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

2020-06-22唐小娜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股骨头置换术麻醉

唐小娜

(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 , 辽宁 葫芦岛 125100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首选手段,而由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身体机能减弱,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等,对手术麻醉及手术安全性提出较高的要求[1]。手术麻醉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前提,因老年患者的特殊性,对麻醉安全性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区域神经阻滞逐渐应用于临床,可获得完善的的阻滞单侧下肢,对全身不良影响较小,不受抗凝药物等影响,具有显著效果[2-3]。现笔者根据此研究,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手术麻醉方式采取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旨为临床麻醉的选择提供合理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7年12月-2019年1月期间接受老年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8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4例,男性20例,女性24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8.42±3.25)岁;体质量44-66kg,平均(58.49±2.35)kg;麻醉ASA分级:Ⅱ-Ⅲ级;观察组44例,男性22例,女性22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8.58±3.31)岁;体质量44-68kg,平均(58.52±2.41)kg;麻醉ASA分级:Ⅱ-Ⅲ级;2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纳入标准:(1)入组患者均为股骨颈骨折;(2)患者对研究目的、方法等相关事宜知情,自愿签署同意书;(3)本研究符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标准。排除标准:(1)局麻药物过敏者;(2)伴穿刺部位感染、凝血机制异常者;(3)精神类疾病、认知障碍、沟通障碍者;(4)手术侧下肢神经损伤或皮肤感觉异常者。

2 方法:2组患者术前常规禁食禁饮,入手术室后常规生命体征监测,行无创血压、心电图、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持续监测,开放静脉通道。对照组行腰硬联合麻醉,于L2-3或L3-4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穿刺成功后,取0.5%布比卡因(脑脊液稀释)(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1023138)1.5ml注入,无麻醉过敏反应;退出腰麻针,置入硬膜外导管3-4cm,控制麻醉平面在T10以下,术中根据患者麻醉情况,追加0.5%利多卡因3-5ml,至手术区域肌肉松弛,无疼痛,可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坐骨神经:患者取侧卧位,患肢在上,屈膝屈髋90°,股骨大转子、髂后上嵴及骶裂孔准确标记,于股骨大转子、髂后上嵴及骶裂孔连线、髂后上嵴中垂线与骶裂孔交点作为穿刺点。腰丛神经:健侧卧位,患肢在上,屈膝收腹,于髂前上棘至脊柱棘突连线交界处标记,于标记处向患侧旁开4-5cm,作为穿刺点。取Stimuplex HNS12型神经刺激器(德国B/BRAUN公司提供),取一心电电极贴于患侧处,连接神经刺激仪正极,体表定位穿刺位置,穿刺部位浅表浸润麻醉,于穿刺处进针,穿刺针靠近后路腰丛,若股四头肌群呈规律性收缩运动,调节神经刺激仪电流为0.3-0.4mA,逐渐降低电流至肌群收缩消失。取0.3%罗哌卡因(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03636)+0.3%利多卡因混合液3-5ml,单次注入,重新调节电流,若未发生肌肉收缩后,再次注入混合液30-35ml;坐骨神经丛内,注入麻醉混合液20-25ml。2组患者麻醉后常规吸氧,行手术干预。

4 观察指标:(1)记录2组患者术前、麻醉后5分钟、麻醉后10分钟、手术开始时心率、中心动脉压变化;(2)统计2组患者辅助用药剂量,包括芬太尼及麻黄碱使用剂量;(3)记录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其中包括恶心、血肿、低血压、神经损伤等;(4)评价2组患者麻醉操作后疼痛程度,采取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4]评价患者疼痛程度,该量表标准分计为0-10分,分为无、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及重度疼痛4个等级,分别对应0分、1-3分、4-6分及7-10分,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高。

6 结果

6.1 2组患者手术操作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2组患者术前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5分钟、麻醉后10分钟、手术开始时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操作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操作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6.2 2组患者芬太尼及麻黄碱使用剂量比较:观察组芬太尼剂量(44.84±6.72)μg,麻黄碱(5.46±1.02)mg;对照组芬太尼剂量(44.02±6.71)μg,麻黄碱(17.25±5.13)mg;2组芬太尼使用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3,P=0284);观察组患者麻黄碱使用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52,P=0.000)。

6.3 2组患者麻醉操作后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患者麻醉操作后疼痛程度VAS评分(1.25±0.42)分,对照组患者麻醉操作后疼痛程度VAS评分(2.36±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44,P=0.000)。

6.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恶心,发生率为2.27%;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恶心,1例低血压,发生率为6.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2,P=0.609)。

讨 论

股骨头置换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主要方式,操作简单,术后骨折愈合速度快,临床应用范围日渐广泛。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常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病症,或潜在心血管疾病、脏器功能减退等,对手术及麻醉耐受性较低,术中伴大出血、疼痛程度显著等,影响患者手术安全性,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是当前临床医务工作者重点关注问题[5]。

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是既往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主要麻醉方式,与全身麻醉相比,椎骨内麻醉具有较高的镇痛效果,呼吸循环影响较小,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等,可促进患肢血供,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但老年患者脊柱解剖结构改变,麻醉组织平面升高,容易发生广泛的交感神经阻滞,伴血流动力学改变[6]。而且由于老年患者多伴心肺脑等基础性疾病,心血管调节功能较低,若血压下降,致使重要器官供血供氧下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腰麻及硬膜外麻醉特点,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显著,但腰硬联合麻醉输液量增加,难以控制上界麻醉平面,导致血管扩张,影响血压变化,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是现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新型麻醉方式,直接单独阻滞患肢,无交感神经阻滞;于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阻滞麻醉,对患者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小,起到显著的麻醉效果,可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及血流动力学[7];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麻醉药物直接作用于神经,起到确切的麻醉效果。而且老年患者伴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棘间或棘上韧带钙化等现象,对腰硬联合麻醉要求加高,椎管穿刺困难;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操作简单,定位准确,麻醉禁忌较少,避免神经损伤,安全性高[8]。本组研究中,2组术前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无显著差异;而观察组麻醉后5分钟、麻醉后10分钟、手术开始时平均动脉压较术前相比明显差异,对照组麻醉后5分钟、麻醉后10分钟、手术开始时平均动脉压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麻醉后心率比较无差异,结果说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可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对全身影响较小,对全身循环系统稳定性高。另外观察组麻黄碱使用剂量低于对照组,麻醉后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说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麻醉镇痛显著,且能减少麻醉辅助药物使用剂量。麻醉使用的局麻药物罗哌卡因具有神经与运动分离阻滞特点,在减轻疼痛时,避免影响下肢运动肌力,使患者术后进行肌力训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无需对腹腔及盆腔内脏神经进行阻滞,不会对患者排尿功能造成不良影响,使患者术后即开始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患者手术操作麻醉操作并发症少,有利于进行呼吸道管理,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系统,减少辅助药物使用剂量,且具有较高的镇痛效果,药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次研究样本量少,仍需临床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以此肯定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股骨头置换术麻醉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MRI、CT诊断的价值差异研究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