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
2020-06-22苟登和
苟登和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人民医院 731200)
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病,高血压具有发病率高、治愈率低、需长期用药等特点,多见于中老年群体、肥胖及常年饮酒人群中。高血压若不使用药物控制,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引发脑梗死、卒中、肾衰竭等并发症,危及生命[1]。高血压治疗以降压、保护脏器功能,抑制疾病进展为主。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降压效果平稳。替米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A-Ⅱ)受体抑制剂,可阻断A-Ⅱ与其受体结合,抑制血管舒张,保护肾脏功能[2]。本文研究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每组29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62~79(69.89±3.46)岁。病程2~10(5.91±2.79)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关于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排除过敏体质或多种药物过敏者,排除精神障碍者,排除肝肾等重要器官器质性障碍者。两组患者自然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单药组给予氨氯地平(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224;规格:5mg*7片)治疗。口服,起始剂量2.5mg/次,1次/d。用药7~14d后,调整用药剂量,最大不超过10mg/d。连续用药30d。
在此基础上,联合组加用替米沙坦(厂家: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222;规格:40mg)治疗。口服,40mg/次,1次/d。用药期间加强血压监测,若降压效果不理想,可遵医嘱调整用药剂量,最大不超过80mg/d。连续用药30d。
1.3 评价指标
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⑵比较治疗效果:显效:眩晕、头痛、心悸、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消失,血压基本恢复;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压下降值<13mmHg;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变化,血压持续保持高水平状态。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病例总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行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BP、DBP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SBP、DBP均低于单药组(P<0.05)。见表1。
?
2.2 治疗效果对比
联合组治疗后的显效病例数为20例,占比69%,有效病例数8例,占比27.6%,无效病例数1例,占比3.4%,治疗总有效率为96.6%;单药组治疗后的显效病例数为15例,占比51.7%,有效病例数9例,占比31%,无效病例数5例,占比17.3%,治疗总有效率为82.7%。两组数据相比,有统计学意义(2=8.572,P<0.05)。
3 讨论
资料显示,高血压在我国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可达50~60%,对老年人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作为一种钙离子拮抗剂,氨氯地平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选择性抑制心肌和平滑肌收缩,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血管紧张素(AII)是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主要升压物质,有收缩血管、促进醛固酮合成和释放,心脏对钠的重吸收等作用。替米沙坦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激肽酶II)催化,阻断其生成AII或选择性阻断AII与全身组织的AT1受体结合,抑制AII血管收缩,减少醛固酮分泌,降压效果明显[3]。
在本次研究中,单药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联合组联合使用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治疗,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后的SBP、DBP均低于单药组,且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药组。提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使用,可发挥协同降压作用,增强降压效果,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综上所述,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疗效确切,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