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22周子明徐培鑫韩玉
周子明 徐培鑫 韩玉
摘要:本文从微时代的基本特点出发进行探究,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基于此,从创新微手段、借助“微媒介”、运用“微体系”三个方面出发,通过研究找出微时代视野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径,重新思考和审视了微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希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4.00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4—0030—04
以微博、微信为传播媒介的新兴“微”事物推动着“微时代”的出现。“微时代”的出现是信息技术的疾速发展推动的。随着信息技术的疾速发展,处于“微时代”背景之下,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了解各种信息;信息传播的范围更广,人们参与度更高;信息内容短小精悍,没有长篇大论,更能吸引读者兴趣。同时,“微时代”的到來是一把双刃剑。有利的方面是可以加快推进“双一流”战略和落实“互联网+教育”联动机制,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所以,应把握住“微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与此同时,“微时代”也带给了我们一些弊端,各种微媒介中充斥的消极价值观对青年大学生的各方面健康发展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基于此,我们要合理利用“微时代”,擅用优点,努力消除弊端。
一、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意识较弱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意识不强,认为微媒体只是休闲娱乐的工具,忽视学习和管理,导致没有经过筛选的信息在微博发布,不注重对发布信息的内容进行实时更新,更不注重改进创新,导致内容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甚至还有部分少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为无需在微媒体研究中投入过多时间,他们更乐意把这些时间用在科研上,久而久之,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便不会得以改进和有所发展。相比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较为坚定的立场和成熟的思维方式,使得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微时代”的想法更加不易。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处理方面的能力缺失,以及教育引导能力较弱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不高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在处理教育信息资源上,尽管信息资源会被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加客观地剖析和评估,不存在盲从或夸大事实真相的现象,但是,专业的媒介眼光并不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具备的,并且存在教育资源整合不及时现象,导致教育者不能在最佳的时机发布信息,从而使大学生获取教育资源不够及时。有些教师对微平台的信息处理能力不足,甚至还有部分教师自身立场不坚定。另一方面,在教育引导能力上,教育者对于时事热点敏锐度较差,不能及时捕捉热点并积极地组织开展相关讨论,而且没有创新活动形式或者借助其他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这些都无法吸引大学生的兴趣,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相关网络监管制度不完善
一是检查制度不完善。在高校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利用微平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是一个持久繁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自然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参与积极性不高、发布的教育内容质量不佳,等等。那么要保证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能及时有效地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就需要尽力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检查制度。
二是信息监管制度不完善。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和互动越来越快捷,可以自主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相关信息。他们也可以相对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言论,发表自己对一些时事热点问题的评论。但由于当前大部分高校缺乏完备的信息监管制度,便无法快速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发布的信息,也就更无法对这些发布和传播的信息内容进行有效鉴别。所以,信息监管制度不够完善很可能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起阻碍作用。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努力想要达到的效果无法达成。
三是考核奖励制度不完善。据了解,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明确合理的评价机制去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更没有制定相对具体的惩罚机制。由于奖惩制度的不完善,教育工作者没有创新活力,工作积极性不高。因此,相关考核制度的缺乏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取得理想效果的原因所在。
(三)“微时代”信息传播内容多元化
由于“微时代”网络信息传播内容多元化,这也就间接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内容不够吸引人。微民享有信息的发布者和信息的接收者的双重身份。他们言论自由、畅所欲言,但是他们能力有差别、觉悟有高低,这就导致网络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经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原因:一是在高校日常教育工作中,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不够突出明显,网络上信息泛滥,旧的垃圾信息很快被新的垃圾信息代替,来不及对信息进行筛选,这种信息的迅速更换,会阻碍教育工作的推进,污染了网络信息环境,阻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开展;二是网络信息传播所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在带来正面内容的同时也存在负面内容,积极正面的内容能够传递正能量的价值观,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相反,消极负面的内容则会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尽量扬长避短,在发挥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多样性的发挥。
(四)大学生自身沉溺于微网络
信息传播迅速更新是“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之一,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对平台的依赖性。大学生既发布信息又接收信息,他们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随时在平台观看。我们可以发现,当前绝大多数大学生把微信和QQ的功能主要局限于聊天互动,这些社交软件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很容易使得思想行为不成熟的大学生群体沉迷其中,享受网上聊天带来的乐趣而忽视其他有意义的内容。而且微博和微信也会根据用户的喜好调整推送内容,导致一些自制力差的大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上面,忽视与现实世界的交流。虽然我们总是觉得在这些平台上不太浪费时间,但事实是我们会在这些“微平台”上浪费掉我们大部分的课余时间,甚至在工作和学习时都在刷消息。要注意合理利用时间,规划好使用“微平台”的时间。
二、微时代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径探析
(一)創新“微手段”,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重视正面典型与反面典型的有机结合。典型教育即通过典型的人和事物进行示范,给人以榜样作用或警醒作用,以此提高人们的自觉性。依照典型的性质来划分,有正面典型与反面典型,两者一起使用会增强教育效果。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创新典型教育方法,合理地将两方面结合起来运用以达到更好的教育作用,这样既可以增强教育过程中的趣味性,又可以强化教育效果。
2.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理论教学的主要场所在课堂,课堂的范围有限,因此有一定的限制性。实践教学则把教学场所放眼室外,开展多样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走出课堂,学会在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提高自身的学习和实践能力。这种学习过程既有乐趣,又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微时代”的出现正好带来这个契机,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而言,这是一个新的平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借助此平台改变传统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现二者的密切协调配合,协同发挥其有效性,这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将教育目标变为现实。
3.重视传统教学与微媒教学的有机结合。传统教学通常过于注重教师的地位,学生的地位往往容易被忽视。课堂模式以枯燥单一的讲授式为主,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微媒教学是微时代到来之后逐渐使用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重视,它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借助微媒体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在“微时代”,每个人都享有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身份,每个人都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利。学生也可以在微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到更多丰富多样的内容,及时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动态,并且能发布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学习讨论。正因如此,我们必须变革教学方式、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以传统教学为主,微媒教学为辅,线上和线下相辅相成,才能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借助“微媒介”,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1.利用“微视”和“微课”打造思想政治网络课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侧重理论教学,具有理论性强、趣味性比较少的特点,无法吸引学生兴趣,造成学生学习效果较差。由于微课内容较短,且具有趣味性,因此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微课。从目前来看,多媒体教学在高校中作为新的教学方式,已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并被广泛应用普及,通过微课和微视频打造思政网络课堂,拓展网络教育空间。
