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本文化推进留学生人才队伍建设

2020-06-22王寰任新智张伟召

大学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学教育人才培养

王寰 任新智 张伟召

[摘 要]提升留学生素养是我国大学开展留学生教育培训任务的目的之一。文章从留学生人才培养要求和策略两个方面展开对军队留学生队伍建设的分析,参考国内外大学的办学经验,探索以人为本、以人本文化为核心的留学生人才培训之路,探索可行度高的办学模式,从办学思想上提出微薄之见。

[关键词]留学生培训;大学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06-0154-03

如何在充满危机的世界中找到一丝“安全感”是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每个人迫切想知道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安全感的培护来自大学教育。只有通过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全面提升国民素质,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才可为中华民族增添更多的安全感。留学生培训是大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植中华民族的安全感,不但离不开自身能力素养的提升,也离不开在华留学生这批亲华、友华势力的壮大。只有自我强大和外援壮大,才能够为中华民族的安全感带来双重保障。如今国内的留学生教育培训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但培训过程中也浮现出诸多问题,如个别留学生素养不高、中国文化意识薄弱、文化知识匮乏等。要突破留学生教育壁垒,首先要从思想上展开文化熏陶,从人本文化根源上“正形”,以人为核心,实现大学留学生教育思想上的转变。

一、以人本文化为核心的培养目标

人是社会的核心因素。任何社会的微动、剧变都因人而起,由人而发。大学教育要顺应人类社会的发展、战争形态的变化和军队改革的推进趋势,从人的角度出发,围绕人才培养理念这一大学教育的灵魂[1],关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全新的建设之路。一个国家在新形势下需要一支什么样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应由什么样的人组成?这是大学教育始终应当考虑的核心问题。

(一)正确的人本文化价值观

大学教育与文化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内在联系,文化孕育着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基础和关键性的作用[2]。判断一名大学生合格与否的关键是看大学生的价值观,而判断一名留学生合格与否的关键是看留学生的个人文化价值观。来华留学生的公民教育价值取向主要受家庭、国家、社会、周边环境和自身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在这些因素当中,一些因素在后天的教育培训中是可以发挥作用的。利用这些可变量展开外军留学生培训,对提升留学生的教育培训水平、达成教育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培养目标上来看,来华后留学生应当具备高等教育人才的品德、知識技术能力及文化素养。他们应是自己国家内接受过专门教育的高级专业人才。来华培训的外国留学生在价值观上应与中华民族利益相一致或几近一致,亲近中国文化。这是在学生文化价值观层面上对留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

现代社会对大学生公民提出的要求是:大学生不仅应具有普通公民应具备的相关知识,更要具有高深的专业知识。留学生教育培训是大学教育继续培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在华接受培训的留学生不但需要了解我国的国情和传统文化,具备一定的工作素养和团结协作精神,还应掌握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技能和实践运用能力。这是在学生能力素质层面上对在华留学生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受教育者的智慧、品德与才能来自于外在文化的转化,这是教育使个体社会化的关键,它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 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留学生作为“社会人”存在。对在华留学生的教育培训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权利与责任一体的意识,实现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多元文化中满足学生个体和社会的双重需要,并且借此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每一名合格的留学生人才都应具备基本的国家公民知识,具有民族使命感和归属感。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留学生人才应当具有将自身的国家公民情感与世界公民情怀相融合的品质[3]。

(二)合格的专业能力素养

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组成部分,留学生应具备合格的专业素养。培养高素质新型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人才是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留学生也是新型大学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素质新型大学人才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能够不断补充、更新、拓宽和丰富知识,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善于适应专业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变化,将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迅速转化为战斗力;知识结构合理,适应知识不断融合的趋势和工作岗位不断变化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获得竞争的优势[4]。信息化时代,社会变革对大学生的思想、技能提出要与时俱进的要求。在大学接受教育培训的学生需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摒弃陈旧的思想观念,树立终身受教的思想,推动大学教育获得长足发展。终身教育思想提倡将教育学习活动贯穿于人的一生。留学生在华接受培训,从本质上落实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思想。端正在华接受培训期间的学习态度是留学生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能力的更高要求。

(三)达标的国际型大学教育人才

作为中国大学人才库的一个组成部分,留学生既是一股友华、亲华力量,也是在未来国际领域中能够帮助中国的重要成员。在陆军工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由于大部分在华留学生来自于非洲、南美洲、亚洲等一些不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综合国力较之发达国家还相差甚远。所以,开展留学生教育培训时,在考虑国家安全的前提下,要以提高留学生能力素质为培训目标,以此提升友国潜在实力,实现中外互利共赢。

放眼国际军事领域,在过去的十年中,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德国等国在军费投入力度、武器装备发展与更新方面均提出改革措施[5]。韩国指出军队建设要着眼于未来战争,加快信息建设,建立自己的信息战系统,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构筑先进的信息化作战系统,提高遂行信息战的能力[6]。澳大利亚严格学员选拔制度、实行独特的“教官制”,采用开放式的教学体制、拓展型的军事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军事活动,加强与盟国的联合军事演练,主动介入周边国家事务,增进国际军事学术交流[7]。世界军事强国在军队建设方面的举措折射出国外军事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无论是军队建设还是军事领域的交流合作,各国的做法都充分反映出以人为出发点,借助人才的力量建设未来军队。

二、“师-生-校”联动的培养策略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大学教育培训任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教育航行的掌舵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军校教师不但要精通自己的学科专业,具备相关学科领域中的基本军事知识,还要具备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大学教学中的能力。

