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释与历史深度学习
2020-06-22纪巍
纪巍
摘要:深度学习是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建构历史解释乃是历史学的核心任务。本文以《甲午中日战争》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分析了应“在宏观视野下拓宽历史解释的广度,培养历史贯通意识”“在实证意识下增强历史解释的信度,弘扬历史求真精神”“在理解背景下保持历史解释的独立,彰显历史批判思维”三个层次进行历史深度学习,从而进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解释;深度学习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4.004
中图分类号:K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4—0013—05
深度学习是近年来国际脑科学领域的前沿话题,深度学习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落实手段。目前,浅表学习是当今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笔者查阅了近十年在历史学科核心杂志中关于历史学科深度学习的文章,发现学者们多侧重于从宏观角度通过深度学习培育学生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或者基于教学大面积实践论述深度学习的必要性。这些研究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但不免过于笼统、浅显。笔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一政治史中的《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为例探讨通过历史深度学习助力历史解释素养的落地,期待方家的批评与指正。
一、历史解释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的内在逻辑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历史学科深度学习是学生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注重对历史史实准确的理解,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全方位搜集史料,并对史料进行整合,经过缜密的逻辑分析,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学生能够发现和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探寻历史的真相,养成求真、求实、求是的史学品格。历史深度学习注重对历史过程的体验,强调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帮助以及学生的主动探究,构建历史情境。总之,历史深度学习改变的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而是实现“人”的真正回归和全面发展。
历史学科深度学习的特征是由历史学科的特质决定的,历史深度学习是促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基本途径。在2017年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将“历史解释”列为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学生具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无论是历史学者还是普通学生学习历史的终极目标都是通过历史现象进行合理、科学、严谨的表述,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从而以史为鉴关照现实,这也是历史的学习价值所在。一切历史叙述都是历史解释,学会历史解释,是深度学习的目的指向和价值所在,深度学习是形成学生发展的“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历史解释”的学业质量水平分为四级。其内涵分别涉及到聚焦学生对历史的一般性概述、简述、学生运用史料、术语及其他学科知识概述、简述历史、学生对不同历史解释(历史认识、历史观点或历史结论)的辨析及运用史料、术语、理论进行历史解释以及学生在综合各种历史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合理且富有独到见解的历史解释等。
下面展示的《甲午中日战争》一课的教学设计就是体现历史深度学习促进落实“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四个学业质量水平等级,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史学品格的目的,即:贯通的意识、求真精神、批判思维。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在宏观视野下拓宽历史解释的广度,培养历史贯通意识
宏观叙事是历史学的基本呈现方式,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和解释历史,力图通过构成社会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揭示历史的本质,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预测社会发展的进程是历史解释的重要手段。在浅层次历史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孤立看待历史事件的发生,缺乏贯通意识和宏观视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讲解《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笔者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供同学们思考:甲午中日战争前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共性?这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和结果有没有影响?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必须从工业革命以来的长时段对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考量,将甲午战争这一发生在中日之间的历史事件放在更加宏大和长时段的历史长河中去思考分析,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解释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对甲午中日的结果做出符合歷史逻辑的判断。为了辅助同学们理解,以历史时间轴为教学支架,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完成19世纪60年代的大事历史时间轴(图1)。
学生根据历史时间轴得出历史认识:在19世纪60年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各国顺应工业革命影响下近代化的潮流纷纷进行变革。那么教师进一步追问:各国近代化变革的结果如何呢?从而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不同结果以及对两国国运的影响。只有提出挑战性的主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才是真正的历史深度学习。
接下来,教师趁热打铁展示史料深入探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传统的讲授方法只是从战争的双方清政府与日本出发,得出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和清政府妥协退让的外交政策使战争迅速爆发。但是马克思在谈到历史事件爆发的原因时曾经说过:“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这样就有无数个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受马克思这一经典论断的启发,如果只是单纯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归因于中日双方,未免脱离事实真相,应该将这次历史事件放在东北亚国际格局的宏观国际视野下进行分析,因此也需要分析美国、英国、俄国、德国等列强以及朝鲜对于此次战争爆发的影响和战略目标。笔者为学生展示了如下史料:
(三)在理解背景下保持历史解释的独立,彰显历史批判思维
历史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存在着巨大的不同。历史学习者要从永远不可能重放的过去世界中获取信息,并使之转化为历史知识。历史学习者首先需要使自己深入到过去的世界中,回到历史现场,躬身入局,尝试着去了解前人的想法、信念、行为以及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和所处的情势,这就是历史理解。不经过理解就做出评判,很容易沦为妄断。前人不能替自己说明或辩解,历史学习者如果不尽力理解他们,就不能了解真实的情形,可能导致对前人不公正。浅表历史学习往往只是认同一种历史解释,从僵化的理论出发,满足于机械读背、简单识记,缺乏对历史事件的理性审视与历史人物的深层对话,而深度历史学习在对历史做出解释时,做到了进入不同话语体系即“历史场”中找到不同的解释,并找到做出不同解释的原因。不唯书、不唯上,独立的理性思考即运用批判性思维,得出“公正可信”的历史解释。
