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生期保健与护理健康教育对孕产妇不良情绪及分娩情况的影响
2020-06-22于彩虹
于彩虹
(山东省胶州市洋河镇中心卫生院 山东胶州市 266321)
近年来,因心理因素引起孕产妇无医学指征的要求剖宫产的比例逐年升高[1],这已引起临床医学工作者的关注。为此,我院在充分了解孕产妇心理特征后,由护理人员耐心地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及围生期保健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8年5月2019年4月期间在胶州市洋河镇中心卫生院进行登记入册94例,年龄22~39岁(32.0±3.5)岁;初产妇73例,经产妇21例;所有孕产妇均无妊娠并发症,无任何心理疾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孕产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孕产妇年龄等基本情况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实行一般性的产检护理。
1.2.2干预组开展围生期保健指导及健康教育,包括三个阶段的干预:
①妊娠早期。护理人员积极与孕产妇进行沟通针对其具体的心理需求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协助其完成角色转换。
②妊娠中晚期,护理人员在这一阶段详细介绍分娩产后情况使孕产妇能以愉悦的心情进入分娩期。
③分娩期。需指导家属如何减轻孕产妇的紧张焦虑情绪,以防孕产妇情绪出现波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程度及主观幸福感情况,同时比较两组的分娩情况。
焦虑程度用焦虑自评量表(SDS)[2]评定,总分50分为是否有焦虑情绪的分界线,总分越高,焦虑情绪越严重;抑郁程度用抑郁自评量表(SAS)[3]评估,总分53分为是否有抑郁情绪的分界线,总分越高,抑郁情绪越严重。主观幸福感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4]评估,GWBS包括33个条目,总分14~120分,分值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分娩方式对比情况
干预组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SDS、SAS 评分比较情况 见表2。
?
?
3 讨论
研究表明,孕产妇在孕期易出现各种程度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尤其是初产妇,这种现象可影响其学习工作[3],故护理人员一方面需帮助孕产妇掌握围生期保健知识,并向产妇宣讲本病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心理较为平和。在孕期运用各种沟通技巧与孕产妇进行交流,并开展健康教育,树立信心。消除或减轻焦虑、恐惧,有利于提升孕产妇机体对宫缩痛的耐受,降低剖宫产率。
总之,围生期保健知识及健康教育可够充分调动孕产妇积极性,提高其对分娩的认知水平,增加其自信心,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其主观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