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配合俯卧抬头训练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效果观察
2020-06-22穆金梅李媛媛
穆金梅 李媛媛
(酒泉市人民医院门诊部 甘肃酒泉 735000)
小儿肌性斜颈,俗名歪脖。是一侧胸锁乳突肌病变,呈卵圆形或梭形,质硬的疙瘩,引起患儿头向患侧歪斜、前倾,下颌转向患侧为特征。若不治,日久可能导致面部和头颈发育不对称。小儿推拿是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首选方法,我科通过对2018年3月-2019年3月98例患儿临床治疗观察,发现中医推拿配合俯卧抬头训练,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酒泉市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治疗的先天性肌性斜颈98例,其中男孩40例,女孩58例。患儿年龄最大12月龄,最小15天,患儿平均年龄(41.9)个月,病程最长6个月,最短15天,平均病程(3.21.6)个月。
1.2 方法
本次所有患儿均采用中医推拿配合俯卧抬头训练治疗。具体如下:
(1)俯卧抬头训练。将患儿俯卧于瑜伽球上,肘关节负重或俯卧于球上。护士位于患儿身后,双手固定患儿下肢,前后左右滚动瑜伽球,促其主动抬头。或患儿俯卧于楔形板上,借助于楔形板及上肢的支撑,抬起上身,完成上肢手支撑的头控训练[1]。日常生活中中,鼓励患儿多趴,将双手放于胸前或头部两侧,用孩子感兴趣的物品玩具等诱导使其抬头,反复进行。每周训练五次,以20次为一组,每天训练四组,十天为一疗程,共训练三个疗程。根据患儿体能,每组做完后可适当休息后再进行下组训练。
(2)中医推拿治疗。患儿面向健侧仰卧,充分暴露患侧胸锁乳突肌,滴少许橄榄油在患处充当介质,拇指在患处施以推擦法,松解紧张、增粗的胸锁乳突肌,再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在患处自上而下捻揉,以舒筋活血,缓解痉挛。然后拇食指定点于肿块及挛缩部位,拇食指在两侧拿捏、弹拨,以消散结块,增加血液循环。推拿幅度由小变大,力量应由轻渐重,以患儿能承受且不影响疗效为宜。最后家长怀抱患儿取坐位头部微低,一手扶稳患侧肩膀,另一手扶住患侧顶枕部,渐使患儿头部向健侧肩膀打斜。慢慢拉长增粗挛缩的胸锁乳突肌(切忌用暴力),使之疏通气血、松解黏连。推拿持续20分钟左右,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推拿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在生理范围内被动牵拉,避免造成患儿损伤。另外,患儿家属应根据病变位置不同,日常生活怀抱患儿、哄睡、喂奶时,应将孩子面部朝着健侧方向,利于纠正斜颈症状。
1.3 观察指标
治愈:患儿头颈活动不受限,可长时间保持中立位直立。胸锁乳突肌肿块消失。
好转:头颈活动不受限,患儿头颈轻度歪斜10°。
无效:患儿头颈歪斜症状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变或加重。
2 结果
98例患儿总治疗有效率为95.9%,其中治愈79例(80.6%),有效15例(15.3%),无效四例(4%)。具体情况见表1。
?
3 讨论
中医推拿治疗可直接被动活动患侧胸锁乳突肌,增加肌肉柔韧性,改善肌肉血流量,利于患处胸锁乳突肌营养供给[2]。而俯卧抬头训练以神经发生学说及生物力学为理论支持[3],可,进一步调节神经协调水平,促进局部血流,牵拉患侧肌肉,增加肌肉力量,提高了患儿头部控制能力[1]。利于纠正习惯性偏头姿势,提高了整体疗效。
综上所述,小儿肌性斜颈患儿经中医推拿治疗配合俯卧抬头训练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效果显著。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