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06-23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大连116003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三维重建供血结肠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03)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运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经手术证实为结直肠癌的患者46例,患者术前均经由螺旋CT检测,并进行图像三维重建,对比分析检测结果与手术结果。结果:CT检测在肿块形成、肿瘤血管方面的诊断准确率达到100%,肿瘤浸润诊断准确率为92.11%,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为73.33%,脏器转移诊断准确率为64.29%。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运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测,可以清晰显示肿块情况及血流情况,对于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是外科手术开展的有效诊断依据。

结直肠癌又称大肠癌,其是因遗传、环境、饮食、肠道疾病等因素引发的恶性肿瘤疾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习惯变化,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由于结直肠癌早期症状表现缺乏特异性,患者就诊时往往已处于中晚期,临床上对此类患者通常采用手术治疗。外科手术需要制定治疗方案,并预防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术前进行有效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病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经手术证实为结直肠癌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40~75岁,平均(63.16±4.29)岁。其中直肠癌19例,升结肠癌16例,降结肠癌4例,横结肠癌3例,乙状结肠癌4例。临床症状表现为腹部胀痛、粘液血便10例,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28例,交替腹泻便秘8例。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螺旋CT三维重建均于患者术前1~2周进行,患者禁食6h以上并分次口服甘露醇溶液做好肠道准备,根据其病情适当减少剂量。扫描使用Light Speed16层螺旋CT(美国通用医疗公司),参数设置:电流180mA,电压120kV,螺距1.5,层厚5mm,准直器宽度0.625mm,重建函数FC10,扫描时间11~12s。增强扫描使用100mL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注射速度控制在3mL/s,25s后行增强扫描,观察不同时相下病灶增强情况。

1.2.2 图像处理。重建图像均传到AW4.4一键式工作站处理,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血管投影、仿真内镜检查、表面遮盖显示,观察肿块位置、大小及形态,同时观察肿瘤血供、浸润程度及转移情况。

2.结果

2.1 诊断结果

2.1.1 病变部位、大小、形态。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肿块位于升结肠的患者16例,位于降结肠的患者4例,位于横结肠的患者3例,位于乙状结肠的患者4例,位于直肠上、中段的患者8例,位于直肠下段的患者11例。肿块呈偏心性生长,形态不规则,直径3~16cm,平均(6.94±3.51)cm。正常肠壁厚度为2~3mm,本组患者均有一定程度肠壁增厚现象,肠壁厚度>5mm。

2.1.2 肿瘤供血情况。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肿块密度不均,内部可见点、斑状低密度坏死区,直径>7cm肿块内部可见肿瘤血管强化征象,共27例显示供血血管,其中右结肠动脉供血14例,升结肠12例,横结肠2例;直肠下动脉供血10例;左结肠动脉供血3例,降结肠1例,乙状结肠2例。

2.1.3 肿瘤浸润情况。后期手术证实38例患者存在肿瘤浸润,其中35例CT表现为浆膜外见条索状影,浆膜面、肠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存在3例漏诊,是因CT容积效应及肿瘤浆膜面浸润层小于CT扫描层厚造成。

2.1.4 肿瘤转移情况。淋巴结直径>15mm则可判断存在淋巴结转移,CT检测发现11例淋巴结转移,后期手术证实存在13例淋巴结转移。CT检测显示3例存在肝脏转移,2例存在肺部转移,4例存在大网膜、肠系膜及盆腔内多发栗粒状转移,后期手术证实6例存在肝脏转移,2例存在肺部转移,6例存在大网膜、肠系膜及盆腔内多发栗粒状转移。

2.2 诊断准确率分析

对比螺旋CT三维重建结果与手术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肿块形成、肿瘤血管方面的诊断准确率达到100%,肿瘤浸润诊断准确率为92.11%,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为73.33%,脏器转移诊断准确率为64.29%,详见表1。

表1. 螺旋CT三维重建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

3.讨论

结直肠癌是多发于老年男性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与遗传、环境、饮食、肠道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患者早期多表现消化不良、大便潜血、腹部不适等无特异性症状,因此临床常会发生错诊、漏诊[3]。当病情发展至中晚期时,患者会出现腹痛、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对其生活质量影响严重。现阶段对此类患者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方式,但由于外科手术需要制定治疗方案,术前诊断结果很大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选用适宜的诊断方法非常重要[4]。

传统诊断结直肠癌通常是采用结肠气钡灌肠或纤维结肠镜检查,此类方法可以良好呈现结肠病变情况[5]。但应当注意的是,结肠气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均是以腔内病变为基础,其对整个疾病形态认识不足,因此,需要采取更为全面、准确地诊断方式。

本研究提出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其是近年来医疗技术快速发展而研发出的无创、无痛、操作方便且安全的诊断方法。螺旋CT通过重建矢状位、冠状位图像并加以结合,可以清晰显示肿块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帮助外科医生对病灶进行多角度认识,选用合理的手术方式,提高手术质量;最大密度血管投影可以明确肿瘤供血血管及引流血管,从而对术中出血量进行准确估计;仿真内镜检查适用于肠镜不能通过的狭窄管腔,对于较大肿块的表面形态可以直接显示,有利于肿块分型;表面遮盖显示可以清晰显示肿瘤整体形态,对于肿瘤定性诊断具有一定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于肿块形成、肿瘤血管方面的诊断准确率达到100%,肿瘤浸润诊断准确率为92.11%,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为73.33%,脏器转移诊断准确率为64.29%。

综上所述,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清晰显示结直肠癌患者肿块情况及血流情况,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显示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为后期外科手术开展提供了有效且准确的诊断依据。

猜你喜欢

三维重建供血结肠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胸主动脉供血与腹主动脉供血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三维重建的飞机机动动作库设计与可视化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辣语
急性胰腺炎并发结肠瘘的诊断及治疗
原发性肺腺癌结肠多发转移1 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