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档案微服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2020-06-22徐泺燚包海峰彭桢王凯唐慧雯

兰台内外 2020年11期
关键词:微服务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

徐泺燚 包海峰 彭桢 王凯 唐慧雯

摘 要: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领域需要积极探索新型服务模式。本文在调研我国高校档案工作中 “微服务”的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档案移动服务目前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将成为高校档案应对挑战、提供“微服务”的重要途径。最后提出了高校档案提供“微服务”的有效模式,促进档案资源的利用和完善,提高档案服务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高校档案;微服务;微信公众号;校园文化

一、引言

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们正身处大数据洪流之中,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正在对社会、经济、文化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随之产生的变革,使得在线数据不再虚无缥缈、转瞬即逝,有了现行服务、和长期存世的价值,而数字化保护成为了保护档案文献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巴黎圣母院不幸被烧毁后,还能在数字世界里看到这座精美绝伦的建筑,欣赏3D模型所展现出不同角度的全景和细节,正是这场变革带来的生动事例。

高校档案作为学校历史的沉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档案的地位和价值日趋凸显。时代在向大数据靠拢,高校也应顺应潮流,用更加开放的心态拥抱新时代,积极探索大数据时代下的新型服务模式,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向移动服务发展。移动服务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但是在高校档案行业,还处在实践探索阶段,高校档案机构的移动服务主要以微信公众号服务平台为基础,提供档案利用和延伸服务的新模式。

“微服务”概念一经提出,就以其轻量化、独立化、精准化的特征,得到了各行业领域的关注。将“微服务”的概念引入档案行业,可以为用户提供有别于传统档案服务的新型服务模式。国内已有众多专家学者对此展开了相关研究,如,杨智勇和史晓杰认为微服务将是大数据时代数字档案馆发展的主要方向,即向用户提供个性化、专题化、特殊化、差异化的服务;黄淑琴指出在提供微服务飞速发展的同时会带来网络安全等种种问题,档案工作者可以从用户自身、档案馆行业规范、网络技术以及法律政策等多方面入手,用有效手段提供便捷高效,又安全可靠的档案微服务。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档案移动服务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微服务”有关知识,来讨论高校档案服务模式和可行策略,对高校档案服务平臺的构建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微服务”的内涵

本次研究的微服务(Microservices),最早是IT行业的概念,由Martin Fowler与James Lewis于2014年共同提出,是一种打破固有边界,按照服务分割的架构理念,其基本原理是紧密围绕业务需求(Organized around Business Capabilities),拆分尽量小的服务(Componentization via Services),这些“微服务”独立运行,分开管理维护(Decentralized Governance and Decentralized Data Management),彼此之间使用轻量级的机制通信,并且实现基本的自动化(Infrastructure Automation)。

我们要把“微服务”引入档案行业,就要根据实际工作,理解什么是微服务。顾名思义,“微服务”得从“微”和“服务”两个方面去理解,“微”简单来讲就是小,可以引申到细微化、个体化、差异化等;“服务”也是我们本次研究的重点,传统档案服务是“我提供什么,你就接受什么”的、以档案部门为主体的服务,而通过“微服务”的概念,档案部门可以进一步提供“你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的、以用户为主体的服务。结合新兴技术,新媒体形式既是档案宣传的新途径,也将是高校档案“微服务”的新途径。本次项目的研究依托微信公众号平台,通过推送和外接小程序的结合,研究有别于传统档案服务的“微服务”模式。

三、我国高校档案“微服务”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本次调查使用了网络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笔者利用网络渠道,针对高校档案馆的“微服务”情况和微信公众号利用现状,即现阶段高校档案馆依托于微信公众号平台和相关服务端口,如微信小程序、链接APP、链接网站等,提供“微服务”的情况,进行了调研。第一步通过邮件发送线上问卷的形式采集数据,第二步通过网络搜集相关数据,第三步结合问卷数据和网络搜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国内高校档案馆 “微服务”应用现状,第四步使用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国内比较成熟和有体系的高校档案“微服务”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从其发展和工作思路中获取先进经验。

