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间隙护理模式应用于妇产科感染控制中的效果观察

2020-06-21邢娴静

吉林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妇产科间隙护理人员

邢娴静

(海南省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海南 海口 571000)

妇产科是我国目前临床医学四大主要学科之一,主要对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及防治等方面进行研究,也包括女性的妊娠、分娩的病理变化,计划生育及妇女保健等[1]。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科技已经不满足于救治患者这一基础平面,更多的追求在救治患者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得到高品质的享受[2]。该科室的相关疾病多是由病菌或病毒感染所致,故抗感染为该科室内的主要治疗方向,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对其治疗期间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尤为重要[3]。无间隙护理模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中,并在控制感染发生等方面取得一定效果,笔者为探究无间隙护理方案应用于妇产科中的临床效果,特选取600例接受治疗的妇产科患者进行观察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6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0例。对照组年龄28~69岁, 平均(48.39±3.01) 岁。患病时间1~4年,平均病程(2.18±0.32)年。疾病类型:卵巢肿瘤58例,子宫肌瘤70例,盆腔炎66例,阴道炎72例,其他34例;观察组年龄25~70岁, 平均(50.01±3.33) 岁。患病时间1~4年,平均病程(2.09±0.34)年。疾病类型:卵巢肿瘤50例,子宫肌瘤66例,盆腔炎72例,阴道炎76例,其他36例。两组患者的疾病类型、患病时间以及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纳入标准:①入组患者均能自主参与日常活动;②未合并肾、肝等严重脏器类疾病;③患者均能将自主意愿进行清洗描述,年龄>18岁;④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善;合并恶性疾病或有表达能力障碍者。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即给予简单健康宣教、用药护理干预、环境护理干预以及自我护理指导。

观察组患者接受无间隙护理模式:①首先建立健全的无间隙护理小组,定期开展护理培训,对无间隙护理的相关知识深入学习,将护理技巧熟练掌握,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感染事件的预防及不良事件的处理方法,制定操作规范以及岗位责任行为,对护理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详细监控室内物体、空气微生物情况。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当患者需要时能及时联系到自己的责任护士,以达到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时满足患者服务需求,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②心理护理:在病痛的折磨下,患者的心理难免会有很多负面情绪,如果这些负面情绪未及时得到排解很容易造成心理疾病,轻则脾气古怪暴躁重则产生抑郁症,所以要多与患者沟通,家属协助保证患者心情愉快。提高患者的信任度,了解患者的内心诉求,并尽可能地满足其需求。在对患者进行私密处护理时,需尽可能地在私密环境下进行处理,必要时可让家属配合完成,对患者的隐私做到最大程度的保护;③强化感染控制:分析患者的病菌检测结果,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方案,使感染控制系统得以完善。每天定时进行屋内通风,保持病房内空气的清新,并做好病房内环境以及物体的消毒、杀菌工作。对科室病菌强化监控,对质量管理系统进行完善,护理操作时,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将室内的病原菌进行杀灭,以免由于操作不当而诱发医院感染。重点关注患者的感染位置,实施预防感染措施。所有的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均需要对其进行杀菌。治疗前,先检查患者的病原菌,结合患者的过敏史、病情、免疫功能、病理以及生理等相应情况,给予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避免抗生素滥用情况发生,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定期对患者的床单进行更换,病区内的物品也应接受定期消毒管理;④强化人文关怀护理: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注意保持高度的职业素养,展现自身的形象,热情大方、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减少患者对住院环境的陌生感,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护士长应结合本科室护理工作的特点以及患者的需求,将排班制度合理化,尽可能减少夜间的工作量,以防夜间护理人员精力不足而出现不良事件。

1.3疗效评定标准[4]:对比患者医院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切口感染等)发生情况。根据我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评定量表对护理质量进行评定,量表满分一百分,包括专科理论、基础理论、基础操作以及感染控制技能等内容,分值与护理质量成正比;根据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患者出院前对量表进行填写,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医护质量以及医护态度等评定内容,量表满分一百分,分值与护理满意度成正比。

2 结果

2.1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例数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切口感染总医院感染对照组3006(2.00)6(2.00)8(2.67)20(6.67)观察组3000(0.00)2(0.67)2(0.67)4(1.33)①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组别例数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对照组30078.32±4.4770.48±3.33观察组30089.43±4.80①90.54±4.32①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 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护理工作强度、护理人员的责任以及工作压力都很大,因此对于在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应更为注意[5]。传统的护理工作在护理管理、护理人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了解等方面均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且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十分繁重,安全性要求高,应及时消除各类隐患,以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性[6]。由于该科室内患者接受保守治疗者多为感染性疾病,且接受手术治疗者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故感染为该科室护理工作中的主要安全隐患。

本研究表明,护理干预后,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了,将无间隙护理模式应用于妇产科护理中,可显著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笔者认为,对患者实施无间隙护理模式,可通过组建无间隙护理小组,强化组内培训,提高组内成员的护理技巧以及如何做好感染监测。调整护理人员的配置问题,对于排班制度要有弹性[7]。护理人员要以饱满的热情,专业的技术,良好的服务,确保护理工作高质量的进行。由于患者对妇产科的知识了解甚少,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情绪不稳定,这些都会对治疗效果直接的影响,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展开相关教育,强化与患者的沟通,增强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工作[8]。与传统的护理方法相比,显著提高了患者的就医安全性,增加了患者就诊的满意度,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给予妇产科患者行无间隙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感染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妇产科间隙护理人员
间隙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飞行过载及安装间隙对主安装节推力测量的影响
给你
苦难的间隙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