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体”相结合,指导阅读整本书
2020-06-21杨大海
杨大海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点线面体”相结合的整体阅读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展开整本书阅读活动。围绕关键点展开批注,尝试整理文章线索,想象作品画面,体会作品主题,这些方法层层深入,具有一定的整体性,能促使学生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效果。
关键词:整体化阅读;阅读整本书;小学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采取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多阅读,读好书,读整本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然而,对于初次尝试整本书阅读的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為课本中所选取的往往是短篇作品,或者是整本书中的片段,这导致学生缺乏完整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在教学中要针对这一点,引导学生展开“点线面体”相结合的阅读活动,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效果。
一、“点”,圈点批注
部编版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就是“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在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时候也要如此,要引导学生掌握整体阅读策略,还要将各个语文知识点渗透其中,让学生不知不觉提升阅读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渗透的知识点就是如何获取信息并整合知识。此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从一个个“点”入手,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想,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而扩大知识面。最后还要引导学生整合批注的内容,提升综合分析信息的能力。
学习了《小英雄雨来(节选)》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全文,并尝试在阅读的过程中使用批注的方法,把握住文字的要点,更深入地了解雨来的英雄形象。“大家看看文章中是否有写得特别好的句子,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尝试将你的感想标注下来吧。”有的学生就在展现雨来游泳的文字处进行了标注:“雨来真的好像小鸭子一样,他的水性真是好。不知道他的游泳本领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呢?”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围绕作品中的情节进行批注,说说作品为何要设置这些情节,这些情节给自己什么触动。有的学生在读到识字的片段后,标注上了自己的想法:“雨来真的很珍惜书本,看来他是一个很爱学习的孩子。他学到了要爱自己的祖国,后续文章会写和爱国有关的内容吗?”在读到掩护李大叔等情节后,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预测是否准确,并写一下阅读这一段的感受。学生尝试标注:“雨来的行为证明了他是一个爱国的人。他真的很勇敢。”在这样的批注中学生获得了大量的文本信息,更好地理解了作品。
阅读就是通过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展开审美体验的过程。在指导学生展开批注的时候,教师要将这些语文核心素养一一融入到其中,引导学生围绕好词好句、思维矛盾点等地方进行批注。这样就起到了整体阅读和知识点有机渗透的效果,能够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打好基础。
二、“线”,线索梳理
“线”指的是把握文章的线索,这是一个能提高学生整体化阅读效果的好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等方式画出文章的线索,整理故事情节。这样就能将原本零散的情节串联起来,促使学生有效梳理故事情节,提升阅读的整体性。
学习《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后鼓励学生阅读全书,并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的情节。“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和宝葫芦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宝葫芦的看法是否发生了变化?大家能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自己读到的内容呢?”学生首先发现“王葆”是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所以思维导图的绘制也要围绕其展开。此后学生尝试以时间为线索,写下王葆如何利用宝葫芦,他的想法是怎样的。再鼓励学生围绕思维导图复述文章的内容,学生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王葆得到了宝葫芦,宝葫芦能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在这里作者写了和同学下棋等故事,宝葫芦都帮助了王葆,让王葆得到了好处,王葆此时很喜欢宝葫芦。但是随着事情的发展,他发现宝葫芦不是什么好东西,他最后揭穿了宝葫芦的秘密,并毁掉宝葫芦。”整理线索后,学生对王葆的心理变化和故事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够促使阅读整体化的好方法。学生先找到作品中的关键词,然后用辐射性的线条将各个部分串联起来。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变得更加严谨,在脑海中能够完整地展示整本书的内容。
三、“面”,想象画面
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由线到面,在脑海中构筑完整的情节画面。鼓励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回忆故事情节,回想作者用怎样的词句描写画面,在头脑中将各种意象整合起来,形成一个个完整的画面。此时要鼓励学生尝试展开自主表述,说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这样能让学生对故事情节有更深入的认识,让阅读更有整体性。
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后引导学生阅读原著,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在这本小说中,展现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经历,那么,有没有哪一个画面让你印象深刻呢?你能否在脑海中再现这个情节,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将脑海中看到的场景表述出来呢?”由于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他们印象深刻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大家各抒己见,描述了自己最喜欢的场景。有的学生提出:“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实不是在荒岛上的场景,而是在大海上漂流的场景。我觉得小说展现了人和大海的搏斗,让我感到惊心动魄。”还有的学生提出:“我觉得鲁滨逊营救星期五的场景让我印象最深刻。鲁滨逊的勇敢和智慧让我很感动。”还有的学生提出:“我倒是更喜欢鲁滨逊和星期五一起生活的场景,我觉得星期五是一个很求上进的野人,他很快就成为了一个文明人。”学生各抒己见,描述了作品的内容,并在互动交流中对作品有了补充认识,回顾了自己忽略的部分,使阅读更具有整体性。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在脑海中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就会不同。鼓励学生在阅读整本书后展开互动交流,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什么。这样就能让学生讨论自己的阅读成果,让学生对作品产生更深刻的记忆。
四、“体”,体会主题
“体”指的是透过文字表面,深入挖掘作品的本体。在学生阅读整本书后,要鼓励学生突破文字本身,深入探究作品的主题,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鼓励学生在阅读记录单中写下自己对作品的整体思考,包括阅读感受、主旨探究、阅读自评等内容。这样学生的阅读就会更深刻。
学习《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后鼓励学生阅读整本书,并讨论一下作品的主旨是什么。引导学生围绕作品的主人公进行分析:“汤姆为何会和小伙伴一起去冒险呢?他原本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学生认为:“他原本的生活庸俗保守,没有生活的乐趣,但汤姆是一个很喜欢热闹的孩子,他很调皮,富有幻想,他不想继续过这样的生活,所以要去冒险。”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在冒险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当时的社会给你怎样的感觉呢?”学生认为:“我觉得文章中写了很多坏人,让人感觉大人的世界就是尔虞我诈,小孩子的世界则是平等自由的。”
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提问,探讨自己的困惑,如有学生提出:“最后,一直都反抗大人世界的汤姆为何妥协了,成为好市民了呢?为何不写他一直都反抗呢?”鼓励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探究,有学生认为:“或许这就是成长吧,他成长为大人,也丧失了原来的反抗性。这就是作者想要提醒我们注意的。”
在尝试体会作品主旨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形成不同的观点,这个时候要组织学生围绕矛盾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从阅读入手,展开思维探究,这样他们质疑、思辨和分析判断的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五、結束语
在引导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要避免学生碎片化阅读,从而引导学生整体理解作品。采用“点、线、面、体”相结合的方法能让学生一步步深入下去,掌握整体化阅读的方法。这样的教学体现了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特点,能让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盛红满.构建“预热式”阅读教学的课堂结构[J].小学教学研究,2002,(7).
[2]李凤君,丁立美.“单篇—组文—整本书”三位一体阅读模式初探[J].语文建设,2019,(22).
[3]王东艳.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技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
[4]刘海燕.以“师生共读整本书”为方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
[5]朱瑞华.例谈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J].江西教育,2018,(33).
[6]孙迎新.谈谈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
[7]胡成军.群文阅读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6).
[8]叶雪冰.开展班级读书会,引领“读整本的书”[J].教学研究,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