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轻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措施

2020-06-23

关键词:危重病医嘱护理人员

高 艳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100)

危重病人多由创伤因素引起,机体往往处于高代谢状态,体内重要能量物质严重流失,造成身体严重负荷。肠内营养支持是危重病人重要的营养干预方法,可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安全有效。但是鉴于危重患者的特殊性,采取必要措施,对其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并发症加以预防和控制,具有现实意义。选取近2年60例危重病人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近2年60例危重病人作为本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条件,按照1:1比例随机分组,观察组30例患者,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20~74岁,均值(55.61±4.58)岁。对照组30例患者,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0~72岁,均值(55.64±4.56)岁。纳入标准[1]:(1)病情明确;(2)无其他高危因素;(3)无凝血功能障碍者。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障碍者;(2)合并认知障碍者;(3)全身性感染症状者。2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结合患者病情变化,严格执行医嘱,为患者做好护理服务工作。观察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针对性护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呼吸道护理:在肠内营养供给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胃部、食道反应进行密切观察,协助患者管理胃管,当深度到达一定位置后,将患者头部抬高,幅度大概控制在30-35%。肠内营养过程中,要求患者保持体位,不要扣背、翻身,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自主呼吸。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及时清理呕吐物,防止发生反流。

(2)胃肠道护理:受到套管的刺激,患者容易发生呕吐、恶心、腹泻、便秘等胃肠道不良反应,护理人员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对鼻饲量进行严格控制,注意观察患者颅内压情况,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可根据医嘱要求及时停止相关操作。由于患者胃肠道功能减退,为避免便秘,保证患者纤维成分摄入量,定时开展胃残余处理,及时帮助患者排出残余,防止发生胃潴留和消化道出血。

(3)预防感染:严格执行科室消毒管理制度,相关治疗装置保证专人专用,特殊用品每次用完后,做好消毒、灭菌,备用,预防交叉感染。相关操作结束后,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发现合并药物不良反应,遵医嘱及时进行处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开展细菌培养,对病原微生物情况进行确定,正确选择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对2组患者就诊满意度进行评分,无法作答者可由家属代答,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越好[2]。

1.4 数据统计

采用SPSS 26.0软件,计量资料用 “±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分别采用“t”和“x2”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率(3.33%vs26.67%)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2.2 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6.32±6.1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7.91±5.28)分,2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26,P=0.000)。

3 讨 论

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很多患者机体营养供给比较差,导致身体功能严重衰退,不仅对患者病情恢复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增加临床诊疗难度。肠内营养方式是补充体内营养的重要方法,可改善患者机体负荷。本研究结果显示,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针对性护理可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这种情况说明,在为危重病人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时,给予并发症针对性护理,可发挥明显的预防作用,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是安全、可行的护理服务方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危重病医嘱护理人员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怎样做好院前急救的搬运和转运工作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电子医嘱处理本设计与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