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作业从 “听懂”到“作对”的路径探索
2020-06-23党丽艳
党丽艳
【摘要】 作业是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师为了检验课堂教学成果,收获学生反馈而布置的有针对性的作业,学生为了巩固知识和增强学习能力需要通过作业来检验学习的成果。所以作业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的好坏。
【关键词】 高中政治 作业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5-164-02
高中政治课堂上往往是老师旁征博引讲的很精彩,学生也积极配合参与度很高,然而老师讲完课后,学生做题时就常听到学生反映:“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考就懵”。这个问题还普遍存在,值得老师和同学们认真研究,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认知不够充分,理解不够到位,解题基本方法没掌握。“听懂、会做、作对”的距离有多远?“听懂”是知识的输入存储过程,对知识要有充分认知;“会做”是在反复的实践中掌握解题技巧;“作对”是知识的输出阶段,只有在充分认知的基础上,理解到位,掌握做题技巧,同时由内而外做的完美。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探索高中政治作业从“听懂”到“作对”的路径。
一、自主绘制认知结构图表,真正听懂内容
心理学上有“学习吸收率金字塔”研究,表明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的平均学习效率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只是上课听老师讲课,课前不做预习,课后不做练习复习巩固,这种学习方式的学习吸收率只有5%。而要学习吸收率高并且长时间记忆,就需要整合知识之间彼此联系并以网络形式形成图片,也就是形成知识体系的“认知结构图”,这样知识信息会容易理解和接受,长时间的留在记忆里,并且这样的“认知结构图”不是学生被动接受,而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亲手绘制,主动构建的,那么掌握知识会更扎实和牢固,学生是真正的学懂知识了,这种学习方式的学习收收率课高达90%以上。因此在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会引导学生自主绘制认知结构图。
1.课前布置学生绘图表,促进整体认知
高中政治课本没有疑难词句,词句学生都认识,但放在一起就读不懂意思。所以在每一单元上课前10分钟要求学生速读课本,并绘制结构图,这样做达到两个目的:从知识方面要求理解本单元知识间逻辑关系以及本单元与上一单元之间的联系;从生活体验方面要求学生在看到知识点的时候和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进行联系。这样做使得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更加明确,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和自己学习生活实践联系,让学生有效的实现自我探索。如在高二哲学《分析矛盾辩证思维》这单元学习时,布置作业绘制预习导图,通过预习导图的构建(见图),课堂学习的效率迅速的提升,学习的效果也是事倍功半。
2.课后利用图表复习,寻找解题思路
课后利用图形构建知识体系,学习的知识由点、面、块到网状结构的有效转化有利于提升知识的之间的理解。整理中要善于归纳知识之间相似、相近、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构建知识板块,进而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从而在整体上把握知识。如在《分析矛盾辩证思维》这一单元中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矛主次和主次矛”知识点的区分上和联系上,这一知识点是易错点,老师引导学生课后在理解这一知识点的基础上尝试画出这一知识点的图表(见表),这样学生真正掌握这一难点,并在今后解决实际作业是精准应用,提升作业的准确率。利用图表充分认知,达到有效的知识输入,学生才是真正的听懂了。
二、掌握基本方法,解题精准高效
学好政治,作对作业,听懂是前提,掌握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解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根本,所有这些,最终要落实到学生作业的实践中,在作业中检验是否真正掌握充分和全面知识,从而查漏补缺直到能够全部作对。笔者以为作业先要把握设问题主体,然后分清题目类型。找到主体后设问一般会分两种情况:一是主体做某件事情的原因(必要性)和意义(重要性),二是主体做这件事的措施或者可行性,把握了上面这些就能解题高效精准。
1.审设问,把握设问主体
