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历史阅读 夯实学生基础
2020-06-23常江
常江
【摘要】历史课内容庞杂,学生不易掌握,缺乏学习兴致,长期以来,历史课被看作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代名词,尤其是初中历史课程,许多学生、家长更加不重视。如何改变人们对历史课的偏见,真正让学生喜欢历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摆在每个历史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谈谈让学生爱上历史课的妙招。
【关键词】历史教学;课堂教学;兴趣;阅读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给历史阅读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阅读课堂开始走向自主、人文、活跃、开放。坚冰打破,千帆竞发,这无疑是教学的一大进步。但热闹历史课堂的背后也不容忽视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否则阅读课就会偏离正确轨道,发挥不了它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和谐的课堂环境,使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爱生如子,听取学生合理的建议,尊重学生的感情和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平等对待学生,与他们民主相处,即使他们犯有错误,进行教育,也必须尊重他们,创设一个比较宽裕、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坐着与教师谈话;课堂上每天送给学生一句鼓励的话语,每天送给学生一个善意的微笑,把真诚和鼓励、关怀和爱护、尊重和依赖带给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可亲、可敬的教师形象,打造和谐课堂。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在一种愉悦、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敢于质疑、敢于争论,个性化的思维、情趣、爱好、特点有张扬的空间,自我满足得以实现。有很多以前被认为是“差生”,在别的课堂上不被重视的学生,在我的历史课上却有出色的表现,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保护,像一株株不再害羞的幼苗迎着阳光茁壮成长。
同时,教师的角色也要渐漸发生变化,从单纯的教学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以科学的方法训练学生,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逐渐提高。身为新世纪的历史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努力探索最佳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社会培养时代需要的有理想、有见解、有个性的人才。
二、利用好教材内容,引发学生兴趣
俗话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课程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认真探索本学科的知识学习就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了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画边标记一直以来都是学习的好方法,在历史教学中也不例外。批注阅读不仅适应用于语文教学,在历史教学中也同样适用,不同的是,在历史教学中的边阅读边批注不需要像语文教学中在内容上那么细致,而是在符号标记上丰富了许多,这样的阅读批注主要起到提醒等作用。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历史教材时,养成良好的阅读批注习惯,这样一来,在各种鲜明、醒目的标记符号的感染与强调下,各种重要的历史信息和历史知识会不自觉地印进学生的脑海,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提倡学生边阅读边批注,促进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服务。
比如,教学《大变革的时代》中“商鞅变法”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要求学生根据各个历史知识点的重要程度,采取不同的标记符号在课本上做好标记。这一课的重难点是:商鞅变法是什么?是在谁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的?商鞅变法中法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当时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在学生阅读的时候就可以要求学生分门别类地按照不同的符号进行标记。相信在这种具体的批注中,学生会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随之得到发展。
四、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即在学生阅读文章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如学习《祖国历史的统一大潮》时,《乡愁》一诗能够激起学生海峡两岸的离愁别绪,激起学生对统一的渴望,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问题的关注和学习,学生在体验中阅读学习必将获得到奇佳的效果。当然,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阅读能力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时,即使是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也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认,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评价,这样学生的阅读激情才不会被破坏,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五、关注学生的目标性阅读
历史课本本身有着非常明显的优点,章、节、目、段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学生认真仔细读课本是阅读的最重要的环节。阅读前教师应对课本进行深入钻研。根据教学目标精心编选几个知识性、思想性都比较强,提纲挈领的思考题,课前写在小黑板上,或上课后迅速简要地写在黑板旁边,让学生阅读时心里装着问题,有目标。可采用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因为长时间朗读会产生疲劳,影响读的质量,长时间默读又会“一目十行”“眼神不一”,有的同学会“走神”或搞小动作。随时抽一个同学朗读可提高读的效果。再者,朗读也可消除错字,对于学生不认识的字,难懂的词,教师可以及时指出和纠正。这种读法,既有学生活动,又有教师抽查,能使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因为有思考题引路,绝大多数同学能及时准确地抓住课文的中心、重点、特点及难点。历史课本除正文外还有小字部分作为阅读材料,但不作统一要求,只要求学生明确正文与小字的关系,正文犹如筋骨,小字犹如血肉,这样相辅相成,能促进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六、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的认识能力能否取得长足进步,和外界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过去的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介也逐渐走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之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为学生带来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读无定法,读贵有法”,在历史教学中,鉴于学生阅读能力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师一定要多花些功夫,采取有效办法,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黎英.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历史阅读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9(71)
[2]项红.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9(5)
(甘肃省秦安县西川中学,甘肃天水74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