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早期理论成果《共产主义与智识阶级》的解读

2020-06-23于佩鑫

决策探索 2020年1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于佩鑫

【摘要】《共产主义与智识阶级》是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成果,它对当时中国国情、共产主义、中国道路、知识分子使命等问题进行了重要探索,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是早期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本文拟从该著作形成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等方面进行解读,探索其对中国革命的价值。

【关键词】《共产主义与智识阶级》;早期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共产主义与智识阶级》于1921年6月在汉口印行出版,是由署名为田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撰写的小册子,共10页,5600余字。文章虽不长,但内容气势磅礴、铿锵有力、语言精辟、言之成理、视野弘大、富于启迪,其作为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成果,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一、历史背景解读: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后,就以其真理的力量传播于全世界。中国民众接受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早在1871年普法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就传播到中国,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了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20世纪初期的中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革命家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接受者。孙中山曾专程访问第二国际书记处并要求加入,表示“中国社会主义者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之后,并在五四运动以后逐步形成强大的社会思潮,从而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使之发生了质的变化。十月革命的爆发,让中国革命者看到了新的希望。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进一步发展成为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宣传新思潮的各种社团和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地共产党小组的建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重要标志。从此,共产主义者在工人群众中积极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共产主义与智识阶级》既是这一历史背景的产物,又是早期共产主义信仰者的政治宣言,呼吁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

二、《共产主义与智识阶级》的基本内容

(一)探究国情,明确敌我

《共产主义与智识阶级》明确指出20世纪的中国已是半殖民地的性质。国际资本主义势力“已渐渐布满了这个酣睡的中国”,依赖其“伟大的经济力”和“保护商业政策和可怕的杀人的军备”使中国变成了国际掠夺阶级的公共殖民地,“麇集”一起,“张牙舞爪的想夺到权利”。本国资本家则“附属在国际资本主义上面,卵翼在军阀官僚势力之下”无恶不作。地主、军阀们也“不甘示弱”,在原本已悲惨不堪的生活上浇油添柴。

文章以辛辣的笔触描写了民众穷困潦倒的社会生活,并进一步揭示了其苦难根源。“劳动者流了许多血汗”建成的高楼大厦里住着些“强横无人性的外国或本国的资本家”,而这些劳动者“或是缩在矮小污秽的茅屋里,或是流落在街道上,现出极褴褛饥饿不堪的样子”。在农村,贫苦的农民以“自己的血汗、牛、锄犁等”辛苦耕种的成果都上交地主,自己受苦受累还要再忍受饥饿。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这些都是因为劳动者没有掌握生产资料,因为私有制的体制导致资本家、地主坐享其成。作者就此号召穷苦大众团结一致对抗共同的敌人——国内外资本主义、地主、军阀、官僚。

(二)革命道路的深刻探索

《共产主义与智识阶级》明确提出阶级斗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唯一方法,中国的阶级斗争应该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组织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就是共产党”,由这个党组织领导劳动者通过罢工等手段同“资本家激战”,直至推翻资本家政府。第二步是夺取政权,“建设劳农专政的国家”,以此遏制国内外资本家的反抗、侵蚀。“用阶级革命的手段,创造一个世界共产主义的社会。”

作者指出,中国同俄国的相似之处是同是农业国,同样的产业不发达,同样处于暴力专制之下(一个是皇帝专制,一个是军阀专制),然而俄国已经蜕变为新的社会革命的国家,这预示着中国也可以施行社会主义革命。“断没有两个相似的国家,社会革命在一国行之可以成功,一国便不可以实行,不过看我们的努力罢了。”

(三)共产主义的理论解说

《共产主义与智识阶级》从三个方面对共产主义这一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一是政治观念,“推翻资本家的国家,建设劳农专政的政治”,消灭了一切资本家势力之后,只剩下“一个劳动阶级”的社会。二是经济观念,“打破私有财产制度,把一切生产工具——土地、机器、运输机关——收归公有共有,废除工银制度,消灭剩余价值”,由此彻底消灭剥削及其经济根源,共产主义社会也就再也“没有人能利用他人做工了”。三是社会观念,废除一切阶级,劳动阶级不再是“特殊阶级的牛马”“人人都尽他的力量为公众做工”。