高中政治作业的题目中无论是主觀题还是客观题,设问中都会对主体有明确要求,主要考察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材料和知识观点脱离的现象,如果我们在做题的时候首先找到主体,并以主体为原点,结合知识之间的联系,搜索相关知识内容,构建知识结构,组织答案,解决问题,就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经济常识的主体一般为个人、企业、国家。个人包括劳动者、企业家、消费者和纳税人。企业包括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企业信誉和形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竞争优势、遵循价值规律,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国家包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社保制度等)、发展战略(贯彻落实新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经济体制(发挥市场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政治常识的主体一般是党、政府、公民、国家。要分清楚各主体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党的知识包括宗旨、地位、作用,党的性质、领导、执政方式,我国政党制度及其优越性,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政府知识包括性质、地位、职能、组织活动原则。公民的知识包括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权国家知识包括国体及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民主与专政、民主法治建设、对内、对外职能、政权组织形式、综合国力、民族、宗教、外交政策等哲学常识的主体包括马克思唯物论、辩证法、方法论。唯物论包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辩证法强调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矛盾是联系的主要内容,是发展的动力。认识论强调我们的物质世界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认识过程。
2.审材料,明确设问指向
高中政治题目的一大特点是题干都是选用了最近一段时间的具体感性时政材料来考察理性知识。要求学生先要读懂感性材料,并且和政治术语有效的联系。读懂材料一般是抓重点,关键词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材料表述为有主谓宾的一段话,接着看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并且把材料语言转化为政治术语。一般题干的问题指向分为反映类、原因意义类、措施类等。
反映类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这两种都是现象到本质,感性材料理想设问,要求我们客观、全面的观察现象并整合有价值信息;运用知识辩证分析和评价现象。把材料提供的感性信息用所学理性知识加以说明。这种题型解题思路就是确定考核主体的具体知识点,对照理性知识点和感性材料的一致性就可以了。
原因类的设问,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依据是啥等形式呈现。这种题型解题思路一方面从现实为什么要来讲,考虑发展的必然性、现状的不足、时代背景的产物、客观规律的要求等,用创新来改变或者调整变革生产关系,最根本的是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从为什么能来讲,这要从经济与政治,内因与外因,现象与本质等角度展开,甚至可以反向考虑如果不会有什么危害。在解答时,由直接到间接,有近及远,先经济后政治,有条理的展开说明。
措施类的设问,一般这类题目都给出了明确的主体,有几个主体就有几个措施,设问是我们应该怎么办,据此推断出等,要求学生要有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有依据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或方案。一方面教材有相关术语,如企业创新经营模式→高效配置资源→减低生产成本,创高利润空间;也可以创新产品与服务→产品竞争力→满足市场需求,实现效益;或者获取市场保障→建设企业信誉→升級消费或扩大需求,立足长期效益。另外也可以从材料中找措施,有时候材料中存在问题的反面就是解决问题的措施,如技术水平低就要发展高科技,技术创新;失业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等。也可以了解国家最近的方针政策措施。
三、明确答题思路,写出完美答案
1.调知识,确定答题思路
首先找出材料里的关键词,依据关键词,直接调用学科基本知识或者利用认知结构图,通过演绎、推导找到可以使用的政治知识。其次确定答题思路,明确关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要确定几个关键知识之间的关系,如何展开以及如何排列。一般的答题策略是:原理依据、实践及意义、事实验证等,也就是为什么、谁做了什么、有什么价值、最后用材料分析说明。
2.写答案,突出关键点
要想从听懂到会做到作对,绘制认知结构图表真正把握知识是前提,分析题目要求,掌握解题方法是重要途径,做对题目、写对答案、得到高分才是目的。老师在紧张的批改作业时候当然希望看到的答案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外在美就是清洁整齐,格式规范,层次分明、美观大方,这样才能赏心悦目,但这是需要平时大量作业的规范书写做基础上才能形成习惯。内在美就要求表述准确,逻辑严密,要用专业准确的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术语来表述,这就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不仅要掌握基本知识点,更要理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只有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政治作业才是真正的从“听懂”到“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