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我们的生命之盐
2020-06-21张萌
张萌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除了奋战在防疫一线与死神争夺生命的白衣天使,以及为了维护社会基本运转和保障民生而忙碌的工作人员,整个世界似乎都被按下了暂停键。为了躲避如影随形的病毒,人们被迫隔离在各自的家中,以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去感受“地球村”的渺小与孤寂。这时,音乐再次发挥它了神奇的力量,将人们被碎片化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一点点粘合起来。
从《武汉仔》带着浓浓乡音的“我爱我的武汉”到法国作曲家斯特凡·德普拉斯用中国国歌的旋律谱写的赋格,从身处疫情重灾区的意大利民众自发的阳台音乐会到盲人歌唱家波切利在米兰大教堂门前孤独的演唱……从最初的忧伤恐慌和孤立无助中缓过神来的人们,开始用音乐传递着关怀和彼此温暖。这些“小我”的抒发与感怀,经由各种社交媒体的不断转发传遍世界,逐渐放大汇聚成一曲充满深情“大爱”的世界性合唱,并最终随着One World:Together At Home(四海聚一家)音乐会的举办达到了一个高潮。这是一场由美国音乐人发起,世界卫生组织与公益组织“全球公民”合作举办的国际抗疫特别演出。从4月19日凌晨2点至10点,世界各地數以亿计的观众,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观看了这场史无前例的2+6小时的马拉松音乐会。全球近百位顶尖艺术家轮番“上线”,在自家的客厅、工作室甚至楼梯间,献上一首首经典作品,表达对逆行者的敬意、对逝者的缅怀,为身处疫情的世界祈福。
在世界范围的公益活动中,艺术家们历来是主力军。所以,当保罗·麦卡尼、埃尔顿·约翰、滚石乐队等巨星出现在One World:Together At Home表演行列中时,很多人想到了35年前,同样载入史册的,在英国温布利球场和美国费城肯尼迪体育场共同上演live aid音乐会。曾经风华正茂、激情澎湃的巨星,如今都已经年逾古稀,但歌声依然直抵人心。所不同的是,当年的演唱是为了远在非洲的灾民募捐,而今天除了为世界加油,也是为自己祈福。这时再看到音乐会“one world together”的主题,不禁让人五味杂陈。面对着病毒的侵害,全世界只有放下种族、信仰、文化的异见、偏见,携起手来,才能重新夺回自由呼吸和行走的权利。
相信对很多观众而言,这都是一次难忘的欣赏体验。众多在舞台上光彩照人巨星,以网络时代特有的P2P方式为我们“面对面”演唱。更有意味的是,这也给了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去体悟什么才是音乐的真谛。没有了炫目的舞美灯光、艳丽的妆容华服、专业的音响设备,世界最棒的钢琴家也只是在一架家用立式钢琴上演奏。褪去种种额外装饰的加持,艺术回到了它最本真、最朴素的状态。而每个人所获得的感动,并不输于声光交错的演唱会或是优雅舒适的音乐厅中所得到的,甚至更多。
历史和现实一次次告诉我们,音乐并不仅仅是闲来无事伴着午后阳光咖啡的慵懒下午茶,还是那撮看似平淡无奇实却永远不可或缺的生命之盐。除了记录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点滴情调,它更是抚慰伤痛的良药、激励人们奋进的号角。有音乐在,即使在最恶劣的逆境中,人类都可以保持着精神的活力,彰显出人性尊严。虽然这场音乐会上并没有诞生《We are the world》《明天会更好》《让世界充满爱》那样具有宣言式的作品,但是它所彰显出的“四海一家,荣辱与共”独特时代“景观”,却透过着每一块显示屏投射到亿万民众的心中,铭刻于人类2020年的整体历史记忆。
生活仍将继续,梦想正在发芽。正如音乐会结束时,屏幕上出现的非洲谚语,“明天属于那些为今天就做准备的人”。
张 萌 博士、《人民音乐》杂志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