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派内画艺术传承人保护性培养与传统作品数字化设计探讨

2020-06-22许天骄

读天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传承人

许天骄

摘 要:本文从建设人才智库、规范管理制度、营造适宜环境、搭建精品平台四个角度,针对鲁派内画艺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传承人管理培养问题,向基层政府提出建设性对策建议。并从高精度定稿内容绘制意义、建模技术接入对制作过程优化作用、逆向工检技术对手工标准修正功能三个方面阐述数字化设计与传统手工艺品的耦合方式。

关键词:鲁派内画艺术;传承人;保护性培养;传统作品;数字化设计

习总书记将中华传统文化置于人类共有精神财富的坐标系,视作战略资源。非遗传承人具有传统文化再创造权利和潜力,是消费领域结构性升级过程中创意阶层的重要组分,在创意经济时代占据相关文化产业中的源头主导地位,而非被伪商业化任意操纵的文化资源。基层乡镇政府保护性培养方案落实,可促使非遗传承人充当先进文化“酵母”,借助现代化创造力,发挥传统文化在民族复兴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一、 鲁派内画艺术传承人保护性培养方案

(一)建设人才智库

县镇基层文化部门牵头,建立由鲁派内画艺术传承人和地方艺术高校文俗专家组成的产业人才智库,以全面实时掌握鲁派内画艺术项目传承状况及传承人生存状况。同时,依托短信推送、微信传播等方式承担“文化保护、产业推广、非遗收集”多重智能,并利用智库活动举办承载力和市场、文化影响力,发挥“研发制作指导、产品销售牵线、传承队伍组建”作用。

(二)规范人才队伍管理

基层政府部门通过政策优惠、场地和资金扶持等方式,辅助鲁派内画艺术研究所、传承基地建立,促成代表作品入驻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所定期组织开展专业人才队伍培训和理论研究工作,扩充技师队伍,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制定非遗传承人推荐评选办法、传习中心管理办法、优秀传承人评选办法等工作制度,使鲁派内画艺术保护与传承人才培养工作步入正轨。

(三)营造非遗人才成长适宜环境

落实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遗”传承人队伍申报工作,完善四级非遗传承体系建设;扶持鲁派内画艺术传承人开展传艺教学、交流展示、研究出版活动,对项目研究、出版成果给予津贴补助和荣誉鼓励;在非遗相对集中区域设立综合性传习中心,促成跨区域或区域内多种非遗元素借鉴提升;运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进行传承人事迹宣传和“非遗”知识普及,通过“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系列活动,提升鲁派内画艺术广知度和传承人社会荣誉感。

(四)搭建平台促成专业人才作用发挥

搭建产业平台,通过文化产业项目申报、文化企业优惠政策争取等方式,对鲁派内画产业给予支持;搭建节庆平台,给予参展经费支持的基础上,有计划组织区域内鼻烟壶制作相关企业参加深文博会、米兰世博会、上海文创展等各级博览会、展销会,让传统非遗与现代设计实现“跨界”结合;搭建宣传平台,强调“文化”“生态”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地位,提升鲁派内画艺术传承人知名度。

二、 传统作品数字化设计开发

通过三维数字化技术,为鲁派内画鼻烟壶艺术保护性传承提供全方位数字化解决方案,对鲁派内画鼻烟壶艺术相关文旅产品进行設计开发,具有优化传统制作打样过程,对设计方案可行性进行确定检验;通过全方位实用功能预览,使产品设计更趋符合使用习性,节省打样成本;借助设备进行粗胚制作的基础上予以手工精修,节省雕刻用工成本的同时,推动手工艺品量化生产;可凭借逆向工程技术进行鲁派内画鼻烟壶作品外形、截面数据对比,通过数字化技术测定手工技艺精准度等四方面优势特色。

(一)绘制高精度定稿创作内容

借助Photoshop、Illustrator等平面软件以传统画谱为主,融入时代元素的写实设定稿,细致描绘人物山水神态意蕴,精准体现书法作品起收提按。如:张广庆作品“踏雪寻梅看风骨”可通过对梅花花蕊、孩童面孔的精细刻画体现人物逍遥之态;薛京万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通过上述软件增强对笔锋、笔韵控制度,在浓淡粗细变化间彰显书画韵味;张广庆作品“点睛”可将画稿人物写实设定转化为半写实半卡通造型形象,头身比例1∶3,突出刻画龙头细节、人物神色,通过半写实半卡通角色形象进行二次造型创作,对展现角色情感特性的服饰进行夸张强化设计,凸显角色淡然气势和高超技艺。

(二)接入建模技术优化产品制作

基于高精度平面设定稿,使用Maya、3ds Max等三维软件进行模型创建,采用Zbush对诸如人物腰带纹样、盔甲片等细节部分进行数字雕刻,并通过材质贴图、渲染技术输出高精度模型、低精度模型、文创产品效果图。高精度模型用于实物模型3D打印,以实物模型检验鲁派内画鼻烟壶艺术相关文创产品平面稿造型实操可行性,校验实物大小比例、稳定属性、细节精细度和画面清晰度;低精度模型用于后续粗坯批量生产制作过程,后经手工雕刻,在保证手工制作温度和作品独特性的前提下,实现鲁派内画鼻烟壶手工艺品批量生产;文创产品效果图适合产品批量生产前市场调研环节,用于设计方案优化、调整。

(三)逆向工检技术修正手工标准

即使用3D扫描设备将经过粗胚制作、手工精绘的鼻烟壶文创产品予以扫描,将扫描数据和高模数据同时导入Geomagic Design逆向工程软件,并通过2D比较、3D比较、点比较方式进行手绘误差对比检测,内画师根据对照生成的检测报告数据进行手动微调。使鲁派内画鼻烟壶文创产品形成标准容差阈,使每件作品在保有独特性的同时,居于标准范围内。

参考文献:

[1]王青青.论鲁派内画鼻烟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2.

[2]杨宇宁.鲁派内画鼻烟壶的现状调查与保护思考[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2012.

[3]赵甜子.文化空间及其民俗艺术研究[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9.

[4]杨赛.新平傣族传统土陶艺术及传承研究[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9.

[5]闫涛.鄂西南建始县“丝弦锣鼓”的现代传承研究[D].恩施:湖北民族大学,2019.

[6]于苏甫·沙依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调查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9.

[7]杨芳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9.

[8]彭佳,唐林伟.我国非遗手工艺传承研究:背景、内容与展望[J].当代职业教育,2019(6):37-42.

猜你喜欢

传承人
蔡李佛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传承人生存现状研究
庐陵民俗体育传承人的现状发展
数字化保护视野下徽州民歌传承人的传承方式研究
阜蒙县蒙古包文化的法律保护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接地气”
赣西武宁“打鼓歌”传承人传习基本现状与人才培养对策思考
浅论“非遗”技艺传承中的现场培训
藤县牛歌戏的传承及生存状况
关于包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制度的思考
文化社会学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