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020-06-23陈开永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5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陈开永

【摘要】  中学物理学科中含有丰富的科学方法:类比法、比较法、模型法、推理法、猜想法、假设法、观察与实验法等。文章以高中物理选修3–1内容为例,运用多种学科方法培养物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

【关键词】  物理方法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5-149-01

物理学的知识、方法、思想的教育以及物理观念、物理科学精神的教育是完整意义上的“物理教育”。教师要注重物理学科方法培养,灵活运用物理学科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一、运用类比法、比较法培养物理观念素养

物理观念是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提炼和升华。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让学生形成正确物质观念,深刻理解物理概念,熟练掌握物理规律及应用,达到提升学生的物理观念素养。

(一)用类比法引入物理概念

类比法是找寻两个或两类研究对象的相似点进行比较分析。如“电场及场强E”和“磁场、磁感应强度B”概念教学,可类比重力场的知识来学习,让学生领悟到E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其大小与F、q无关;B是描述磁场性质的物理量。又如“电势与等势面”学习可类比物体在重力场中情况,建立电场中“电势”概念;可见,教师通过类比法教学,让学生深度理解物理概念,促进物理观念素养的提升。

(二)用比较法阐释物理规律

比较法是找出研究对象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如在“库仑定律”教学中,对静电力与万有引力进行比较,让学生明晰两个物理规律的异同点,明确规律的适用条件,使学生理解物理规律,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又如探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采用与平抛运动比较进行教学,比较恒力作用下的曲線运动来阐释其物理规律。

教师运用类比法或比较法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物理规律的异同关系,认识其本质的差异,深度学习形成物理观念。

二、运用模型法、推理法培养科学思维素养

(一)用模型法简化物理问题

模型法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通过创建物理模型,把物理现象本质和内在特性建构起来的科学方法,如“点电荷”的教学,可以与质点物理模型类比。再如“电场线”及“磁感线”等,都是模型化的处理,让学生在物理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二)用推理法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推理法是由几个判断为前提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如“示波管的工作原理”的教学,教师创设物理情境,先让学生分析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境,推理得出电子运动过程的相关表达式,用动力学或能量观点求出加速阶段电子的末速度,后分析电子进入偏转电极中做类平抛运动,问题得以解决。又如“磁场对运动电荷作用”教学中,先作出猜想:磁场对运动的电荷有力的作用,并建立物理模型,推导出洛伦兹力公式;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启迪学生思维,鼓励质疑精神,在探究问题中理解知识、领悟方法、发展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

三、运用猜想法、假设法培养科学探究素养

科学探究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有效教学。教师要灵活运用猜想法、假设法引导学生应用猜想、假设、思考、实验、论证等方法来发现、解决问题。

(一)用猜想法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发现正是经过科学的猜想和严密的推理得出来。探究活动要以实验为依托,在合理猜测与假设的基础上,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如“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教学中,通过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发猜想:灯泡的电阻到底是如何改变呢?在实验设计、动手实验、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得到训练提升。

(二)用假设法引导探究过程

假设是在猜想的基础上,凭借观察和实验,依据已知科学理论对问题进行假设性分析。如“电阻”教学,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假设出影响导线电阻的因素,然后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制定实验进行探究验证。又如“电容器 电容”这节课,为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决定因素,作出假设再进行验证得出:电容大小与两板间距、两板正对面积、两板间介质有关且成比例。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激发思维,体检科学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素养。

四、注重运用观察与实验法,提升“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

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等要素。

科学本质是以逻辑论证假说和设想的合理性;观察与实验法是揭示科学本质的基本方法。如探究“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先通过演示仪器让学生观察:①当没有磁场作用时;②加上磁场,让电子垂直射入磁场时;③让电子不垂直射入磁场时。观察三种情况下电子运动轨迹,讨论交流:电子为什么会做圆周运动?向心力由谁提供?什么情况下电子做螺旋运动?最后总结升华内化知识。所以,教师要注重运用观察与实验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本质,在尊重实证中学会进行批判与思考从而形成科学态度,提升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

总之,要注意从四个要素的整体性去理解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物理观念是其他核心素养的基础;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是关键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必备品格。四个要素相互依赖,共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灵活应用各种物理学科方法,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格物穷理,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