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学习策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2020-06-22张燕邓雪婷
张燕 邓雪婷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是当前历史教师需要深入钻研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从培养历史学科兴趣、了解历史学科特点、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策略及方法,以期对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科特点;学习策略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4.00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4—0005—04
初中历史教学承载着立德树人的特殊使命,任重而道远。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历史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指导学习方法的教学实践中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提出在教学中,教师担负主要责任,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只要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就感低的学生也能成功转变为学习态度积极、学习富有成就感的学生。对此,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研究初中历史学习策略以及学习方法,帮助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乐学、善学并学会,同时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手段,提升专业素养,从而完成时代赋予历史教师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一、培养历史学科兴趣的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教师应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尊重和理解,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好奇求知的渴望,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是产生学习需要的原动力,教师只有运用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只有教授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帮助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一)以图激趣
初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更感兴趣。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讲授历史知识,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没有学习的热情,甚至厌学。因此,以图激趣的图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历史学科图片资源丰富,它既见证历史,也在述说历史。图片与历史教学密不可分,通过观察和解读图片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使其形成历史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出示“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的对比,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的局势,动态演示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也加深了学生对战国七雄名称以及地理位置的印象。除了历史地图,图片与教学的结合还体现在历史照片、文物古迹,历史漫画等。如:在讲西方列强的侵华史时,教师可以出示大量列强烧杀抢掠的历史照片,它真实记录了侵略者犯下的种种罪行,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冲击,同时使学生深化对侵华史的理解与反思,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强国必先强军的道理;在讲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教师先出示“亩产万斤、水稻高耸入云天”的漫画,通过幽默讽刺的形式,将这一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并使学生感悟对当今经济建设的启示,在发展经济时要符合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总之,在教学中运用图片教学,既形象、直观、生动,又能培养学生提炼、整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二)以情境激趣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语言设计、情境创建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枯燥的历史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如在讲楚汉之争时,教师可以采用“课本剧”形式,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展现鸿门宴中的场景,从而感受短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培养学生从情境中学习、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亲身体验历史角色,揣摩人物的心理,在趣中学,在学中悟。又如在讲“中华民国的建立”一课時,教师可设计“孙中山该不该让位”的问题,采用辩论赛的形式,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学生反映热烈,积极参与到讨论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锻炼了学生表述历史的能力。学习“公车上书”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假如你是北京正在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公车上书”你去还是不去?通过角色体验,换位思考,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深入感受并理解历史。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历史小故事、编演历史课本剧,参观历史古迹等多种形式,巧设不同的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促使学生从中探索学习历史的方法,从而使其形成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三)以问题激趣
历史课堂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通过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问题,使学生在设疑、解疑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搭建开放交流的平台,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将“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首先,课堂导入环节,设疑激趣。如在讲“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一课,教师可设计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你的梦想和中国梦有什么联系?通过新颖、贴近学生生活的设问,引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其次,讲授新课时,教师可设置层次分明、逐步递进的问题:梦想蓝图——什么是“中国梦”?筑梦之路——怎样实现“中国梦”?梦想初成——“中国梦”取得了哪些成就?螺旋式的问题链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在层层剖析中将历史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体验学习的乐趣。如在讲“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教师首先可设问导入:近代化的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救国进行了哪些探索?结果如何?谁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富强呢?从而紧扣主题,引入新课。其次,在结束新课时,教师可以悬念设问的方式结课,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如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教师可设置悬念:既然“单枪匹马”失败了,中国共产党又争取了哪一“同盟者”?中国革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
(四)以多媒体激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和历史教学已经实现了完美结合。多媒体的音频、视频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满足了学生多角度、多领域学习历史知识的需要。通过真实的历史画面,学生亲身感知历史,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想要学习的欲望。如在讲“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时,教师可以先播放“大隋风云”的视频资料,使学生从视频中直观感受隋朝的历史,之后提出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什么迅速灭亡?它又是怎样灭亡的呢?之后,学生看书进行热烈讨论,学习氛围浓厚。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通过声画同步、图文并茂的方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了解历史学科特点的策略
有效的学习策略要求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学科的特点,了解学科特点有利于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提升历史素养,形成稳定的历史学习能力。《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要充分体现历史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理解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正确看待历史史实,并找到学习历史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目的,落实历史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要结合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历史教学实践,理解和把握历史学科的特点。
(一)历史课要“有史观”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学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科学的、正确的思想导向,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人类社会历史的问题”。因此,在整个历史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时刻指导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尤其是在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如在评价辽宋之间的“澶渊之盟”时,学生既要从辽宋双方的角度分别评价,还要看到其对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意义,从而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样,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教师也要要求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综合分析,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如在评价唐太宗时,有人说唐太宗制造玄武门之变,弑兄逼父登上了王位,是个不忠不孝之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总结,唐太宗开启了“贞观之治”,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是个有作为的明君。玄武门之变是历朝历代争权夺位斗争下的产物,是唐太宗一生的一个污点,但不是判断他好坏的标准,要在整个历史环境下客观评价唐太宗的功过。
