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牙髓联合正畸牵引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6-23马慧雨王莹卢伟孙红霞赵惠刘芷君
马慧雨,王莹,卢伟,孙红霞,赵惠,刘芷君
(1.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口腔医院 正畸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2. 吉林辽源矿业集团总医院,吉林 辽源 236201)
0 引言
恒上前牙龈下牙折属于牙齿外伤类型之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以往临床治疗该症状多采用修复方式,但该种方式牙体修复的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近年来,由于口腔技术的快速发展,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治疗方式随之变多。本研究对我院43 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实施上述治疗方式,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 年3 月至2019 年1 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86 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共86 颗患牙,随机将其划分为A 组与B 组,均43 例。A 组中男26 例(26 颗),女17 例(17 颗);年龄9-50 岁,平均(31.25±5.67)岁;。B 组中男25 例(25 颗),女16 例(16 颗);年龄10-49 岁,平均(30.85±5.72)岁。两组基线资料分布均衡,无统计学价值(P>0.05),可对比。入选标准:①均为单发性恒上前牙龈牙折;②压根完整;③可积极配合本次研究;④患者与其家属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口腔疾病;②压根畸形;③牙周组织病变;④认知障碍、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A 组予以常规修复治疗,即先拔除压根,并清除患牙周边断端和牙周组织,实施止血、消毒处理。之后,将患者牙槽骨完全暴露,实施义齿修复。B 组予以牙体牙髓联合正畸牵引修复治疗,具体如下:在根管治疗2 周后,如果未出现不良反应,可立刻开展牵引正畸治疗[1]。选择0.8 mm的不锈管丝制作牵引钩,顶端长度设为根长的1/2,于根管中通过磷酸锌水门对顶端钩进行固定处理;选择患牙邻牙、双边牙周为支牙,借助0.7-0.8 mm 的钢丝进行牵引;根据牙唇面,适当调整钢丝弯度,并给予咬合固定[2]。选用0.45 mm 钢丝制作唇弓,使患牙长轴、牵引方向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通过结扎丝对牵引桩、唇弓进行牵拉,同时借助橡皮链实施牵拉操作。叮嘱定期复诊,并对加力装置进行观察、调整。若患牙牵引力、修复满足有关标准,则可通过结扎丝对患者实施固定,时间控制为8-10 周,以防止出现压根回缩现象。等到牙周治疗结束后,对牙冠、牙龈外形进行修整,5-6周后,可持续性固定患牙,即完成修复操作。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牙边缘和邻牙切缘保持一致,患牙边缘与其他同名牙龈边缘属于对称关系,牙龈正常,X 线检查显示患牙修复完善,根尖组织未产生叩痛、松动现象;有效:相较于相邻牙切缘,患牙边缘少0.7-1.0 mm,牙龈出现轻度炎症,X 线检查表示牙体修复基本完整,根尖组织无叩痛、松动现象;无效:患牙边缘比邻牙少2 mm,牙龈出现炎症,X 线检查表示,根尖组织有松动、病变现象。治疗总有效率=100%×(显效+有效)/总例数[3]。②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在统计学软件SPSS 21.0 系统中录入86 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研究数据,计数资料(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用(n、%)表示,通过χ2实施检验操作,P>0.05,则可判定差异显著、有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A 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B 组,两组间差异较为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A 组中牙冠偏向5 例,牙周炎6 例,总计11 例(25.58%),B 组中牙冠偏向0 例,牙周炎1 例,总计1 例(2.33%),两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χ2=9.685,P=0.002<0.05)
3 讨论
恒上前牙龈下牙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具有较高发生率,以引发牙周组织疾病,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4]。以往临床上常通过修复技术来治疗该症状,但所达到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还需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牙体牙髓正畸可保留压根、牙桩固定力,定期矫正牵引桩、牵引弓,可确保牙长轴和牵引力方向的一致性,提高治疗效果,并能预防牙齿松动。矫正过程中,保持牙根高度的正常性,对牙冠适当延长,可避免牙体出现不可逆性损伤。在对牙根桩冠进行修复时,适当调节远近中径,可提升牙齿的美观性。与临床治疗期间,对牙折位置较深者,无法直接开展修复,还需应用牙体牙髓联合修复实施治疗,以改善牙周组织和邻牙的协调性,确保患牙与邻牙边缘接触的良好性,从而提升牙体修复质量。在开展牙齿低位冠根折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①粘结、固定牵引弓时,应结合患牙邻牙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操作,以减少邻牙移位情况的出现;②在修复、牵引断牙根冠桩时,应对其中径进行适当,借助视觉误差方法,提升牙齿修复的美观程度;③牵引弓、牵引钩距离应大于龈下深度,但不宜超过4 mm;④治疗期间,医务人员和患者保持一定的联系,叮嘱其日常注意事项,使其做好心理准备,以提升其治疗的主动性与积极性;⑤牵引后,若发现患者牙槽骨出现冠方以为,应通过牙龈成型术实施修复。于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对压根、桩冠间固定力进行保留,以确保修复质量;在牵引期间,应保证牵引力方向和牙长轴的相同性。后期复诊时,有效调整牵引弓与牵引桩角度,保留压根正常高度,保持压根牵拉的适宜性,以防止牙龈组织损伤的出现。本研究结果显示,选取牙体牙髓联合正畸牵引修复治疗的B 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单一应用修复治疗的A 组相比,存在较大差异(P <0.05),通过两组数据对比可发现牙体牙髓联合正畸牵引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效果更佳;B 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A 组(P<0.05),由此可见牙体牙髓联合正畸牵引修复治疗方式不会引发较多并发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总而言之,应用牙体牙髓联合正畸牵引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