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钩玄法”在文言文教学的应用
2020-06-23吴林卉
吴林卉
【摘要】 “提要钩玄法”是韩愈在《进学解》中提出的一种阅读方法。人教版语文教材编者在语文必修一的单元导读环节中,提出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基于此,本文以高中古代记叙散文教学为例,探讨“提要钩玄法”在文言文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 提要钩玄法 文言文教学 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5-099-0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是古代记叙散文单元,本单元有《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和《鸿门宴》三篇文章,分别选自《左传》、《战国策》和《史记》。以上三者虽同为史书体裁,但又不尽相同,三者分别为编年体、国别体和纪传体。学习这个单元的文言文,不仅可以领略古人才华和品德,还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艺术。
一、“提要钩玄法”内涵
“提要钩玄”出自韩愈的《进学解》,原文是“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字面上理解,即对记事类或史籍类的书籍应提出纲要,对理论类的著作要探索其精妙之处。提要钩玄法强调在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时要采用提要和钩玄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为更好应用“提要钩玄”法,本文首先分析和拓展“提要钩玄法”。
首先,提要和钩玄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法,二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别。“提要法”强调提取文本纲目和要点,把握主要内容;“钩玄法”则强调探寻书籍精深部分,把握精妙之处。阅读方法是由文本特点决定的,纪事类一般以时间为线索,以历史问题为主题,“提要法”能快速理清文章脉络。理论类文本则是针对某一问题,提出论点并利用论据进行论证,“钩玄法”有助于探索文章主旨,品味精妙之处。
“提要”与“钩玄”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阅读中仅有“提要”,忽略文章精妙之处;仅有“钩玄”,效率又太低。阅读方法不能单独,教师要将两种方法融合贯通,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和精妙之处。
二、提要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古代叙事文集中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分别是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和鸿门宴。作者没有单纯记录历史,而是运用高超的叙事手法来安排文章结构和塑造人物性格。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这篇文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叙述极具简洁之美,全文仅用了294个字就讲清楚。教师可以从课文题目中抓住“退”这个关键词,让学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烛之武和秦师分别是谁?烛之武为何要退秦师?烛之武是怎样退秦师的?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果是怎样的?教师通过明确关键词“退”,引导学生概述文章叙述脉络,概括文章内容。
《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这篇文章叙事详细,更适合“提要”法。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没有重点,从头讲到尾。教师首先带领学生从标题中提取文章关键词“刺”,明确文章内容围绕“刺”展开。荆轲为何要刺杀秦王?为刺杀秦王做了哪些准备?荆轲是如何实行刺杀计划的?荆轲刺杀秦王的结果如何?这四个问题可以对应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抓住“刺”这个字,教师可以概括文章的叙述脉络,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鸿门宴》选自《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鸿门宴是项羽人生的转折点,鸿门宴一词也流传下来,代指不怀好意的宴会。《鸿门宴》一文围绕宴会展开,关键词是“宴”字。宴会前、宴会中、宴会后分别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能否列出主要人物关系图?教师可以从“宴”字出发,概述文章的叙述脉络,明确人物及人物关系。
三、勾玄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烛之武退秦师》字数不多,但是烛之武劝秦伯的话却高达十句,秦伯听完的反应也非常有意思。教师可钩玄“秦伯说”中的“说”字。秦伯为何变化如此之快?秦伯到底从烛之武的话中听到什么高兴的事?烛之武区区数言为何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要深入文本。
烛之武劝说秦伯运用了超强的攻心术。第一步坦言知亡以避其銳气,第二步阐明利害以动摇秦君,第三步为秦谋划以利相诱,第四步引史为例以挑拨秦晋,最后推测未来以劝秦谨慎。从秦穆公的“说”中, 我们可以看到秦穆公完全认可了烛之武的观点,即郑亡无益论、舍郑有益论、晋国无信论和晋国威胁论,而这些观点都是烛之武站在秦伯的立场上提出的。
《荆轲刺秦王》虽篇幅较长,有行刺缘起、行刺准备、易水送别和廷刺秦王这四个部分。作者在私见樊於期的部分着墨颇多,对武士和匕首却是一带而过。这里从课文中选“私见樊於期”中的“私”进行“钩玄”阅读。荆轲为何要私见?私见有何作用?私见与否,对于荆轲刺秦有无影响?学生若钩玄这个“私”字,从中发现丰富内涵。
首先,从一个“私”字,可见荆轲的机智。原文是“荆轲之太子不忍,遂私见樊於期”。荆轲知道想要取悦秦王,只拿燕国地图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荆轲选择“私”见樊於期,先斩后奏,太子丹也只能接受。其次,从一个“私”字,可见荆轲于关键时刻的警惕意识。二人所谈事关燕国命运,须小心提防。钩玄“私”字,有助于启发学生理清人物关系,感受人物心理变化,品读人物性格特点。
《鸿门宴》一文围绕宴会的展开。文章细致到座位的安排,这里对“向”字进行钩玄。中国传统的坐席是怎么样的?为何项羽要这样安排几人的坐席?分别体现了二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古代人喝酒吃饭时的座位安排颇有讲究。按古代礼仪,君臣相对,君面南,臣面北;宾主相对,宾面东,主面西。教师首先明确向和面之间的差别,让学生画出坐次图。项羽这样安排坐席,是为了彰显自身权力和羞辱刘邦,表现出项羽的傲慢、狂妄自大;也体现出刘邦的深谋远虑、忍辱负重。
本文为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项目编号YCX2018A26)阶段性成果。
[ 参 考 文 献 ]
[1]陈清水.“提要钩玄”法之理解及启示[J].科技风,2014(18):20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