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分析
2020-06-22刘阔
刘 阔
( 吉林省人民医院 , 吉林 长春 130021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是骨科领域常见的难治性疾病[1]。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是由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髋部外伤引起,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具有肯定疗效,但手术属于创伤治疗,术后恢复缓慢,随微创技术的应用,可显著减少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SuperPath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70例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均符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标准[2];均自愿参与并知情同意;无药物过敏史;依从性较好。排除标准: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者;具有精神疾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者;髋部存在感染性疾病者;中途退出者。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0-70岁,平均(52.45±2.39)岁,其中V期22例,VI期13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1-70岁,平均(52.51±2.87)岁,其中V期21例,VI期1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意义(P>0.05)。
2 方法:对照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具体为:采用CT、MRI对患者进行检查,了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程度、骨量丢失情况等,同时给予抗感染干预,清洁患者。常规消毒铺巾,持续硬膜外麻醉,取侧卧位,于髋前外侧作切口,长约15cm,逐层切开皮下组织,显露关节囊,将部分关节囊切除后,促使部分股骨头显露出来,使用摆锯将股骨颈切断,将其中坏死软骨及软组织清除,植入髋臼假体,使用螺钉对其固定,扩髓,将人工股骨柄和股骨头安装在内,无异常情况后,逐层缝合切口,术毕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实施SuperPath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具体为:术前进行CT检查,了解股骨头缺坏死情况、臼壁完整性及骨量丢失情况等,采用TraumaCAD软件,根据患者情况,规划假体手术大小,给予患者常规抗感染干预,清洁患者,常规消毒铺巾,持续硬膜外麻醉,在不会对手术透视情况造成影响下,使用单板支架对骶骨进行固定,并将其与耻骨联合相对固定,于大转子尖端后部1cm位置,做手术切口,长度约7cm,使用牵开器将切口逐层牵开,直至关节能及转子间窝显露,使用髓腔锉手柄扩髓,采用专用瞄准器和髋臼锉,对髋臼进行磨锉,后依次将特定信号金属臼杯、股骨头等置入,安装股骨颈颈块,对髋关节精确复位,同时将关节囊完整修复,逐层缝合,完成手术,术毕给予常规抗感染干预。
3 观察指标: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分值0-100分,90分以上为优良,80-90为较好,70-79分为尚可,70分以下为较差[2]。根据WOMAC量表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内容主要包含疼痛、僵硬、关节功能,共24个项目,采用0-4 五级评分法,得分越低,治疗效果越好[3]。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进行比较,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内容包含:感染、髋关节后脱位、深静脉血栓、双下肢长度差异>20mm,进行对比。
5 结果
5.1 2组Harris评分比较:2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比较无意义(P>0.05);术后均得到提升,且观察组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Harris评分比较分)
5.2 2组WOMAC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前WOMAC评分(97.25±2.64)分,与对照组(97.32±2.78)分,比较无意义(t=0.108,P=0.457);观察组术后1个月WOMAC评分(53.22±1.56)分,与对照组(59.54±2.68)分比较,差异显著(t=12.057,P=0.000);术后2个月、3个月WOMAC评分(47.54±2.39)分、(51.23±2.39)分,均低于对照组(49.22±2.87)分、(53.22±1.14)分,数据比较差异显著(t=2.661、4.446,P=0.005、0.000)。
5.3 2组手术情况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80.12±8.36)分钟,与对照组(81.21±8.59)分钟,比较无明显差异(t=0.538,P=0.296);但观察组切口长度(7.31±0.25)cm,短于对照组(14.22±1.39)cm,术中出血量(235.26±90.54)ml,低于对照组(503.25±95.61)ml,数据比较差异显著(t=28.946、12.040,P=0.000)。观察组住院时间(4.05±0.51)天,与对照组(8.11±1.22)天明显缩短(t=18.165,P=0.000)。
5.4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术后感染者0例,占0.00%、髋关节后脱位者0例,占0.00%、深静脉血栓者0例,占0.00%、双下肢长度差异>20mm者2例,占5.71%(2/35),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对照组术后感染者0例,占0.00%、髋关节后脱位者0例,占0.00%、深静脉血栓者4例,占11.43%(4/35)、双下肢长度差异>20mm者1例,占2.85%(2/3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意义(x2=1.429,P=0.232)。
讨 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个漫长病变过程,初始在股骨头负重区出现,骨小梁结构出现损伤,因此临床治疗中,首先对受损骨组织进行修复,但由于治疗效果有限,难以得到根治,因此会形成损伤-修复的循环重复状况,导致股骨头在反复损伤过程中,逐渐出现变形、塌陷等,发生功能障碍[4-6]。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其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能够缓解疼痛症状,促进功能恢复,但常规手术术中出血量较多,且术后恢复缓慢,易发生感染[7-8]。随微创技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可显著减少手术对机体造成的损伤,降低术中出血量。
SuperPath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是一种新型髋关节置换术,其具有显著优势[9-10]。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切口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SuperPath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手术创伤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手术切口约为6-8cm,与传统15cm比较,极大的得到缩短,且术后患者在1-2天内即可下床活动,能够更早地进行康复训练,缩短住院时间,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即证实了这一点。此外,手术过程中,可完成保留外旋肌群和梨状肌,进一减少机体损伤,同时手术中仅在扩髓及磨臼时,可出现明显出血,进而极大的降低术中出血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与此相符。通过尽可能的降低手术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极大的加快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统计学比较无意义(P>0.05)。
在3个月随访当中,发现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SuperPath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具有更好的治疗,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主要是由于患者坏死关节在得到完全替换后,新关节具有较好的生理功能,且维持稳定,因此治疗效果更为持久[11-12]。同时在对比2组双侧下肢长度差异中发现,治疗后观察组双侧下肢长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小,下肢长度差异在20mm内,不会对髋关节部位肌肉形态及结构造成影响,因此不影响术后恢复,而观察组患者术后双侧下肢差异较小,可能与术前能够对人工髋关节进行调整,从而满足患者差异需求。在本此研究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如选取样本较少,研究时间短等,需进一步强化,同时研究中发现,多数患者对疾病认知度较低,且心理压力较大,导致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受到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强化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纠正错误认知,缓解心理压力,提升治疗依从性,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显著,其中采用SuperPath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提高Harris评分,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