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分析

2020-06-21王浠又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王浠又

摘 要:寓言故事是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进行小学寓言故事教学的过程中,较大一部分教师会将教学的重点置于对学生的引导之上,只是单纯地将寓言故事的原本内容讲述给学生,揭示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让学生明白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道理,忽略了教学的真正意义,忽略了寓言故事的语文味。本文对小学语文寓言故事的教学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寓言故事教学时提供经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寓言故事的教学,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语文、学习语文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也是促进语文有效教学的好办法。就小学生而言,学习寓言故事,能够帮助其从中获得一些意义不同的道理,加深小学生对社会中一些道理的理解。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将寓言故事的教学重视起来,在课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寓言故事,丰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理解能力、领悟能力,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巧设情境,明细情节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寓言故事文体与其他文体有所不同,寓言故事文字简短,寓意主要是借古讽今,使用反讽、夸张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以及撰写故事情节,用人物故事的形式使读者领会其中的道理,可理解性较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设置寓言故事,其意义非常大,可读性也比较高。

如在教学《揠苗助长》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景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对故事情节有着更好的认知。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寓言故事内容直观地展现出来。该寓言故事当中,农夫为了让自己的禾苗长得更快一些,在田边走来走去,边走边用手擦汗水,想办法让禾苗长得更快一点。教师在给学生展现这样的情景时,要让学生观察农夫的一言一行以及其当时的心情。教师在进行视频或者图片展示时,一定要将农夫的农田与其他农田作对比,这样学生就会发现农夫着急的原因。基于此,学生也会进一步了解该寓言故事的大概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减少学习的难度。

二、 基础入手,实行有效梳理

在进行寓言故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了解,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字、词、句,甚至是相关的修辞手法。寓言故事的学习并不简单,其综合性较强,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先从基础知识开始,让学生通过基础的内容来了解寓言故事,提高教学寓言故事的课堂效率。

如在进行《乌鸦喝水》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就要先将文章中的基础字、词让学生掌握,如生字“乌、鸦、喝、石”等,小学生要先掌握这一类字,进行阅读时才会变得顺利,由字到词,由词到句,教师都要将之间的关系梳理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基础内容。教师在给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梳理时,同样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字、词的图片。如“乌鸦”,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展示乌鸦的图片;如“喝水”,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展示与喝水有关的图片。待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此时,教师就要将学生慢慢引入《乌鸦喝水》的课程中,进行详细教学。在教师的带领下一遍遍阅读,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内容,还会巩固之前所学的基础知识,对以后的学习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时,不仅要帮助学生做到阅读流利,还要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线索,即乌鸦想喝水——找到水——想办法喝到水,这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以达到寓言故事的教学目的。

三、 角色扮演,联系实际

寓言故事并不只是一个故事,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先让学生熟知文章的内容,明白寓言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之后,要将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哲理告诉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寓言故事背后所隐含的道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单纯地表述故事的情节,根本达不到寓言故事的教学目的和效果,学生也是学后就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深学生的理解。

如在进行《揠苗助长》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聯系生活实际,使用对话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饰演文中的农夫,自己饰演农夫的长辈,帮助学生明白该寓言故事所表达的道理。文章主要讲的是农夫嫌自己的禾苗没有别人的长得好,而且长得慢,急于求成之下就将自己田里的禾苗拔高一截,待到第二天去看,适得其反,田里的禾苗全部死了。顺着这样的思路,农夫后来发现自己错了,向长辈认错。农夫:“我错了,是我急于求成,不按照自然生物生长的规律,毁了一片庄稼。”长辈:“现在你明白了你急于求成的结果,知道以后要怎么做了?”农夫:“我明白了,急于求成只会适得其反。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遵循规律。”通过角色扮演,并将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就更能明白整个故事所要表达的含义。接着,教师就要让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同样的事情,遇到这样的情况是马上改正还是一如既往,让学生结合该故事说一说自己的案例,最后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故事的寓意,还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四、复述情节,内化故事语言

寓言故事整体看来,篇幅比较短小、情节简单、比较容易理解,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复述。学生对故事进行复述的过程中,就会更加了解故事的情节,掌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将寓言故事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锻炼其思维能力。

如在进行《纪昌学射》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故事的情节复述出来。首先,教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可以指定某一段落让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会认真思考,阅读结束后,也就能够说出故事的大意。如教师让学生阅读二、三自然段,学生在阅读之后就会说出这两个段落主要讲述的是飞卫给纪昌定了一些要求,然后纪昌回家练习,最后得出结果。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主要阅读飞卫给纪昌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指出两次要求有何相同之处。学生会发现,两次要求都非常严格,教师要对学生所悟出来的道理进行记录,然后进一步引导,进一步挖掘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真正明白故事主要讲述的寓意,直到文章的末尾,让学生感受主人公的精神。教师引导结束后,学生对整个故事也就有了比较深的了解,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站起来对故事进行复述。当然,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也不能忘记细节的内容,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和了解《纪昌学射》。

总之,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将寓言故事的教学重视起来,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还要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哲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相关知识点,促进自身的思维发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深刻理解寓言故事,达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晓燕.趣用寓言,妙用课堂 ——小学语文寓言故事的有效教学初探[J].中外交流,2019,(21).

[2]董秀英.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方法研究——以《揠苗助长》教学为例[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9,(3).

[3]关叶新.寓言教学三个环节[J].速读(上旬),2018,(2).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