(二)历史课要“有时空”
历史课程标准规定教学中要“了解历史的时序、地域定位,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历史知识不是零散知识的简单堆砌,学生要把历史知识放在具体的时空环境下进行学习。如在讲述“对外开放”时,教师可以运用历史地图直观演示,使学生认识到对外开放由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地,从点到线再到面的形成过程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三)历史课要“有理解”
历史课程标准规定教学中要“理解认识历史的常用概念,如背景、原因、性质、特征、结果、影响,以及延续、变化、发展、进步等,并初步学会运用这些概念对历史进行思考和阐释”。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某些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及其影响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孤立、片面地看待,而是要运用哲学中的联系、发展的观点进行理解和把握。如在学习“动荡的春秋时期”时,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背景就需要学生深入理解,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导致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道理,将单一的历史事件与整体历史发展轨迹结合起来,总结历史规律。
(四)历史课要“有证据”
历史课程标准规定教学中要“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历史证据的意识。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学科最主要的特点是研究真实的、过去了的人类实践活动,因此,有效的历史学习不能捕风捉影,要有理有据,教师要培养学生“言必有据,史由证来”的证据意识。如在讲“远古的传说”时,教师要让学生结合考古资料,历史古迹等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傳说和历史的区别,使学生认识到哪些是真实存在的史实,哪些是虚构的史实,培养学生用“证据”解读历史的能力。在讲述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通过出示相关史料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如在分析“袁世凯为什么能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时,出示三则史料,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五)历史课要“有情怀”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育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提高国民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历史课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挖掘历史学科对学生的德育功能,以立德树人为本,有针对地对学生进行育人教育,渗透家国情怀。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课程资源,如历史人物中有舍己为国、英勇无畏的民族英雄,有潜心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家,还有矢志不渝、心系家国的革命家等,让学生感悟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历史事件中有中国人民反抗西方列强侵华的抗争史、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救国史、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奋斗史等,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同时以史为鉴,树立民族忧患意识,激发学生建设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三、掌握学习方法的策略
(一)历史要素阅读法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要指导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判断和计算历史年代及分期的方法、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因此,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会读教材。当前使用的部编历史新教材,每一课的内容都很多,知识点覆盖面广,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从历史要素入手,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名称、过程)、概念、评价或结论等方面,抓住每一课的重难点。教师要通过提出有针对性、有层次的问题启发学生哪些内容要精读,哪些要略看,同时要指导学生及时做笔记,对重点的时间、地点、人物、名称等做圈点批注等。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技巧,形成了阅读的能力,收集有用的历史信息,才能运用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梳理重构复习法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多种途径感悟历史,形成历史表象,经过归纳、分析、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的发展规律”。复习巩固知识是历史教学与学习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授复习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感知历史和积累历史知识的同时,将知识重新梳理整合,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前后联系,构建知识结构图,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条,这样才能将书由厚变薄,化繁为简。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中国远古居民为核心词,将其当作一棵大树的树干,运用发散的思维,画出它的树枝,树枝代表具体的远古人如元谋人、北京人等,在此基础上继续画分杈,细分每个分支下代表的知识点:发现年代、发现地点、生存特征、发现意义等,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将知识系统整合融会贯通。如在讲朝代史时,教师可以中国古代历史统一的朝代有哪些为主线,调动学生的思维,整合所有学过的朝代,使学生通过分析对比,得出结论。如此梳理归纳重构,将单元知识、同类知识归类概括,能将知识化难为易,使学生一目了然。学生只有找到方法和发现规律,把历史学“活”,学习的效率才会提高。
(三)特点趣味记忆法
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教授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历史知识的特点繁、多、杂,对学生来说记忆起来困难。历史的记忆方法很多,如归类记忆法、图表记忆法、规律记忆法、隔年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年代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等多种记忆法,如记忆朝代顺序的口诀:“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国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再如,对历史上农民起义的记忆用联想记忆法:在学习唐朝末年的黄巢大起义时,按照时间顺序联想前面学过的农民起义,如大泽乡起义,黄巾大起义,隋末农民起义等。将知识系统化,学生学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四、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将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与历史课堂相结合,从学生的主体出发,使学生掌握历史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贵芳.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宁德师专学报,1996(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学科教育,2001(07).
[3]李娜.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J].教育实践研究(B),2012(05).
[4]蔡敏.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课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05).
[5]于春燕.《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意初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2(04).
[6]杨国庆.浅谈历史学科的特点[J].新教育时代,2015(05).
[7]王敬民.基于高考要求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
[8]叶小兵.论历史学习策略与历史学习方法[J].历史教学问题,2004(03).
Use the Learning Strategy Wisely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ofthe History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ZHANG Yan1, DENG Xueting2
(1. Jili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Changchun Jilin 130022,China;2.No.9 Middle School of Jilin City, Jilin Jilin 132001, China)
Abstract: Students are the main subject of learning in the standard of new curriculum. How to promot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forge the high efficient historical class that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problems studied by historical teachers now. This essay has talked many ways of how to cultivate the interesting,know about the course characters and learning methods of this course.The aim of this essay is to talk about the learning strategy in history learning to give some reference in history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history in junior school; course characters; learning strategy
[責任编辑:黄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