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在不可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Ⅲ型)患儿中的应用

2020-06-21钟凌剑王丽红陈彦震赖晓榕

吉林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克氏肘关节肱骨

钟凌剑,王丽红,陈彦震,赖晓榕

(赣州市兴国县人民医院骨科,江西 兴国 342400)

作为一种典型的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1]。Gartland III型肱骨髁上骨折较其他肱骨髁上骨折的复位难度偏高,其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判断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的价值,本研究针对68例患儿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8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法的差异分成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5.2±0.6)岁。观察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5.4±0.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切开复位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入室后,给予患儿麻醉。待麻醉成功后,辅助骨折患儿取仰卧位,保持患肢外展。于骨折闭合条件下,给予患儿手法复位:本组11例左侧伸直尺偏型髁上骨折患儿的手法复位流程:助手负责固定患儿上臂上段及前臂,保持患儿前臂经肘部位处于90°~100°状态,于旋后位条件下,给予骨折患儿对抗牵引矫正旋转处理。术者将左手小鱼际部位与患儿患侧肱骨内髁位置相对,另一只手则充分抵住患儿肱骨近端骨折上部桡侧(大鱼际为宜),双手同时向患儿骨折部位施压,促进患儿左侧尺侧移位复位。经检查确认尺侧偏移达到完全整复要求后,将左手移动至患儿鹰嘴背侧部位,保持持续托举状态,右手则置于肱骨近端骨折上方屈侧,双手向内对压,助手负责按压患儿肘关节,于屈曲状态下完成复位。本组12例屈曲型髁上骨折患儿的复位方法:保持患儿屈肘45°,向前侧牵引。手法复位方法与伸直型髁上骨折患儿相同。本组9例桡偏型患儿的复位方法:将患儿患侧手臂调整至屈肘90°~110°状态,以对抗牵引法进行复位。剩余5例右侧髁上骨折患儿的复位方法与上述流程一致。髁上骨折患儿的骨折复位完成后,于C臂机透视条件下,检查患儿的复位状况是否良好。如经C臂机检查未见骨折复位偏差,需再次进行调整,直至达到复位满意后为止。经Gartland Ⅲ型髁上骨折患儿肱骨内上髁置入一枚1.5 mm克氏针,保持进针角40°~50°水平(以患儿肱骨干纵轴线为参照),经患儿矢状面上向后倾斜10°,将克氏针穿过患儿对侧皮质1 mm。重新选择患儿肱骨外上髁置入2枚相同规格克氏针,进针方向与方法与第一枚一致。选用3枚克氏针完成患儿髁上骨折的固定,并于C臂机引导下,检查患儿的骨折固定状况。检查无误后,常规处理克氏针,做好包扎及患侧肢体的固定工作(取中立位以石膏固定)。

1.3观察指标:分析患儿的手术状况。评估患儿的手术安全性。

2 结果

2.1两组手术状况比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较多,住院时间较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例数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对照组3176.35±8.928.53±0.95观察组3726.45±8.594.81±0.89t值23.444 416.647 2P值0.000 00.000 0

2.2两组手术安全性比较:对照组2例肘关节僵硬,3例术后骨不连,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安全性比较[例(%)]

组别例数肘关节僵硬术后骨不连骨筋膜室综合征并发症对照组312(6.45)3(9.68)1(3.23)6(19.35)观察组371(2.70)001(2.70)χ2值5.065 1P值0.024 4

3 讨论

相对于其他几种肱骨髁上骨折而言,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特殊性在于:这一群体多伴有骨皮质不连续、骨折断端嵌有骨片、骨膜撕裂等特征,上述特征的存在决定着:采取常规手法复位,对位、对线结果难以达到复位良好水平。而基于肱骨髁上骨折与患儿肘关节功能之间的密切关联,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常规治疗方法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为主,本研究证实,将其用于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尚可。但从患儿的手术流程及术后恢复状况来看,这种治疗方法也存在一定不足:由于术中创伤较大,对患儿正常组织影响较为明显,其术后可能并发肘关节功能异常等并发症[2]。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属于一种微创性手术方法,这种治疗方法的特征是在闭合状态下,完成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局部复位。术中于C臂机引导下,做好患儿髁上骨折的固定,为其活动功能的康复奠定基础。

与常规切开复位治疗方法相比,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的优势在于:①手术损伤较小:相对于切开复位而言,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无需切开患儿骨折处组织,充分保留了患儿的骨膜血供,这一特征决定着:患儿的术中出血量,即手术损伤较小[3]。基于手术创伤与患儿术后骨折恢复速度之间的关联,接受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的患儿的术后康复速度(住院时间)也响度较快。②治疗安全性水平高:这一优势主要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的微创性特征有关[4]。Gartland Ⅲ型髁上骨折患儿接受治疗期间,由于闭合复位治疗方法对患儿骨折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整个复位及骨折固定治疗流程的操作带来的损伤有限[5],因此,这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较高。而肘关节僵硬、骨筋膜室综合征等骨折并发症的发生均与手术创伤有关[6],因此,接受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的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2.70%)较低。

综上所述,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适用于不可复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可改善患儿的预后。

猜你喜欢

克氏肘关节肱骨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克氏针夹头的临床应用
三种生物制剂农药对克氏原螯虾影响研究初报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