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西地方音乐在六安旅游业中的运用

2020-06-21姜涛

音乐生活 2020年6期
关键词:六安旅游业景区

姜涛

地方音乐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地方音乐与旅游业融合的课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以皖西地方音乐为抓手,以六安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契机,探讨皖西地方音乐与六安旅游業发展的融合问题。以期在保护、传承地方音乐的同时促进六安旅游业的发展。

六安简称皋城,位于安徽西部,为地级市。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古代文化是当地不可或缺的瑰宝。其次,六安地处丘陵之地,山清水秀,自然资源丰富,青山绿水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基石。另外,红色基因扎根于六安,红色文化是六安向外推介的主要名片。

一、概述

“皋陶文化”在我国历史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皋陶文化”兴五教、定五礼、创五刑、立九德、亲九族。皋陶被誉为“中国司法始祖”,他主张德治和法治,其治国理政思想在当下看来仍具有较高水平。另外,由他创制的“皋鼓”和“古龠”是六安古文化的重要宝藏,展现皋陶文化的历史魅力。“古色”为六安城市名片增添神秘气息。六安“古色”——“皋陶文化”与地方音乐与六安旅游结合,能展现六安的历史底蕴,更能体现六安旅游业的文化传承。

六安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5A级旅游景区——天堂寨,有万佛湖风景区、皖西大裂谷、马鬃岭自然保护区、白马大峡谷、梅山水库等。除了自然景观,六安还有一宝——六安瓜片,六安瓜片多次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其味甘甜爽口,清香四溢。“绿色”为六安市带来青春活力。

大别山处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曾在土地革命时期创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是新四军重要活动地,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反攻的序幕。“红色”为六安市加注超强基因。

二、皖西地方音乐在六安旅游业中运用方案

六安“古色” “绿色” 与“红色”能较好的彰显其地方特质,是不可或缺的瑰宝。它们能为推广宣传六安旅游资源加分,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更能引人入胜。笔者认为,皖西地方音乐在六安旅游业中大有可为,二者的结合既能保护和传承地方音乐,又能为六安旅游业贴上特色标签。

下面笔者将具体阐述皖西地方音乐在六安旅游业中的运用方案。

(一)城市旅游资源推广与宣传

六安对于其他省市的朋友来说可能并不熟悉,发展旅游产业,首先要对城市、对六安的旅游资源进行一些列的推广宣传,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将六安的“古色”“绿色”“红色”传播出去。

皋陶“古龠”是六安古文化的宝贵财富,九千年前的古龠乐器演奏六安地方音乐,给游客时光穿越的美感。笔者认为,首先研究古龠这一乐器特性,音色、音域。古龠为九孔乐器,斜吹,能完整的吹出七声音阶,音域从小字组g到小字三组c。其音色善于表达追思,抒情等音乐作品,挖掘历史古曲展现六安之古色。另外,在此基础之上,笔者认为可以结合六安地方音乐,运用六安地方音乐的素材二度创作古龠作品。

将“古龠”作品拍成MV,为城市旅游推广服务,能很好的展现六安古城的魅力。如皖西学院周凤武副教授运用古龠演奏的《淠水追思》,其音古朴、意境绝佳,仿佛时光穿越到久远的古代。笔者认为,应挖掘古龠特点及其艺术魅力,创作出运用六安当地音乐素材的新的古龠作品。为六安城市的旅游资源推广服务,打造六安城市旅游的古龠名片。

青山绿水才是金山银山,“绿色”是六安旅游的重要名片,笔者构想运用六安当地民歌素材创作采茶歌等歌曲,为六安瓜片、六安旅游业的推广做贡献。六安地处大别山地区,其民歌资源丰富,最为著名的是《慢赶牛》和《挣颈红》,大别山民歌较为高亢、悠扬。运用慢赶牛和挣颈红的音乐元素创作音乐作品,既能体现对地方音乐的传承,又能显现地方特色。六安“绿色”与当地音乐与六安旅游业结合在实际中较多出现,如六安迎驾集团的产品宣传广告,运用六安民歌《慢赶牛》的音乐元素,歌曲音程跨度较大,体现了地方音乐特征。再如皖西学院喻林副教授运用“慢赶牛”音乐元素创作的《总书记来到大湾村》,民歌手的演唱加上慢赶牛的音乐元素,至纯质朴的音乐感受表现的淋漓尽致。

六安人杰地灵,有全国著名的将军县——金寨,那里是红军的摇篮。革命博物馆里展示了一些列物品,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年代,创作出一些列红色歌曲,如《八月桂花遍地开》等,笔者认为可以将革命歌曲重新演绎,制作成宣传片,为城市推广做宣传,提高六安城市的知名度。

