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在缺陷及其应对
2020-06-21黄宝权
黄宝权
摘 要 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学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对教学质量提升的导向作用、对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激励作用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但是现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不能适应新课改要求,存在评价主体单一、方式简单、方法偏颇、标准简单化等方面的内在缺陷,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评价效果。解决这些问题要根据教学实际,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缺陷入手,促进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丰富评价内容、平衡评价方式、提供多样的评价方法、完善评价标准,以此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长远发展提供材料丰富的相关研究成果。
关键词 教学评价 评价主体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评价方法
新时代背景下,建立促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效完成、课堂教学功能有效发挥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仅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了解教师对课堂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还有助于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1]。但从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来看,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正确认识课程评价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指引下抓住课程评价存在的缺陷,对症下药找到课程评价实施过程中的应对策略,帮助教师开展自我反思,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1.具有导向功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中小学课堂评价具有导向功能,通过教学评价可以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勇于尝试、大胆创新,通过对课堂教学规律的发掘、教学方法的完善、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来改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化、系统化复杂过程,通过教学评价,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通过分析评价结果,教师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策略,减少不必要的练习和课外拓展学习,减轻学生课后的学习压力,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全面发展。
2.具有激励作用,激发教师内在发展动力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了解自己教学过程中优缺点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在了解和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找准自身的发展方向,激发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与动力,激励自己不断吸取新的专业知识。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是多元化的,可以采取听课、评课等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能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激励教师制定自我发展目标,并为此不断努力形成良性循环。这就是利用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来不断引导教师通过个人学习以及公正、公平的课堂评价获得奖励,增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自己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2]。
3.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提高教師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评价中针对教师教学问题的环节是重要的一环,教师在研究分析教学问题、总结反思,并制定相应计划的过程中,无形中促进了专业水平的提升与技能的发展。课堂教学评价还能为教师提供建议,做好“备教材”“备学生”的教学准备活动,通过适应新课改变化,保障新课程实施,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以学生为主体,把握课堂提炼相应经验,为新课改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新材料。
二、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在缺陷
1.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单一
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单一主要是因为受我国国情限制,现阶段以教师为主体、考点知识为主导,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应试教育模式依旧普遍存在。相应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也呈现出了只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忽视其他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的现状。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的单一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参与主体的单一性,评价过程中忽视了学校、家长、学生等主体的参与,只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二是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使用具有单一性。历来教学评价结果大多是为教师改进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而服务,学校、家长和学生难以利用到课堂教学评价。尤其是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其课堂评价参与和结果利用的主体性与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了。
2.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简单
课程评价内容包括对课程知识、学生学习、课堂行为、学生情感、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当前对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以对学生的知识性评价和课堂行为评价为主,总体来说课程评价内容较为简单。一方面是因为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过分注重教学的选拔与甄别功能以致于课堂评价内容过于简单、套路,缺乏对学生全面发展和阶段性发展的关照。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理解不够透彻,没有真正做到将三维教学目标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导致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性评价,忽视对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3.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偏颇
