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插入表格》,重技术还是重设计?

2020-06-22王蕾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表格文字笔者

王蕾

表格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信息呈现方式,它外观简洁、条理清晰、可视化效果强,在数据汇总等领域被广泛使用。学会使用表格是信息技术的重要技能之一,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教材中的《插入表格》一课是WPS文字软件教学的全新“单元”,也是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材中唯一涉及表格的一节课。学生要通过仅仅一节课的学习真正掌握好表格这门技能是有难度的,因为本课重在解决师生遇到的各种问题,那么究竟是软件操作重要,还是学会规划、设计表格更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呢?

● 课标重技术,师生问题多:看似会了却不会用

笔者查看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关于WPS文字的教学标准,其中关于表格的能力目标描述仅有一句:“学会插入图片、艺术字(美术字)和表格。”可见,课程标准中是侧重于学会插入表格的方法的。的确,在很多教师的关于《插入表格》的教学设计或案例中,教学目标大都是掌握表格知识和插入表格的方法,体会表格的实际应用价值。但笔者也欣喜地看到,有的教师加入了“学会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等教学目标,其教学设计有的注重引导学生用表格的方式组织信息,有的注重培养学生表达生活中信息的意识,这些能在操作之外进一步帮助学生用表格来表达信息,进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上过《插入表格》这节课的教师,应该都关注到了教材上有一个“探究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并单元格”“擦除”等方法画出复杂空表,但是,没有内容的空表没有实际意义,学生离开课堂后还是不会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表格。如果未能与真实问题情境相结合,那么技术操作便无法落到实处,最后还是不能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当我们根据需要要做一个表格的时候,第一步不是操作软件,而是先思考表格的要素,再写一写、画一画,表格成形之后才是软件操作部分。因此,笔者认为,本节课如果想让学生真正学会表格,就要培养学生运用表格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强调设计规划表格的环节和重要性,淡化技术操作部分。基于这样的想法,笔者尝试做了如下设计。

● 大刀阔斧:将“设计表格”纳入教学设计重头戏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中除了常规的“认识表格”“行、列、单元格的概念”“插入表格的方法”“绘制斜线表头的操作”外,可以加入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培养根据需求进行规划、设计的能力,培养“先规划后操作”的学习习惯;观察理解生活中的各种表格,发现电子表格所带来的便捷;能将课堂技能与生活相联系,用表格来表达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重难点

行、列、单元格的概念;分析信息,规划设计表格;插入表格的方法;绘制斜线表头的方法。

3.教学过程

本节课由认识表格、规划表格和操作表格三个环节组成,从初识表格的基本概念,到分析纯文字内容规划、设计表格,再到操作表格,緊紧围绕一个任务展开。教材上的插入表格的方法、制作斜线表头的方法只是在最后一个环节操作表格中体现。

4.设计意图

该设计不仅符合人类正常的学习过程,还蕴含了笔者想传递给学生的学习方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专业概念的学习—反思—实践—再认识”这样一个过程,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江南大学的刘向永教授在他的讲座中谈过学科教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我们希望信息技术课堂可以让学生用信息技术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信息技术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信息技术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但是学生往往在思维这一块比较薄弱,不是他们不会思考,而是课堂上留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太少,这使得他们在用信息技术表达世界的时候往往千篇一律,很少能举一反三。因此,笔者建议第一课时重点放在规划设计上,给学生充分讨论、画草图、优化的时间,变换不同的任务让他们强化设计规划的能力,第二课时再让学生把自己的设计在WPS文字中绘制成表格,以实现表格技能维度的目标。

● 细致入微:做好问题预设,关注教学细节

笔者罗列了本节课在教学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具体如下。

第一,慎重考虑教学的主题和任务。真实情境要客观,贴近学生生活,如班级评分表、值日安排表、课程表等,不要为了新颖而设计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可以整节课围绕一个任务进行教学,也可以多个任务分层教学,视学情而定。

第二,学案提供探究支架。纸质学案既可以打草稿又可以展示重难点和评价项目,是自主探究的有效支架。当然,如果不想把草稿的功能放进学案,利用WPS文字的批注等功能放置电子学案也是很好的。另外,还可以借助三年级下册学习的画图工具来打草稿。

第三,分析表格要素的环节很重要。一段纯文字或者口头表达,成人可以很快将信息进行分类并设计行列,但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可能无法做到。因此,在规划表格环节,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抓住关键信息,怎样安排行与列。要突破这个难点,一方面给学生的文字信息要简单易懂,另一方面要让他们去“试误”,出现问题后再通过同伴互助、教师点拨、自主学习等方式突破,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设计表格的意义。

第四,对学生设计出的多种版本表格予以赞赏。表格的规划没有唯一标准,很多内容放在首行或首列都可以,给人的感觉也会不一样,因此,要尊重学生自己规划设计的成果。相反,如果教师直接给出样例,那么,不但学生缺少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作品也会大同小异,这也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相违背。

第五,学习表格前把文字输入、复制粘贴等基础打牢。学生搭建好表格框架后,就应该输入内容了,如果是已有的文字信息,可以直接复制粘贴,但前提是他们的文字输入或复制粘贴操作要很熟练,否则会占用太多时间。也有教师建议,可以在本节课淡化文字输入和复制粘贴的操作,规避学生学情的弱点,如用拖动图片的方式。笔者觉得这个创意非常好,但一味地规避总不是办法,常态课上还是建议多强调、多练习,毕竟生活中没有现成的素材给我们拖一拖来解决问题。

从教以来,笔者最开始觉得“小学信息技术没啥好上的”,现在却认为“每节课都是学问”,对于任何一节课研究得越深越觉得难上,难上是因为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有学生基础的问题,有设计的问题,更有实施的问题等。我们要求学生解决问题,但教师自己也要把能力范围内的问题一一解决,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学习不能只学技术,因为技术一直在更新,唯有能力的提升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信息技术教学,重技术还是重能力,答案显而易见。

猜你喜欢

表格文字笔者
文字的前世今生
组成语
老师,别走……
热爱与坚持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梦中的文字
履历表格这样填
表格图的妙用
借助“表格”解答稍复杂分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