笔者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影响时,展示了如下史料:
日清战争是我国以全部国运相赌的最初的对外战争,同时是把国家将来发展的全部命运寄托其上的大战,可谓生死攸关。倘若日本失败,日本将面临相反的命运:支付被中国强加的巨额战争赔款、割让琉球与九州等领土等等。日本因战胜而摆脱了这种噩运。“日清战争是国内维新事业的完成;同时作为第二维新,具有其历史意义与实质”,成为日本“作为世界国家”的出发点。
——【日】深谷博治:《日清战争与陆奥外交》,1939年
中国为了将朝鲜作为自身安全的屏障,加强了对朝鲜内政外交的干涉,扩大了对朝鲜的经济侵略;日本则将朝鲜视为本国的利益线和未来侵略中国的跳板,不断扩大在朝鲜的势力。这样就造成了中日两国在朝鲜的对立,结果日本利用东学农民运动为借口控制了朝鲜政府,并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战争是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围绕着控制朝鲜展开的战争,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别的霸主,这是一场在东亚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争。
——据韩国高中历史教科书及《韩国史》
——选自1895年英国讽刺画杂志《PUNCH》题为《文明的进化》:一张牙舞爪的日本小龙手拿来复枪,尾巴卷着鱼雷挑战手执双管火枪的中国巨龙,而既文明又爱好和平,头戴橄榄枝的西方人背靠重机关枪和大炮,很优雅地隔岸观火
然后教师提问:日本、韩国、英国对于甲午战争的认识有何不同?请说明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发现日本对甲午战争的认识着眼于对于国民性以及侵略扩展的推动作用。韩国方面则侧重强调中日双方对于朝鲜内政的干涉以及甲午战争对东北亚传统朝贡秩序的颠覆。英国则从讽刺的角度出发指出清政府的落后和西方人的政策打着和平的旗号不干涉。但是浅表历史学习仅局限于此,或者得出结论:日本作为侵略者,军国主义盛行,因此走向战争。而韩国从本民族视角出发过分强调本民族视角,甚至有学生认为中国只是受害者并没有干涉朝鲜内政。西方则作为传统的侵略者,西方漫画更是对西方侵略者的美化。但如果我们能抱着历史理解的态度,回到历史现场,进入各方的话语体系当中,自然会得出更深刻的认识。日本学者的观点来自1939年,当时日本法西斯上台,发动侵略战争,其观点必然带有美化侵略战争的色彩。韩国作为中日战争参与的第三者,本民族利益得不到保证,处于民族主义出发必然强调自己遭受干涉的一面。英国则从西方的价值观出发,将清朝看为落后愚昧传统一方加以嘲讽,充满了西方中心论以及文明的优越感。以上历史解释能够使学生做到“设身处地”,全方位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影响,并以“了解之同情”的态度对待过去的人和事,将过去的人和事置于具体的环境中看待。当然,“同情”不是“同意”,“了解”也不是“认可”。只是历史学习者尽力突破时空的阻隔,避免用现在的标准衡量过去,不以一己之见裁量前人的言行,并将自己所具备的现代生活经验与关于过去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了解过去的人和事的有效能力。
一个浅表历史学习者,常常以获得一种历史解释为荣,学习的终点;一个深度的历史学习者,常常批判反思寻求再解释的可能,这就是历史之所以能够不断行进在路上的原因。历史是历史学家和他所选择的史料间的对话,是过去与现在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只要人在,历史就永在路上,所以这种批判和反思所构成的历史解释,就是历史深度学习。
三、结语
以上教学设计展示了通过历史的深度学习促进“历史解释”素养四个等级的层层落实进而探寻历史本质的手段。历史解释素养是高级的心理品质,绝非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
显而易见,历史深度学习能够满足学生由历史认知到历史解释,由历史解释到历史评价,由历史评价到历史借鉴的发展需要。从而使学生由空想式的学习到实证方法的掌握,最终达到让学生由历史的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知的目的,从而成为一名具有批判意识、科学精神和开阔视野的现代公民。
[参考文献]
[1]夏庆飞. 高中历史深度教学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陈昱静. 基于历史解释能力培养的高中历史深度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3]吴庆华. 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以人教版“美国南北战争”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03).
[4]何丽婷. 基于“深度学习”背景下初中历史活动教学策略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8(06).
[5]张克州,何成刚,康琪. 历史解释:内涵、任务及方法——基于研究文献的阅读梳理[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21).
[6]糜莉. “深度学习”在高三歷史二轮复习中的运用[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20).
[7]冯一下. 试论历史解释的内容要点——“历史解释与历史教学”专题研究之二[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05).
[8]季建红. 高中历史深度学习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04).
[9]冯一下. 试论历史解释的界定——“历史解释与历史教学”专题研究之一[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03).
[10]李海龙. 历史教学中引领学生建构历史解释的思考与探索[J]. 课程.教材.教法,2017(01).
[11]王加丰. 历史解释问题[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23).
[12]宋波,陈良. 历史深度学习应关注的五个关键能力——基于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探寻[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10).
[13]彭刚. 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视野下的考察[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14]李剑鸣. 历史解释建构中的理解问题[J]. 史学集刊,2005(03).
[15]韩震. 论历史解释的历史性[J].求是学刊,2002(03).
[16]陈新. 论历史叙述中的理解与解释[J]. 史学理论研究,2000(02).
Historical Explanation and Deep Learning of History
JI Wei
( High School Attached to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00,China )
Abstract: Deep learning is the basic way to realize the core accomplishment goal of history discipline.Constructing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is the core task of history.Taking the teaching design of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to broaden the scope of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and cultivate the awareness of historical coherence from a macro perspectiveTo enhance the reliability of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and promote the spirit of historical truth-seeking;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nderstanding, we should maintain the independence of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highlight the three levels of historical critical thinking, carry out in-depth study of history, and cultivate the core quality of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Key words: core literacy;deep learning;historical explanation
[責任编辑:王 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