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历年高考政治真题中学什么

2020-06-23何秋帮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5期
关键词:真题

何秋帮

【摘要】  历年高考政治真题是基本理论知识与时政热点相结合的经典之作,也是高三学生备战高考的最好资料之一。钻研历年高考政治真题,有利于准确把握考试命题的规律和特点,找准复习备考的方向和方法,做到科学高效备考。利用好历年真题备战高考,需要认真钻研真题设问,紧扣设问的指向性;钻研真题素材,关注素材的新颖性;钻研参考答案,注重表达的逻辑性;钻研评分细则,提高增分的可能性。

【关键词】  高考政治 真题 情境素材 评分细则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5-025-02

备战高考的学生,大多都做过不少历年高考真题。就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而言,如想弄清楚基本理論知识在高考中是怎么考,时政热点又是怎么考,认真钻研历年高考政治真题就成为不二之选。因为历年高考政治真题是教材基本理论与时政热点结合的经典之作,也是高三学生备战高考的最好资料之一。但在实际备考中,很多学生只是把历年高考真题简单做一遍,忽视对真题的深入研究,在复习备考上走了不少弯路错路。其实,认真钻研历年高考政治真题,以此准确把握考试命题的规律和特点,找准复习备考的方向和方法,做到科学高效备考,是值得所有高三政治教师和学生花时间去做的一项细致工作。

一、认真钻研真题设问,紧扣设问的指向性

在考试中,由于担心考试时间不够用,很多学生压缩审题时间,尤其是审设问的时间,往往眼睛一扫设问,就开始下笔答题。殊不知,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做法。高考试题是命题者独具匠心和精益求精的结晶,为体现高考的选拔性功能,增加试题难度和区分度,在设问部分设置陷阱是命题者惯用的手法之一。一道完整的政治试题包括立意、情境、设问和参考答案等四个要素,其中最为关键的要素是设问部分,因为它是搭建情境素材与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的主要桥梁,是学生作答的立足点和逻辑起点,决定着学生作答的方向、范围、内容和要点等方面。

总体上,近几年全国高考政治选择题的设问相对简单。但也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如2019年全国3卷的14题属于逆向思维题,如审设问时忽视了“不恰当”的“不”字,该题失分的可能性就很大。此外,哲学选择题大多会限定知识范围,如2019年全国1卷和2卷的23题分别考查的是唯物辩证法道理和认识论道理。相比较而言,主观题的设问要复杂得多。主观题的设问一般包括材料范围、知识范围、主体范围、客体范围、试题类型和分值等六要素,试题类型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如其中任一要素有所调整,可能都会影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最终可能会影响答案生成和试题得分。例如2019年全国1卷38题,其设问为“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积极影响(14分)”。在审读该设问时,必须要特别注意到:主体范围是“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而不是“扩大出口”;客体范围是“国内经济”,而不是“国内企业”或“个人”,也不是“世界经济”;试题类型是“积极影响”,而不是“影响”,因为“影响”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作答时,必须从整体上全面准确把握试题的主体、客体和试题类型等各方面,如在设问的理解和判断上有误,就可能导致作答时观点游离散乱,偏离答题要求,甚至答非所问,离题万里。

虽然设问部分的文字量相对较少,但全面准确的审读设问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在复习备考中,要认真分析和总结高考政治真题设问的类型、规律、特点和变化趋势,仔细比较不同设问的异同点,注意不同题型的不同答法和具体要求,例如认识类和批驳类试题的答题方法就不尽相同。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设问意识,在平时审读设问训练时要多加小心,养成仔细审查材料范围、知识范围、主体范围、客体范转、问题指向和具体分值的良好习惯,紧扣设问逻辑和问题的指向性,确定好题型以及相应要求,以防掉入命题者设置的陷阱里。

二、认真钻研真题素材,关注素材的新颖性

试题作为考试内容的载体和呈现形式,蕴含并集中体现高考的育人导向。近年来,命题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应用能力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19年全国1卷38题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主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积极影响的认识。相对试题的难易度而言,该题在各省的平均得分并不理想。究其原因,考生对试题素材的有效信息提取、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比较薄弱,难以理清材料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由此可见,学生对情境材料的分析、概括和转化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考试成绩的高低。

高考政治试题素材突显时代性,引领考生关注重大时政热点,是政治学科的显著特色和必然要求。所以高考政治试题中出现的大量时政热点素材,学生们大多并不陌生。但不少学生常常犯了主观主义错误,一见到熟悉的试题材料,未经思考就把曾经做过的试题答案一股脑地全盘托出,洋洋洒洒写了很多。其实,为提高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命题者往往对试题的情境素材进行过精挑细选和精心“组装”,会加进去不少新颖材料或信息点,所以在考试时必须关注素材的新颖性和特殊性,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已有试题答案。

纵观历年高考政治试题,尤其是主观题的情境材料都非常精练简洁,绝无重复累赘之词,每一句话都有其特定的涵义和应用价值。我们在训练审读情境材料时,要在把握情境材料的核心主旨基础上,认真思考,审慎分析,明确每段材料、每句话、每个字的作用,不放过任何一个关键词或关键句。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多分析历年高考政治真题,努力提高自身研读材料和有效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对情境素材的归纳与演绎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辩证思维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真题
玩转高考真题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透视概率考点 剖析中考真题
中考英语真题演练(一)
高考真题训练之化学反应原理
电学实验高考真题赏析
交变电流高考真题赏析
似“定”而非巧判断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