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顺、手、事”谈汉语拼音教学

2020-06-23林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5期
关键词:汉语拼音小学语文

林燕

【摘要】  汉语拼音是识汉字、学习普通话和阅读的重要工具,是语文科的基础知识点,是一年级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汉语拼音掌握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效果。因此,教者应该想出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好汉语拼音,学好汉语拼音,为今后识字、学习普通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汉语拼音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5-152-01

考虑到刚升上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辨别事物能力较差,要想学生高效率地掌握汉语拼音,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字母和音节,利用形象直观的插图,利用课件,利用各种教学媒体,以及教师们创造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好汉语拼音,为今后识字、学习普通话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是我提出的“启、顺、手、事”教学汉语拼音的四要法。

一、启发式法

这里谈到的启发式教学,并不是指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凡是能够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依靠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来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教学过程,都是启发式教学。在拼音教学中,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但如果一味读到底,就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只会使学生机械模仿,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复韵母“ou”,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中的海鸥飞翔时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只什么鸟吗?”学生看着飞翔的海鸥回答:“海鸥。”“同学们真棒,那你们知不知道这个复韵母(ou)怎么读呢?”学生很容易就读出的“ou”读音,在此基础上我再适当指导发“ou”的口形的变化,学生就轻而易举地记住了“ou”的发音和字形了,这种贯彻于演示之中的启发式教学,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

二、顺口溜识记法

刚从学前班升上一年级的学生,时刻都想着玩,对事物久了会产生厌烦的心理。汉语拼音学多了,在字形和发音上会混乱,这时要边教汉语拼音边教给学生一些顺口溜,让学生在吟唱时记住某些字母的音、形,能够区分字母的音和形,记住标调方法和记住拼读规则。

例如:初学拼音时学生感到读音是难点,我就教以读音为主的顺口溜:“母鸡捉蝶jjj,七个气球qqq,刀切西瓜xxx;”字母学得多了,难点转向字形的区分记忆,我就教以字形为主的顺口溜:“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伞柄朝上fff,伞柄朝下ttt;”强调“iu、ui”标调规则的顺口溜:“i、u一块走,帽子戴后头;”强调“i、u”不能独立成音节:“小i小u真胆小,出门跟着妈妈跑(yu、wu)。”这些简明易记,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学生在有意的吟唱之中无意地记住了拼音的音、形,标调方法和拼读规则,比要学生反复读,抄几十次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手势识记法

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特别注意教师的身体语言,身体语言运用得好,比在课堂上反复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在拼音教学中,可以用一些简明形象的手势来显示声调的调值和某些字母的发音要领,起到提示学生记住调值和拼音正確发音的作用。手势要简单明了,学生一看就明白教师的暗示。

例如:在学习声调的四个调值时,教师在课堂上单讲、领读,效果是不大的,这就要用手势来帮助学生记住调值(—/V\),用手的平、扬、转、降来表示,学生随着手势读出韵母或音节的高低升降,学生也跟着用自己的手势来表示,口和手结合,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四个调值。

又如:读声母“zh、ch、sh、r”四个翘舌音,提醒学生要翘舌时,将手申平,手心向上表示舌面,除大拇指外,其余四个指头向上翘,表示舌头翘起,学生一见到我的手势,就会自然而然地读出四个翘舌音了。发后鼻音“ɑng、eng、ing、ong”时,舌尖后退,舌根顶住软腭,让气流从鼻腔出来。学生发音是难点,教师口腔内的运动又看不清楚,这时手势表达非常重要,手腕自然上拱向后移动,表示舌头后缩舌根上拢,发“n”音时,我指一指自己的鼻子,学生就会要求自己从鼻子发音。有了手势的帮助,学生发音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些手势代表了教师的语言,省略了枯燥的反复说教,学生也很容易接受。所以说,教师的手好比指挥棒,无言之导,尽在其中。

四、故事识记法

由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是较枯燥无味的,讲述的内容、方式和时机不当,没有调动学生学习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质量就可想而知,但如果用故事的形式讲述,那教学效果就不同了。因为六、七岁的儿童很喜欢听故事,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可以运用创设故事情景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学“j、q、x”与单韵母“ü”相拼,“ü”头上两点要去掉的规则。单向学生讲述:“j、q、x”和“ü”相拼,“ü”头上两点要去掉。这种枯燥无味的讲述方式,学生是没有耐心听的,效果可想而知,改成故事来讲述,学生专心听了,效果也就不同了。我是这样讲的:“冬天,天气很冷,ü戴着帽子到j、q、x的家里做客,j、q、x的家里很暖和,于是ü就把帽子(两点)脱了,它还是读ü,当它从j、q、x的家里出来时,因为天气冷,它又把帽子戴上了,j、q、x和ü说再见,并叫ü下次再到它们家玩,因为它们在一起玩得和开心。当ü走后,u也到j、q、x的家里做客,但u一到j、q、x的家里就到处翻东西,把j、q、x的家里弄得乱七八糟,j、q、x看了很生气,就把u赶出去了,并说永远都不和u做朋友。”通过故事讲述,学生掌握了“j、q、x”和“ü”相拼时,“ü”头上两点去掉还是读“ü”的规则,也掌握了“j、q、x”不和“u”相拼的道理。

总而言之,教无常法,贵在创新,只要你认为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不妨去尝一尝,试一试。

[ 参  考  文  献 ]

[1]《拼音教学趣为先》学术期刊《新课程·小学》2017年9期.

猜你喜欢

汉语拼音小学语文
汉语拼音与英语单词识记浅析
汉语拼音与英语单词识记浅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自测题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自测题
汉语拼音综合测试
我的语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