总的来说,六安的“古色”“绿色”和“红色”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考量,制作城市名片。1.分别制作作品。展现“古色”“绿色”和“红色”的各自特点,如制作古龠作品,对皋陶及皋陶文化进行推广,制作六安采茶新歌对六安瓜片生产基地进行宣传,制作革命歌曲联播对金寨红色旅游进行传播。2.制作城市宣传片,融合“古色”、“绿色”和“红色”。

(二)打造两台特色晚会

演出在国内其他旅游景区较为常见,如云南的丽江风古情。特定的舞台,特定的演出剧目,特定的演员很好的展现了当地的民族文化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笔者认为六安地区可以打造两台类似的晚会。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演出,一方面提升当地的旅游服务水平,一方面增加人民的收入。

在金寨打造一台红色舞台剧,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创作元素,结合六安地方音乐特点进行创作。以井冈山大型剧目表演为蓝本,搜集创作舞台剧故事题材,运用六安地方音乐元素进行音乐创作,表达皖西红色文化历史。将皖西地方音乐与爱国主义教育与六安旅游生态相结合,打造六安红色名片。

另外一台晚会以古色、绿色为主基调,可安排在其他风景区,如万佛湖风景区、梅山水库风景区等。用古龠传递六安历史,用六安民歌、庐剧等传递六安绿色生态。以怀古、咏绿为主基调,结合皖西地方音乐展现皖西面貌,创作古龠独奏、古龠配乐诗朗诵、采茶歌舞、现代庐剧等,在展现皖西历史、人文、风光、习俗的基础上讴歌当下美好生活。

(三)做好旅游商品的推广

纪念品是旅游景区必不可少的商品,将地方音乐相关物品设计创作成纪念品也是对当地音乐传承的表现。将古龠作品、六安民歌、庐剧等作品录制成碟片在旅游景区售卖,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计形似古龠的小玩具,设计庐剧形象的小玩偶和庐剧相关道具进行出售。

其次,将地方音乐的演出服饰、道具放置在景区设立拍照点,供游客拍照留念,如庐剧服饰、道具等。

第三,个别景区可以组织游客实地采茶,学唱一首采茶歌,感受地方音乐特色。

无论哪种形式的商品活动都有做到全盘的统筹,要安排精准、合适。不能弄巧成拙。全方位的提升游客感受。

三、遵循原则

地方音乐与六安旅游业的结合相得益彰,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合理安排,切忌生搬硬套。对古龠的研究,深度挖掘其历史,改编古曲。根据其音色创作符合古龠音乐气质的作品。如以慢赶牛的悠扬曲调作为呈示段主题,羽调式色彩,运用快板山歌作为中段主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再回归呈示段的音乐主题作再现,通过这种创作方式,呈示段表达我们对古人的追思之情,中段快板山歌描绘如今的美好生活,再现段回归使得音乐感情升华。

地方音乐与旅游业的结合要符合現代的审美标准。如皖西庐剧,庐剧又称“小倒戏”,其唱腔中经常运用假声演唱,有时运用帮腔,其乡土味很浓,风格明显。如《休丁香》《讨学钱》等。近年来,庐剧的反展较为困难,需要革新, 不像黄梅戏那样被广泛接受,正是其唱腔的特点决定,笔者认为运用庐剧与旅游业结合时应注意结合当下实际情况。创作现代庐剧,开辟新的反展道路,适当改变唱腔,以现代的审美不断发展壮大庐剧剧种。

地方音乐在六安旅游业的运用要遵循集中原则,选取合适的地点进行适当的运用。红色舞台剧放置在革命老区,突出红色文化,古龠安排在凸显古文化的旅游景区,突出景区文化的侧重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旅游的热度大增,旅游成为当下热门的话题,旅游景区的文化传承问题提上日程。文化赋予旅游景区深度的内涵,旅游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二者相辅相成。皖西地方音乐种类繁多,以大别山民歌、皖西庐剧为代表。将地方音乐与六安历史、六安城市特点、六安的旅游景区相结合。是皖西地方音乐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六安旅游业运用皖西地方音乐进行推介宣传,是增强六安城市魅力,彰显景区魅力,提升皖西内涵的重要手段。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皖西学院校级重点项目《皖西地方音乐在六安旅游业中的开发利用》(编号:SK103762015B10)。

参考文献:

[1] 廖红英:《谈音乐与旅游》,《市场论坛》,2008年第8期。

[2] 张琨:《民间音乐在旅游资源中的作用研究》,《大舞台》,2012年第8期。

[3] 曾永华:《浅议音乐对旅游目的地的宣传作用》,《科技信息》,2009年第17期。

[4] 刘姝:《原生态音乐与发展旅游文化探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姜 涛 皖西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六安旅游业景区
六安号角
长假也救不回的景区破产
缅甸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重启国内旅游业
“摘牌”
国庆节前157个景区将迎来降价
六安茶香也袭人
吴月娘爱的,贾母不待见的,都是这杯六安茶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