1.我国高校档案“微服务”的现状

截止2019年6月11日的调研数据显示,国内共有73所高校档案馆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其中有19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4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即约有45%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档案馆和46%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档案馆建立了独立的微信公众号,依托于微信公众号平台和相关服务端口,如微信小程序、链接APP、链接网站等,提供档案移动服务。总体来看,这与高校总体发展水平和校园信息化水平严重不符,相较于蓬勃发展的移动智慧校园而言,高校档案“微服务”仍处在萌芽发展阶段,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

对这些微信公众号上的档案服务进行梳理,目前国内高校所提供的“微服务”基本为三类:

一是传统档案服务的简单延伸,如提供在线的通知公告、办事指南等,不涉及档案的查询利用。从数据看,有92%的高校档案馆公众号提供了通知服务,77%的高校档案馆公众号公示了办事指南。

二是结合各类技术手段的在线查档、在线预约功能,但是不涉及档案的在线全文查看、电子档案的在线浏览。从数据看,有26%的高校档案馆公众号提供了在线查档的入口,如南京大学档案馆的“南大之星”查询系统、扬州大学档案馆的远程查档服务系统;5%的高校档案馆公众号有在线预约的功能。

三是档案知识、校园文化的线上服务,有34%的高校档案馆公众号提供了档案知识普及,49%的高校档案馆公众号积极推送校园文化建设相关内容,32%的高校档案馆公众号对校史进行了系统的介绍,15%的高校档案馆公众号提供了史料征集信息和入口。还有很多学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衍生功能,和用户产生了良性互动,如河海大学档案馆的校史变迁时光轴、厦门大学档案馆的校史在线讲解、西安理工大学档案馆的“印象西理”,都给用户带来了很好的使用体验。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高校档案“微服务”仍处在摸索阶段,大多数服务仍是基于传统档案服务模式展开的,尚未能完全利用到新兴技术,且提供的服务较为笼统,仍然是平面的。

2.我国高校档案“微服务”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国内高校档案馆提供的传统档案服务,其模式是普适的。高校档案馆已经认识到可以通过新媒体提供“微服务”,加强宣传,但是在服务内容上还没有创新,也没有真正做到梳理业务逻辑,提供的大多数服务只是传统档案服务的简单延伸,缺少系统性与可扩展性。

档案“微服务”面临着用户多种个性化需求的挑战,其中包括服务时空的个性化需求、服务方式的个性化需求和服务内容的个性化需求。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手机等,因其便携性、易用性等特点,逐渐成为信息传播载体,深受广大用户喜爱,因而如何跟上时代发展,向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交互办事窗口,成了高校档案馆面临的挑战之一。要让用户满意,真正了解用户需求,在线咨询的服务方式是一个突破口,用户可能会希望通过即时对话解决问题,如何获得用户反馈将成为一个难点。

我国高校档案“微服务”普遍存在用户粘性的问题。由于功能的不完善,对于用户信息的采集和用户生成数据的收集和管理缺失,失去和用户的良性互动。高校档案推送的内容不够丰富,不能吸引眼球,宣传点太少,未能让用户产生足够的认可和信任,进而长期使用。

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档案“微服务”的适宜公开程度。档案本身的保管、利用特殊性,和提供服务本身的开放便利性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档案利用的发展。

高校档案馆人手不足也是一个挑战。数据资源的整理、数据的深度挖掘、服务的创新和推出、服务平台的维护、用户的管理和维护等都需要专业人才,而人才储备不足,正如木桶效应,任何一环的短板,会影响整体提供服务的水平。

四、基于“微服务”的高校档案服务有效模式实现策略

高校档案微服务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先明确高校档案馆提供“微服务”的优势。首先,高校档案馆拥有丰富的、特有的档案资源,值得充分挖掘,馆藏资源查询、珍品推荐、历史探究、在线展厅、档案信息动态等服务内容,都是创建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然而信息孤岛是无法真正提供全部服务的。因此,提供服务的基础是要搭建和完善檔案数据平台,完成与学校各部门的数据对接,并且对现有数据进行数据清洗,让档案数据不仅真实、有效、完整,而且互联、互通,为档案服务注入“活水”。

