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直肠乙状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2020-06-21马淑莹霍振楠

吉林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轻中度灌肠直肠

马淑莹,霍振楠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82000)

临床上常见的肠胃疾病直肠乙状结肠炎是由于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因素引起肠道黏膜屏障损伤、肠黏膜持续炎性损伤,内镜下可表现为肠道充血、水肿、糜烂以及溃疡,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腹痛、腹泻、脓血便等,部分患者伴有大便增多、下坠感等,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其发病率逐年攀升[1-2]。临床针对轻中度直肠乙状结肠炎多采用药物治疗方式,常见的为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等,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症状,但不良反应多,效果不甚理想[3]。本研究引入了药物保留灌肠疗法,为探讨其临床有效性,收集轻中度直肠乙状结肠炎患者50例,进行对比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2019年我院收治的轻中度直肠乙状结肠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分别为17:13、16:14,平均年龄分别为(45.14±4.26)岁、(45.91±4.15)岁,平均病程分别为(4.13±1.24)年、(4.12±1.03)年;病程严重程度观察组16例为轻度、9例为中度,对照组15例为轻度、10例为中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诊断及结肠镜检查均确诊为轻中度直肠乙状结肠炎,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系病学会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分型标准[4];②患者临床资料及病史、检查记录等资料完善;③检查前均告知患者,患者已了解同意加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①经诊断合并心肝肾疾病或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②神志不清或精神障碍患者;③对研究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患者;④合并其他类型肠道疾病;⑤其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慢性腹泻;⑥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1.3方法: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148)口服治疗,1.0 g/次,4次/d。观察组给予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在50~100 ml康复新液(内蒙古京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L5020805)中加入1.0 g研碎处理的美沙拉嗪肠溶片(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148)保留灌肠,灌肠液温度约35 ℃,保留2 h以上,1~2次/d;灌肠时指导患者保持侧卧位,采用一次性单腔导尿管(湖北康泉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导管前段10 cm用润滑油润滑,插入距肛门20 cm,缓慢推注药物,一边推药物一边往外退导管。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应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

1.4观察指标:患者入院及治疗后均进行一次证候评估,主要评估症状为腹痛、腹泻、黏液血便、里急后重等,采用5分制原则,分值高代表患者症状严重[5]。按照治疗效果标准评估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效果标准:将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消失、隐血检测及大便常规检测正常记为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检查显示炎症减轻记为有效;各项症状及体征在治疗后无变化或加重记为无效[6]。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对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腹痛、腹泻等症状消失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分别为18例、14例,有效分别为5例、4例,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0%、7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组别例数时间腹痛腹泻黏液血便里急后重观察组25治疗前4.12±0.743.46±1.124.36±0.553.79±0.36治疗后1.02±0.56①②1.26±0.24①1.17±0.52①②1.01±0.26①②对照组25治疗前4.19±0.843.45±1.214.35±0.623.74±0.32治疗后2.97±0.63①2.38±1.26①2.87±0.37①2.36±0.47①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②P<0.05

组别例数腹痛腹泻黏液血便里急后重观察组253.64±1.243.01±0.253.60±1.233.16±0.31对照组255.63±1.364.78±0.476.02±0.575.28±0.21t值5.7927.90312.5685.842P值<0.05<0.05<0.05<0.05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观察组2518(72.0)5(20.0)2(8.0)23(92.0)对照组2514(60.0)4(16.0)7(28.0)18(72.0)χ2值 10.294P值<0.05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对照组为28.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例(%)]

组别例数恶心呕吐皮疹总不良反应观察组251(4.0)0(0.0)1(4.0)2(8.0)对照组252(8.0)3(12.0)2(8.0)7(28.0)χ2值 18.410P值<0.05

3 讨论

直肠乙状结肠炎是溃疡性结肠炎最为常见的类型,其侵犯位置为肠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等,腹痛、腹泻、脓血便是其典型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7]。传统临床针对轻中度直肠乙状结肠炎多采用药物内服治疗,其可对患者临床症状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西医治疗伴随一系列不良反应,疗程长,患者依从性差,疗效不确切。本研究采用了药物保留灌肠疗法,接受该方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各项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证实了药物保留灌肠的有效性。康复新液为非洲大蠊干燥虫体的乙醇提取物制成的溶液,对于肉芽组织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能够加快血管新生,促进创面微循环改善,有利于坏死组织的脱落,在病损组织修复中有着重要的参与作用[8]。与此同时,该药物还具有极强的抗菌抗炎作用,能够对渗出及肿胀症状起到抑制作用,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增强淋巴细胞及血清溶酶活性,对机体生理平衡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9]。采用灌肠给药方式,能够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对病灶产生作用,与肠黏膜糖蛋白结合后有效修复病变黏膜,发挥局部止血作用,有效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缓解腹泻。美沙拉嗪属于氨基水杨酸药物,对肠壁组织炎症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直接被大肠吸收,缓解胃肠道不适[10]。美沙拉嗪灌肠可以弥补栓剂纳肛达不到病灶深度的缺陷,两种药物相互作用能够发挥协同功效,强化治疗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症状显著缓解,且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92.0%,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现了其该治疗方式的有效性。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体现了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针对轻中度直肠乙状结肠炎患者给予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是改善患者腹泻、腹痛症状的有效方案,疗效确切,可予以推广。

猜你喜欢

轻中度灌肠直肠
1565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治疗面部轻中度痤疮的疗效观察
水杨酸联合果酸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吻合术联合中药口服治疗直肠内脱垂性便秘128例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栀子金花汤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