现阶段,我国教育评价的形式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及时性评价为辅,其中几乎没有体现出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总体来说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偏颇。一方面,终结性评价是以评价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效为目的,针对某一学段、某一学科的教学质量的评价,其结果难以真正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和职称奖金等因素影响,及时性评价和学生的发展性未能得到重视。所以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很难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帮助学生紧跟时代潮流,成为一个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同时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更多关注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评价更是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缺乏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不过,这一现象不单是受到教师影响,还受到教学管理者的主观意志、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技术的影响。
4.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简单
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简单这一问题主要受以下几方面问题的影响。一是传统的以纸笔为主的量化课程评价测验方式简单有效,其结果也比较直观,受到大部分教师的青睐;二是虽然各种新的评价方式层出不穷,以档案袋为主的质性评价方式虽然能弥补量化评价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评价的缺憾,但是由于这种质性评价操作复杂和教师经验的缺乏,所以难以得到大面积推广;三是受我国教育的客观条件影响,无法避免地要以标准化的笔试考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学校的教学效果,使得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标准,却忽视了实际的教学结果,导致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化、套路化,无法针对学生个人给予其有效的指导;四是缺乏完善的评价反馈机制,课堂评价具有引导作用,但是现阶段大多数学校给教师反馈评价结果的时候都是以分数为主的直观反馈,使得教师难以从中提取经验,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提升,极大地影响了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3]。
5.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简单化
虽然现阶段的课程评价体系能够涵盖教学课程的各项评价指标,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评价标准简单化的现象。比如一般要进行专业的课堂教学评价时会提前给评价主体发放教学评价质量表,保证了评价标准的统一,但是回收过程草率且不及时,导致评价的公平性和全面性易受教师个人因素影响,使得很多不完善的评价表出现,影响到最终的评价结果,甚至打击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为了节省评价时间,多是以评价学生学习成绩为主的功利性性评价,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三维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不到足够重视。评价标准的简单化总的来说是评价体系不完善造成的,评价目的设立、评价方式的选用以及评价结果的呈现都不够严谨,形成恶性循环,评价标准也就越趋简单化。
三、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缺陷的应对
1.注重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教学是基于教师互动,由教师教和学生学共同实现的复杂过程。因此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除了以教师为主体之外,还要让家长、学生、领导等不同群体参与其中,保证评价主体之间的平等与协作的关系,各司其职,以便做出更加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4]。实现课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积极调动不同主体的参与度。一是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念,注重不同评价主体的不同作用,重视教学督导、评价专家和家长评价的重要性,破除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评价模式。二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学评价的发展性作用。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性,首先,教师和学生要明确个人的优缺点,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控制自己的精神状态及情感体验。其次,先进的信息技术是保障课堂教学评价与时俱进的重要基础,因此课堂教学评价依旧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支撑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性自我评价及互评。三是注重转变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教师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和引导者,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帮助教师完善教学和自我提升,更是为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但是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往往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主体意识较差,缺乏主观能动性,所以学生成为课堂评价主体要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前提。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快教育部门职能的深化改革,优化课堂评价的管理体制和方法,促进课堂教学评价的人性化管理。其次,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及环境优化,给学生打造良好的发展空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课堂教学评价的参与度和積极性。最后,要注重家校合作,通过家长和老师的沟通,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的身份认同感,使学生能真正融入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2.强调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事实上,学生具有多种需求和多元发展潜能。因此,课堂教学评价也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在评价过程中始终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宗旨。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既要注重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考核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定。此外,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不只是对课堂中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的评判,还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评判[3]。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从教学的不同维度来强调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全面性:第一,确保教师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学内容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的前提。如果教师在教学之前不能认真钻研教材,无法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那么学生就难以理解教师的教,无法完成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也就毫无意义。所以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时,首先要考虑学情,适当调整教材中的知识点,根据学生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其次,教学材料的编排也是造成教学内容不全面的重要因素,一来是因为教科书上的内容只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补充大量的教学材料,二来是因为每个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有所差异,导致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无法很好地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来编排。