高校档案工作是推进立德树人工程的重要一环,高校档案服务面对的群体与综合档案馆相比,承载了更多育人的使命,如何吸引服务群体的关注和专注值得重点着力。以照片、手稿、书信与口述档案为代表的档案信息,一方面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另一方面因其直观性和生动性,对档案信息的传播和育人有着积极的价值。高校档案工作者可以立足于本校的发展,进行名人档案、专题档案的整理和研究,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搭建名人档案库和数字档案网络。

高校档案馆提供“微服务”,需要不断提升技能,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平台,使得本单位的“微服务”有立体互动、有实质内容、有人文内涵、有知识深度,帮助构建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服务框架,最终促进档案“微服务”结构的最优化。结合技术发展,提供多元服务,如多媒体档案服务、电子档案服务、在线讲解服务、在线校史馆功能、虚拟校园功能。

高校档案馆服务工作需要和学校中心工作接轨,积极进行包括面向学校的策略研究、面向学生的策略研究、面向社会的策略研究;积极思考如何引起广泛关注,与学校平台联动。在面向学校层面,高校档案馆需要理清自身可以提供的服务,将其切分成尽量精简的功能模块,与智慧化校园联动,搭载学校平台提供档案服务,既可以节约成本,更可以深入融合校园建设。在面向学生层面,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群体的特征:接受能力强、动手能力强、有很强的机动性、多样性、差异性、重视效率、要求参与度,因此首先要切实关注学生的最迫切需求,重视基础性服务,通过“微服务”的推送和完善,提高服务效率;其次应当主动承担对学生的教育和引领,通过形式多样的“微服务”达到影响和教育的效果。在面向社会层面,高校档案馆需要加强宣传,组织互动活动,抓住重要节点,如“6·9档案日”、校庆等可以引起较高社会关注的契机,宣传档案文化、主动推送服务。

高校档案馆服务工作要重视“用户生成数据”的产生和影响。用户不仅仅是档案的利用者,也是“档案服务”这一行为的重要参与者。在利用服务的过程中,用户行为产生的数据具有深层的挖掘价值,不仅仅提供了用户需求、用户偏好,提升档案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档案原始内容。

五、结语

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掘档案信息资源的内涵,深化档案管理,以档案滋养文化,延展校园教育深度,促进校园文化繁荣,传承高校教育事业,向社会输出正能量,保障学校长远发展。档案“微服务”结合新技术,开拓档案工作新格局,接轨学校中心工作,以新型服务模式和体系推动档案工作,有利于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关注度,有利于在创建校园文化中体现自身价值,这是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馆发展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杨智勇, 史晓杰.大数据时代数字档案馆的微服务研究[J]. 档案管理, 2014

[2]黄淑琴.基于微服务背景下的档案馆用户信息保护研究[J].档案,2016

[3]Martin Fowler. Microservices, a definition of this new architectural term[EB/OL]. [2019-04-07]https://martinfowler.com/articles/microservices.html.

[4]唐慧雯.面向用户的内容与方式:美国高校名人档案网络传播现状分析[J].档案与建设,2018

[5]徐拥军,陈 洁,张晨文,郭欣雨.“用户生成内容”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及影响[J].档案学研究,2019

[6]张东华,陈晶晶,武 帅.微信息环境下档案馆微媒体服务探析[J].档案学通讯,2019

[7]王文燕.微时代的档案信息微服务[J].档案,2015

[8]彭 鑫. 我国档案馆微服务研究[D].山东大学,2018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档案馆;

2.南京大学信息化建设管理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微服务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在医院图书馆的应用现状调查
探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基于微信企业号的校园移动服务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策略
从单一模式系统架构往微服务架构迁移转化技术研究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个人微信公众账号运营优化方案
高校档案服务大学文化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