因此,在“微时代”下,要顺势而为,及时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并采取多种措施创新教育方法,比如网络热点进课堂,可引导学生根据话题开展辩论,达到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的效果。也可以通过微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活动,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更可以在微平台上征集同学们的意见,把思政课堂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充分利用抖音、快手等备受大学生欢迎的短视频平台开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但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仍要占据主导,并且一定要注意把握课堂方向,不能上无意义的课。
2.借助“微媒介”积极开展“微公益”实践活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也需要注重坚持和孜孜不倦的努力。大学生通过“微公益”将自己微弱的力量贡献出来,点滴力量能够汇聚成更大的力量。比如大学生经常使用的支付宝里蚂蚁森林和蚂蚁庄园,以及微信里的微公益等,都可以使其在微时代里贡献自己的爱心和力量,使大学生能够明白小我成就大我,以小我可以促成大我的实现。通过微公益可以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以实际行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并且能够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生活,这样我们的教育就是有用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能落到实处。
大学生虽然并未完全踏入社会,但是他们拥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工作者要通过举办活动引导大学生参与“微公益”实现自身价值,强化大学生微公益意识,加强对大学生微公益的引导,将微公益落实到实处,使他们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需要帮助的人尽一份微薄之力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人人都向善,就可以更快建成我们和谐美丽的新社会。
3.借助“微媒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助于高校实现育人目标。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社团活动就是其中之一。进入大学后,学习相对更加轻松,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宽裕,大学生除了学习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做其他的事情。这时社团就成为许多大学生的首选,因为在社团中不仅可以学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可以交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利用好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既能弘扬主旋律又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通过社团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重视从整体上掌握高校社团组织的发展情况,尤其要把握住其发展的正确方向。社会实践的过程既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得到锻炼,又不会使学生觉得没有趣味性,在锻炼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学习理论知识。加强线上社团建设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平台宣传社团,吸引更多学生加入其中,不断完善和更新线上社团的内容,充分发挥“微媒介”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对社团组织领导者的培养,要引导这部分人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必要时可开展培训活动,使他们能够率先得到锻炼,才能更好地带动社团的成员参与活动,发挥社团活动的作用。
(三)运用“微体系”,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反馈评价机制
1.运用“微体系”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结果及时反馈机制。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微媒介及时了解评价结果,评价结果不仅是学生对于教师教学的反馈,也是教师检测自己的教学水平的一个指标,通过评价反馈机制可以使师生之间更好地协调,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默契。通过“微体系”可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反馈评价结果更加及时、公正、客观,同时利于师生及时改正完善自身,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因此,在此方面要加强“微体系”的运用。
2.运用“微体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良性沟通机制。“微时代”使得在平台上人人都有了平等的地位,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因此,借此机会正好可以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鼓励和引导师生建立平等关系,及时沟通与交流,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师生要充分利用好微平台进行交流学习,在这一平台要处理好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关系,二者要做到相辅相成,共同进步,而不是只依靠其中一方,使思想政治教育失去意义。教师要学会与学生做朋友,要善于运用微博、微信等交流工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改变态度,要学会善于与教师做朋友。通过师生双方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建立更好的沟通机制,实现良性循环。
3.运用“微体系”畅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反馈评价渠道机制。传统的课堂反馈评价问卷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发挥它的作用。有很多大学生从自身主观意愿出发,由于考虑到师生关系等因素,没有如实反映出自己的想法,也就造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反馈评价渠道未能真正发挥作用。而微平台的出现,重新建构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反馈评价新渠道,打破了传统的课堂反馈评价的局限。尤其是微博和微信等平台,由于可以匿名评价,使大学生不存在后顾之忧,自由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这样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反馈评价更加公平、客观,也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接收到更加真实的结果,并及时改进工作,这样的评价机制才能有意义,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直接关系到未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微时代”的出现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既有发展机遇,也充满挑战。在这个背景下,面对机遇,我们要主动抓住,结合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改进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教育的“三个贴近”原则,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发展。同时面对挑战,又要学会应对,努力克服困难,更要学会将不利因素化為有利因素,并加以利用,以此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在此基础上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邢中先.“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7.
[2]陈萍.“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3]刘文文.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4.
[4]朱晓雨.“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4.
[5]易滟.“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cro Era
ZHOU Ziming,XU Peixin,HAN Yu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chun Jilin 130012,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er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micro-era.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developing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detail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micro-era in terms of innovating micro-means, using “micro-media”and applying “micro-system”, examines and thinks about the current working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micro-era, hoping to have some enlightment for the following research.
Key words:micro-era;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ath
[责任编辑:周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