现代化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它以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促进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为目标[8]。教育的现代化是中国的历史任务。大学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教育的全面现代化是大学教育发展的最高阶段。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使命是以创新的思路引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新的人才和知识成果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手段为支撑,将声音、文字、图像等综合起来,创设一种立体的、全方位的教学模式,这对传统教学方式做出了創新性的改变[9]。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教学内容,将教学资源进行归纳和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拓学生思维,促进教学理念向着职业化的目标迈进,进一步推动院校教育转型工作;而学生则可以在课堂上快速捕捉有效的学习资源,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来吸取力量,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增添助力。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培训课堂上的主人,是大学教育的主体。外军留学生必须要有明确的自我定位,知道自己来华培训的目的和意义,知道自己要学到什么,在国家社会中处于什么位置,能够为中国和自己国家在军事领域内的发展合作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留学生的自我定位,要求他们来华之初就设定好自我发展的目标,制定自我发展规划,明确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

(三)依靠办学定位主体

科学合理的办学定位是保障留学生教育培训院校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前提[10]。教育管理部门既是师生命运的主宰者又是服务者,为师生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先决条件。作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中枢机构,军队院校在办学理念和思想上应做好全方位的考虑:在办校办学方面既要依据上级的指导方针和办学原则,承担分配的培训任务,又需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响应时代号召,提炼本校的办学定位思想和具体实施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办学单位应当制定阶段性目标,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研究问题,解决新生矛盾,总结新的经验,深化对留学生培训特点的规律性认识,适时地对办学定位的目标任务做出科学调整。

作为办学定位的主体,具有留学生教育培训任务的单位应为师生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推动军校与地方大学之间、与部队训练机构之间、与国内各军队院校之间、国外军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各办学主体之间的教育交流合作能够推动留学生教育院校发现自身短板,借鉴彼此之间的经验。

1.增进留学生教育培训院校与地方大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军校教育从单一依靠军队自身转向在一定程度上依托国民教育,这是封闭式办学理念质的突破。军队院校展开的留学生培训任务和地方大学开展的留学生教育具有性质相同、方式相通之处。在对外军事培训中,军队院校积极与地方大学展开合作,不但可以启发培训教育思想,还可达到优势互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

2.增进留学生教育培训院校与部队训练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军队院校与部队训练机构是军事教育的两大主干力量。部队训练机构可以为军队院校提供很好的“试验场”,使学生能将在校学习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3.增进留学生教育培训院校与外国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如今,大学教育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大学教育的国际化是指在国际意识和开放观念的指导下,通过开展国际性的多边交流、合作、援助等活动,不断促进世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大学应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增加国际教育课程,扩大中外人才互相交流,加强科研多边合作,培养国际通用人才。

国外发达国家培养异国军事人才的模式、策略对我军的对外军事培训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

从培养思想来看,军队院校是一个强调共性甚于个性的集体,但受现代教育思想的影响,外军院校日益重视学院的个性化发展,突出学院的自主性、主动性[11]。来华外军留学生来自全球各地,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个性较为突出。在对外军事培训过程中,我国军队院校应适时引导他们发挥个性,尊重个体文化,展示多元文化特色,丰富对外军事培训内容。

从考核奖励机制来看,外军院校普遍建立了严格的成绩评定和报告制度,对学业突出、素质全面的学员进行奖励。我国留学生培训也可适当加入对优秀学员进行奖励的环节,鼓励更多对华友好国家的军事人员来华深造。

从课程设置角度来看,外军院校普遍以设置科学技术类、人文社科类、体育类和军事基础教育类核心课程作为通识教育类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倡导文化立国,鼓励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外国优秀文化相结合,共同融入大学教育现代化的主流中[12]。因此,适当增加留学生的文化课程设置,尤其是与中国文化传播相关的一些课程,这对实现留学生培训目的、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学生兴趣意义重大。

三、结语

面对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军队院校在开展留学生教育培训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国家、社会、军队对育兵育才的需求,从教师、学生、学校三方面思考培养外军留学生的策略方针,参考国外军队院校的办学经验,吸纳地方大学留学生教育的优秀理念,加强各军队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为创建国际化一流军事院校而努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力.抗战前中国大学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来自《独立评论》的观察和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5(2):164-180.

[2] 杨杏芳.关于大学教育天职的学理研究与事理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6(2):23-26.

[3] 向东圆.当代大学生公民教育价值取向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4] 李英成,胡文贤,可遥.建立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协调发展机制 推动后勤院校教育转型[J].军事经济研究,2006(5):65-67.

[5] 罗援.各国军队建设的大趋势[J].环球军事,2007(2):6-7.

[6] 韩旭东,徐光德.新世纪韩国军队建设新走向[J].环球军事,2001(8):34-35.

[7] 丁振华.与穿军装的“袋鼠”握手——澳大利亚军队建设见闻[J].环球军事,2003(23):24-25.

[8] 李庆章.大学教育全面现代化与大学教育可持续发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5.

[9] 岳宁.现代教育技术在军队任职教育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4(8):41.

[10] 邹卫邦.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办学定位的理性分析[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9(1):104-107.

[11] 雍成纲,耿辉,赵云峰,等.军队学历教育院校指技融合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3):61-66.

[12] 刘欣.文化视野下的大学教育现代化[D].陕西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大学教育人才培养
生本教育理念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