最后,教学内容要选择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及科学知识的综合提升的材料,以免课堂教学评价难以体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第二,注重对教学方法评价的有效性。要从本质上改善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质量离不开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考察。所以评价主体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要注重对教学方法这一维度的评价,思考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教学目标呈现等方面的作用。第三,重视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评价。教师专业素养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其中包括教师对各种教学技巧的掌握程度、教学语言的运用和仪态的展示及教学组织的能力。课堂教学评价时对教师能力评价得越细致就越有利于教师课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3.改善课堂教学评价形式
现阶段,重结果、轻过程,重选择与甄别功能、轻发展与激励效果的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所以改变单一的课堂评价模式势在必行。只有根据新课改需要,抓住时代发展脉搏改善课堂教学的评价模式,才能改善目前评教分离、评价形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现状。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是要明确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和重要性。课堂教学评价是为了检验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为学生和教师的继续发展提供依据,而不是机械性地完成教学工作。课堂教学评价关系着教师与学生的未来,因此教学评价过程中要以此为目标,认真完成教学评价工作。二是要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需要,能很好地融合在课堂教学之中,根据学生特点,促进其全面发展、长远发展。三是注重教学过程的技术性支持评价。技术性支持评价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设计科学便捷的评价系统,帮助教师实现形成性评价,快速诊断学生的问题及缺陷,帮助教师收集数据,总结规律并及时改正错误,提高教学效率。四是增加教师语言评价、体态评价以及物化奖励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不仅体现在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上,还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激励作用上,评价主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能收到不同的评价效果。例如语言评价快速有效,能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物化奖励评价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如果能掌握不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评价方式,就能做到评价效果的最大化,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
4.灵活使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为了弥补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单一的缺陷,教师可以采取以下评价方法[3]:第一,替代性评价。替代性评价又叫表现性评价,与传统的测验评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主要区别在于评价方式和评价对象上。一般的,替代性评价主要用来评价传统评价方式中表现较差的学生,以便发现这一类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推论。替代性评价一般是由拥有高水平的评价者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直接观察和评判学生,形式多样,主要有书面报告、作文、演说和资料收集。换言之,替代性评价就是通过对学生完成一定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和结果来评价学生。第二,课堂观察与调查。课堂观察与调查都是获取课堂教学评价信息的重要手段。课堂观察是依据研究者带着目的,凭借自身感官或辅助工具,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在课堂上收集资料,然后做出研究分析,并得出结论的评价方式。总的来说,课堂观察方式灵活、内容丰富,是收集教学资料、分析教师教学成效、了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行为的基本路径。而调查是课堂教学评价中由不同问题引发,研究者根据不同标准,采取不同调查方法并得出不同结果的评价方式的总称。第三,随堂听课。随堂听课是比较复杂的评价方式,首先需要评价主体做好事先准备,明确评价时间、地点和内容,以便做好准备,抓准评价权重,同时做好沟通,避免被评价者的紧张影响评价效果。其次是课堂观察中观察者要做好充分准备,从细节入手抓住课堂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和问题,以便全面客观评价学生。最后是要做好课堂记录,课堂记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既可以利用事先准备的工具进行记录,也可以利用描述记录法,将课堂中的语言和非语言内容一并记录下来。
5.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由各种评价指标和评价指标体系共同构成的,包括能反映教师教学水平和个人能力的各级评价指标以及结合学校特点编制出来的评价指标体系[5]。总的来说,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首先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再根据教学的不同环节建立相应的指标,具体如下。一是教学目标与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时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要以教学目标为准则,充分考量我国基本国情,遵循教学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使评价指标能系统全面反映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深入贯彻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满足现代教学需要。二是评价结果的可测性原则。可测性原则是为了帮助评价者量化评价指标,获得真实有效的评价结果,并直观体现。三是评价方式的简易性原则。简易性原则主要是针对问卷等测验方式,要求语言简洁、明确,并且有效地反映问题。四是评价指标的完备性原则。完备性原则,顾名思义就是要求评价指标要全方位涵盖不同的教学结果,而不是仅仅立足主观臆断的优秀结果得出漂亮的结论。五是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原则。学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平衡性和主体差异性,应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评价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坚,黄钰莹,颜李朝.课堂教学评价数据挖掘与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02).
[2] 李青,卢坤建,郑若诗,等.“四位一体”三结合精准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
[3] 馥宇.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J].教学与管理,2019(16).
[4] 卢立涛,梁威,沈茜.我國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反思与改进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2(06).
[5] 孙微.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18.
【责任编辑 郑雪凌】
该文为河南省教育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一般项目“中小学教师教学机智养成策略研究”(2019—JSJYYB—055)、2019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般项目“家训视域下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2019BJY025)的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