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姥姥进贾府看《红楼梦》里的感恩
2020-06-22张晓冰
刘姥姥带到大观园的瓜果菜蔬,对于贾府来说,并不值价,重要的是给贾府的老少带来了新鲜与快乐。
专栏
漫读红楼说教育
栏主 张晓冰
ZHANG XIAOBING
湖北省监利县教育局原局长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北京华樾教育研究院特聘专家
著有《乡村笔记》《对农民让利》《农村教育改革的一场风暴》《做一个理性的教育者》等
“感恩”是一个现代汉语词汇,用来解读曹雪芹的创作思想,也许并不准确,但是“施惠莫念,受恩莫忘”“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类似的格言和成语一直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就是曹雪芹塑造的这么一个不忘感恩的形象。
刘姥姥本是住在京城郊区的乡村老妪,只因帮忙照顾小外孙而住在女儿家里。女婿王家是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当时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女婿整天在家里喝愁酒生闷气。刘姥姥便和女婿回忆起他父亲当初和贾府两代媳妇的娘家王府之间的交往,由此点燃了到贾府争取一点资助的希望。这便是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的原因。
曹雪芹善于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刘姥姥进贾府,一方面“用这样一个乡村老妇人和那么多的城市贵妇人来对比,刘姥姥就成为贾府的一面镜子”(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北京出版社2009年3月第2版),另一方面,也和另外一个寻求资助的人物贾雨村进行对比。一扬一贬,更加突出了刘姥姥知恩图报的珍贵品质。
贾雨村和刘姥姥两个人物在《红楼梦》中并无交集,但是这两个人物却与贾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即他们都有一种相似的遭遇:一度穷困潦倒。由于他们所处的阶级背景不同,这两个人的感恩形式和对恩人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贾雨村是“读书仕宦之族,因出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失,人口衰老,只剩他一身一口”。因“进京求取功名,寄居庙中,每是卖字作文为生”。处于这么一种窘迫状况下,甄士隐出手救了他。第一回写甄士隐在中秋月圆之夜,邀请贾雨村“到敝斋一饮”,“雨村听了并不推辞”。其实在中秋节之前甄士隐也曾请过贾雨村,只是那一次甄家因有客人到来而被打断。这一次,雨村到甄家之后,又是饮酒,又是赋诗,尽情地把自己的才华表现出来,为自己寻求资助而做好铺垫:“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其实甄士隐早就有意资助,只是怕伤贾雨村的尊严才一直没有当面直说。现在一听雨村自己说出来,便即命小童速封五十两银子和两套冬衣,送给雨村。“雨村收了衣银,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
再来看刘姥姥。作者写得很明白,到荣国府来的目的就是寻求帮助,直截了当,不像贾雨村“并不介意”,欲说还休。刘姥姥在周瑞家的引导下进了荣国府,见了凤姐后,周瑞家递眼色给刘姥姥,让她向凤姐开口提要求。“刘姥姥会意,未语先已红了脸”,“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得说了。”这里我们看到书中描述的两个地方:“未语先红脸”和“忍耻说”。即便是一个乡下的老太太,张口向人家寻求资助,也是很难堪、很伤尊严的,所以先红了脸,忍受着一种难以言说的耻辱。而贾雨村呢?却“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那么,对刘姥姥实施资助一方的凤姐呢,则是派头十足,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那灰,慢慢地道。”全然不像知识分子甄士隐那样,顾及贾雨村的尊严,还称赞贾雨村“必非久居人下者”,“飞腾之兆已现”,“可贺可贺”,让贾雨村感受不到一点耻辱。应该说,甄士隐的这种资助态度在现代社会来看也是可取的,同时也说明曹雪芹对当时士大夫心理的体验非常深刻。当然,凤姐后来还是送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相当于刘姥姥全家一年的生活开支)。
一个是仕宦之族的后代,读书人、知识分子;一个是乡下破落地主连饭都吃不上了的老妪。一个在接受馈赠时“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一个未曾开口便已“先红了脸”“忍耻”而诉。
前者把一个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穷困潦倒的窘境,那种受人资助后内心的羞辱和外表道貌岸然的虚伪表现得淋漓尽致。后者,把一个农民生活的窘迫和向人求助感恩戴德的感情展现得真实充分。
贾雨村后来在贾府的帮助下,授职应天府(第四回),一到任就接到了拐卖甄士隐女儿英莲的案子。他完全有能力将恩人的爱女搭救出来,可是他为了自己的前程却丧尽天良,乱判冤案,葬送了英莲可以获救的机会。而刘姥姥则全然不同,自家种植的农产品有了一点小小的收获,就送到了贾府。据脂砚斋的提示,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之后,还有三进荣国府,在贾府遭受抄家之灾后,前去探狱,最后出手援救被舅父王仁卖掉的巧姐。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却写了刘姥姥三进四进贾府,一次是凤姐生病,将巧姐托付刘姥姥(一百十三回)。一次是刘姥姥将巧姐和平儿接到乡下,并给巧姐说媒(一百十九回)。这虽然与原著构思并不相符,但还是反映了刘姥姥知恩报恩的基本精神。在这里,我们已经看清楚,曹雪芹把两个人物比较起来写,是要展现封建社会儒家知识分子踏入仕途之后的虚伪和腐朽,所以,贾宝玉才认为,那些读书上进的人,不过是在意“禄蠹”。
刘姥姥接受了二十两银子的资助之后,回去就和女儿女婿一家开始了新的生活。第三十九回写她二进大观园,刘姥姥说:“早要来请姑奶奶的安、看姑娘来的,因为庄家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吃个野意儿,也算我们的穷心。”刘姥姥带着粮食和瓜果菜蔬等土特产品来到贾府,贾母看了非常高兴。不能说刘姥姥把收获后的果实送到贾府来没有一点继续保持和富人那种利益关系的动机,但从刘姥姥后边的表现来看,更多的还是一种感恩。
《红楼梦》有多重主题,比如政治主题、爱情主题等,而我觉得,常怀感恩之心应该是贯穿《红楼梦》全书的另一大主题。感恩从形式上看是物质的,但实质上属于精神层面。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从源头上来说,是神界感恩的延续。西方灵河岸边的绛珠仙子为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德而下世还泪。刘姥姥带到大观园的瓜果菜蔬,对于贾府来说,并不值价,重要的是给贾府的老少带来了新鲜与快乐。感情融洽了,姑娘小姐们拿刘姥姥取乐,刘姥姥明知如此,也乐意让大家高兴,并没有嗔怪的意思,表现出了善良与朴素的品格。尤其是凤姐,并没有像第一次见到刘姥姥那样装腔作势了,而且还要刘姥姥给女儿取名字。凤姐对刘姥姥的态度经过了瞧不起到取乐、到尊敬的转变。从这一点上看,刘姥姥的感恩之心也是善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