(四)错误思潮的沉痛批判

《共产主义与智识阶级》主要批判了教育万能论和无政府主义。

对于教育,作者肯定了教育的重要性,但又否定了教育救國的可能性。教育万能论相信“改造社会,必先要改造个人”,然而他们忽略了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受益的仅仅是“一班有钱人的子弟”,而倍受压迫的工人农民却未受到教育;同时政府对教育活动也是多有限制的。总而言之,“资本主义下的教育,没有不是受资本主义的牵制的”,正当的教育要到革命以后才能实现。

对于无政府主义和工团主义的理论主张,“无政府主义是主张自由联合和小组织的”,而这又决定了它将“引着社会向退化的道上去”,同时还会“引起生产者的纷乱和竞争”,导致社会“回复到资本家的统治,劳动者再受虐待和压迫”。而共产主义者不同,既要使劳动者摆脱“个人压迫个人”的困苦,又要使人摆脱“自然界的束缚”。

(五)知识阶级的使命选择

知识阶层一直是《共产主义与智识阶级》论述的主要部分。文章呼吁他们向俄国知识阶层学习,担负起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责任,“走向田间和工厂里去”,宣传、动员、领导广大无产阶级同敌人作斗争,走向共产主义的道路。

鸦片战争后,中国知识阶层就在不断地尝试救亡图存之道,在引领变革与革命。从林则徐、魏源等人的“睁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公车上书、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都体现了知识阶层在推动历史车轮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在种种尝试失败之后,十月革命给处在迷茫之中的中国知识阶层带来了光明,而作者田诚也在热切地呼吁知识阶层的仁人志士响应十月革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不要“变成掠夺阶级的走狗”和“爪牙”“做压迫阶级的附属物”,而是“参加无产阶级的壮烈的革命运动”“做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先锋军”,向俄国“争取自由和政治上解放”的知识阶级学習,为了“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的运动”,“不怕杀戮、监禁和驱逐,总是勇往直前的奋斗”。呼吁中国知识阶层献身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承担起中国革命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同无产阶级握手,成为无产阶级的一分子,一同掀起“到工厂和田间去”的浪潮,教育劳动者“把知识贡献给劳动者的脑袋里去”“组织劳动者的先锋队,指挥他们与军阀官僚资本家对抗,引导他们向着共产主义的道路上去”。

三、《共产主义与智识阶级》的科学价值和局限性

《共产主义与智识阶级》突破了人们对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认识的局限,明确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实质和国内资产阶级对其依附性,明确了革命斗争对象;批判早期社会主义思潮中的错误理论如无政府主义等,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奠定基础;反映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党组织的共同诉求,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摇旗呐喊;阐述知识阶级的历史使命,指明通过教育增强国家软实力,为中国革命道路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文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的局限。其对中国革命性质的认识不足,提出在中国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政治主张,未对中国革命到底是民主主义的性质还是资本主义的性质进一步分析;对革命道路认识不足,从国情的相似度出发,提出照搬俄国革命的模式;对革命对象问题认识不足,未能进一步划分国内剥削阶级,不利于团结开明地主阶级和民族资本家。

总之,《共产主义与智识阶级》是迄今发现的、与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夕公开发表的一大党章核心内容有着明显联系的珍贵文献,该文对当时中国社会革命的重大理论问题如世情国情问题、共产主义社会问题、中国道路问题、知识分子的使命问题做了重要阐述,反映了建党前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国情、中国革命等重大问题上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和达成的思想共识,是那个时代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经验与道路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集大成者,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科学价值和政治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岸华,马梦媛.建党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共产主义与智识阶级》新评[J].决策与信息,2016(07).

[2]马先睿,黄伟力.建党前夕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关于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对《共产主义与智识阶级》的再解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4(02).

[3]李新.中华民国史(第二编第二卷) [M].中华书局出版,1987.

[4]张宪文.中华民国史[M].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5]田诚.共产主义与智识阶级[M].汉口,1921.

[6]卢毅.中国共产党诞生纪事[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07-06.

[7]田子渝.论中共湖北早期组织在中共创建史上的地位[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3-04-01.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探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阈下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专业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现代化
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及对策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浅谈科协组织如何在区域发展战略中发挥其作用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