码”,就是完成了对该语法项目的深度学习过程。六年级上册教材一至四单元主要是围绕一般过去时进行教学,这是小学阶段一个比较重要又是相对有难度的语法知识项目。其中包括了基本句型的使用、动词过去式的表达等内容,涉及方面多且错综复杂,既相互关联又有不同。每个单元学习完成之后,笔者都会让学生把本单元涉及一般过去时的内容,用语法分析图进行梳理和归纳。

四个单元学习之后,再引导学生对四幅思维导图进行观察对比,找出其中的共同与不同之处,然后完成一幅有关一般过去时的“语法分析图”。

教师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形成认识,进而能从一般规律中找寻到特殊规律,形成由本质到变式的提升。在这里,学生就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器,而是“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形成、发展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用“内容分解图”将思维可视化

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内容分解图”相较于前三种思维导图显得整体性更强,并且更加追求内容的完整性。通常是建立在对文本理解、单元复习等基础上的一种再现性学习过程,使学生内隐在头脑中的思维过程不断外显。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The King’s new clothes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童话故事类的文本,加上存在不同的场景转承和人物角色,学生要完整地记忆故事存在一定困难。在本单元的第二课时之初,教师就组织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故事内容进行分解,慢慢梳理出故事的场景变换、主要角色特征、关键词句等信息,对于特别容易出错的地方也予以特别标注,从而能够完成体现故事梗概的思维导图。

经过这样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会将平日“画”在脑袋里的思维过程“活生生”地展现在思维导图中,结构化的思路清晰可见。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份“内容分解图”对文本信息进行正向和逆向逻辑推理,从而最大限度地进行深度记忆。

五、用“总结归纳图”激活有效链接

深度学习理论特别重视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信息进行学习,在进入复习之前,学生会存在已有经验,但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不断唤醒与改造,使得原有知识由片面变得全面、由繁杂变得简约……

“总结归纳图”特别注重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效链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固着点,分析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用旧知带动新知,以新知激活旧知,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批判性思维活动。笔者通常会利用这样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进行归纳总结,也就是对该单元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整体梳理。学生会以自己的形式表达对单元知识的再建构过程,有“树状图”“点阵图”“发散图”“串联图”等几种常见形式。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主动复习单元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展示自己的复习成果,同时引导学生在梳理时积极动脑,及时提出自己的疑惑或学会质疑,将思维导图绘制完成的过程转变成学习品质提升的过程。

如果把学习当作一场极其有意义的旅行,那么“思维导图”一定是这场旅行中必不可少的“攻略”。若想感受到学习旅行中的美妙,一份精当的“旅行攻略”——思维导图尤为重要。如何更好地发挥“思维导图”的工具性,切实利用好深度学习理论原理展开思维导图教学实践,支持学生开展有效深度学习,都还需要教师们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之中,不断完善与优化。

猜你喜欢

译林导图语法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思维导图在历史知识复习中的应用
跟踪导练(二)4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