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观察、乐阅读、会表达,让你爱上写作

2020-06-23李万花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表达观察阅读

李万花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急功近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要教会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引导他们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鲜活素材,从根本上解决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问题。同时,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敢表达,体会写作带来的乐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适当指导一些谋篇布局的方法,巧妙构思的技巧,让每个学生爱上写作,成为写作的高手。

【关键词】观察 阅读 表达

总有一部分学生写作起来总无事可写,愁眉苦脸。平时交上来的日记或习作似流水账,内容空洞,即使组织开展活动后再来写,学生仍是东拼西凑,缺乏真情实感。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要真正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让学生快乐习作,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训练。

一、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生的习作言之无物或千篇一律,主要是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事熟视无睹,或者观察了也只是看了个大概的轮廓,故而无话可说。我们要教会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写好他们生活中的见、闻、做、想。

什么是观察呢?儿童化观察指的就是作文教学中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观察所得,体现童眼、童心、童言。

怎么观察?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习惯。例如观察一处风景,要注意一定顺序、方位,抓住特色;观察人物要抓住人的动作、神态、语言;观察动物要抓住外形、活动、习性等。

观察什么?其实就是观察生活,从内心出发,用眼睛观察世界,用心灵感受生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到生活中去积累材料,去寻找作文的素材。但是,要将客观存在的生活转化为学生手中的素材,还有待学生自己去感受生活、发现素材,从而激发创造性的思维。有的学生总认为校园生活单调、乏味,对外界生活接触又太少。其实每时每刻,大家都在接触一些人和事,尤其是农村,处处都有“生活”,如鸡鸭牛羊、春华秋实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直接印象和某种情绪体验来得快,消失得也快,如果不及时把观察成果或心理活动、感受等记录下来,这些印象和感受很可能悄然消失或逐渐失真。写日记为学生创设了随时练笔的机会,让学生把习作变成自觉行为。这就会促使学生运用这些语句将易消失的观察印象及时变成文字,提高观察效果,积累生活素材。例如,学校曾组织观看了电影《宝葫芦的秘密》,一看完电影,教师就趁热打铁让学生说一说看电影后的感受。大家立即围拢过来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感受:“我要有那样一个宝葫芦该多好”“不能光靠宝葫芦,要靠自己”“王保真幸福,还有妹妹呢,我宁愿要个小妹妹”……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把刚才说的话记录下来。大家都很高兴,飞快地跑回教室写起来,此时的习作就成了他们的快乐而不是负担。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去感受生活中的真情,如父母情、师生情、同学情,于细微之处见真情。只要自觉地去寻找、观察、感受,就能获得丰富的生活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引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思维上潜在的天分,这样,习作就不会千人一面了。久而久之,学生们就能通过普遍现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感受生活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不过写作教学需要的不是泥沙俱下的生活“河流”,日复一日零碎的日常生活,而是深入学生心灵,牵动学生情感、意志、思想的内心生活。

只要我们遵循“生活在前,文章在后”的写作规律,教会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指导学生先观察积累生活,再感受认识生活,后语言表达生活,学生的作文兴趣和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二、阅读,积累语言能力

语言表达生活,写作是运用语言的艺术。语言怎样积累?郭沫若先生的经验是:多体验,多读书,多请教,多练习,集中注意,活用成语,尊重口语,常写日记。

通过阅读来积累。在阅读中随时随地记录积累语言材料,培养学生获取写作资料的能力。我校就把课外阅读作为了教学重点。每个学期指定读一本书,教师要做好推荐、指导、交流阅读的引导。本学期,笔者向学生推荐的书目是《四季风光》,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景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写景的能力和水平。阅读,使学生不仅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维,还丰富了词汇,写作起来有了源头活水。

阅读与写作是一对孪生姐妹。那如何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呢?要让学生摘抄精彩片段,背诵妙语佳句,每周进行1~2次固定的小练笔和随时的练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段精彩语句、一个奇思妙想、一组生活镜头、一处迷人景致,等等,都是值得积累的写作材料。古今中外,凡是成功的作家,无一不重视写作材料的积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把平时读到的、见到的、听到的有用材料,都用纸片记下来。他房间里的窗户上、床头上、镜子上,到处都记着美好的词语、生动的比喻、有用的材料。郭沫若先生外出时,衣袋里总装着小纸片,他把有用的内容随手写下来,又随时拿出来看看。我国唐代诗人李贺的“锦囊”,诗人唐求的“诗瓢”,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诗袋”,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的“瓦罐”……这些趣闻都给我们一个启发: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勤奋。写作材料也是这样,需要平时积累,这样写作就能够如探囊取物,得心应手,妙笔生花。

值得一提的是,好词佳句的真正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不至于在写作时生搬硬套。当然,作文的语言并不同于日常说话的语言,一个是书面语言,一个是口头语言,两者如何统一,如何转化是一个难题,特别对农村说方言的学生来讲,更是一个难题。笔者认为,知识决定写什么,能力决定如何写。不断积累、练写是提高能力的唯一途径,也是作文教学的方向。

三、表达,水到渠成

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用口头说心头、用笔头写口头的能力,即“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这就是作文的表达。这里强调的我口、我手、我心的这个“我”就是学生自己的真实生活、真情实感。作文训练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不能要求学生像作家一样“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学生把已经认识的事物、已有的思想和积累说清楚、写明白就可以了。犹如“超女、快男”的口号是“想唱就唱、唱得响亮”,我们学生的作文口号就是“想写就写、写得快乐”。当然,“想写就写”并不是漫无目的地写,而应该努力把自己想写的写清楚,让读者对你的观点、意思一目了然。

那怎样才能写明白、写具体呢?笔者由实践经验得出以下几点:一是寻找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在游戏中作文;二是打开生活的源泉,让学生在生活中作文;三是拓展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想象中作文;四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最难的一步,就是紧抓学生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语言、锤炼语言,努力写好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当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会更清晰、更有条理,他们也更容易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锤炼语言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思考、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会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语言之美,会感受到自己的作文越来越有生命力,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都会为下一次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坚持下去,学生就会真的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文如泉涌、妙笔生花了,否则就只能用“好看极了”“好玩极了”等简单、笼统的语句轻带过去了事。

一篇优秀的文章就像儿童搭成的一个巧妙完整的积木造型。期間要经历一个如何“搭”的过程,也就是运用语言材料去谋篇布局的过程。这就要求培养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整体把握、循序渐进,不可成人化、文学化。低年级作文以童话体为最佳的作文训练形式,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复述与仿写童话故事;②续编童话故事;③看图想象童话故事;④自由创编童话故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怎么想就怎么写,这样可以满足学生想象、创造的愿望,他们就会把作文当作一种享受,一种自我满足。中高年级的作文和生活联结,把学生放到能激发写作动机的情境中。从自我介绍到制作年历、相册、图画书、报纸;从广告语、海报、说明书、对联到活动纪实,这些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笔者曾让学生按书上要求写《我喜欢的一个人》,结果交上来的习作出奇的“一致”,写的都是妈妈怎样为自己做饭、辅导学习,没有新意。而一次班会课上,笔者让同学结合班级布置写几句广告词,同学们表现得异常兴奋,个个文采飞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先写自己想写的,再逐步深化,这样,表达就会水到渠成了。

猜你喜欢

表达观察阅读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