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孕康tm胚胎绒毛染色体检查(5M)在稽留流产中的应用分析

2020-06-21俞文玲班清媚陈玉霞唐愿映罗艳华张秋丽

吉林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核型三体绒毛

俞文玲,班清媚,陈玉霞,唐愿映,罗艳华,张秋丽

(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清远 511500)

稽留流产是临床上妇产科自然流产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也称为死胎不下或过期妊娠,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宫腔内未能及时自然排出者[1]。相关文献表明,孕妇在出现明显的先兆流产症状之后仍然继续妊娠,但子宫并未随之长大,且早孕反应逐渐消失,可能与患者患有疾病以及遗传等原因有密切关联[2]。为了进一步明确稽留流产和胚胎绒毛染色体之间存在的具体关系,本研究选取60例稽留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稽留流产患者行孕康tm胚胎绒毛染色体检查(5M)的结果,以了解其之间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稽留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平素体健,无合并其他疾病,均为受孕后B超证实胚胎停止发育的稽留流产患者,年龄18~36岁,平均(31.5±8.23)岁;其中≥35岁28例,胚胎停止发育的孕周≤12周(按照最后超声测定的孕囊及胚芽大小估算)。纳入标准:①有明显停经史;②血液和尿液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③彩超检查排除异位妊娠,宫腔内液性暗区或空孕囊或宫腔内可见胚芽或胚芽样组织,未见胎心搏动,结合临床考虑稽留流产。

1.2检查方法:60例稽留流产患者行药物流产或清宫术治疗后,及时采集胚胎绒毛,留取至少100 mg(约蚕豆大小)组织,用PBS或生理盐水冲洗至澄清(无明显血色)后置于5 ml无菌痰液杯,放入超低温冰袋或干冰塞满泡沫盒,确保温度低于4℃,送华大基因中心检测。华大基因孕康tm胚胎绒毛染色体检测-5M(CNV-seq),通过对受检样本提取流产组织或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23对染色体非整倍体变异、5M以上的缺失、重复,可用于排查自然流产相关疾病的遗传病因。它不需要细胞培养,而且人为错误很小。

1.3标本观察:通过对受检样本提取流产组织或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23对染色体非整倍体变异、5M以上的缺失、重复。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结果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数据用率(%)表示使用χ2检验,检验结果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稽留流产胚胎绒毛染色体异常核型分析:对60例稽留流产患者的胚胎绒毛进行绒毛染色体5M分析,结果58例绒毛染色体制备成功,2例样本降解,绒毛检测的成功率为96.67%(58/60);58例中正常核型20例,染色体异常核型38例(65.51%),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33例,占异常核型的86.84%(33/38),染色体结构异常5例,占异常核型的13.16%(5/38)。染色体数目异常最常见于常染色体三体,共25例,占65.9%(25/38),其次为三倍体共3例,占7.8%(3/38)。见表1。

表1 38例稽留流产患者胚胎绒毛染色体异常核型分布

染色体异常类型核型例数发生率(%)数目异常33 86.8常染色三体2565.92,3,8,15,22三体615.847,XY,+2147,XX(XY),+3147,XX,+8247,XX(XY),+15147,XY,+2215,20三体923.747,XX,+5147,XX,+20213,18三体247,XY,+13147,XY,+18147,XX,+13147,XX,+18116三体67.947,XY,+16247,XX,+16121三体718.447,XX,+21547,XY,+212三倍体37.969,XXY269,XXX1性染色体单体45,X12.6四倍体92,XXYY12.6常染色体单体45,XX,-2012.6常染色体复合单体三体48,XX,+16,+1825.3结构异常46,XY,t(2,14)37.946,XX,ivn(9)25.3

2.2不同年龄段稽留流产患者胚胎绒毛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分析:在60例稽留流产患者中尤以16、21、18、13三体发生率较高。年龄≥35岁的患者28例,其中发生核型异常21例(常染色体三体l8例,三倍体1例,四倍体1例,性染色体单体1例),均为染色体数目异常,其发生率为75.0%(21/28);<35岁患者32例,发生核型异常10例,发生率为31.25%(10/3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561,P<0.05)。见表2。

表2 年龄≥35 岁的稽留流产患者胚胎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核型分布情况(例)

染色体异常类型 核型异常例数常染色三体1847,XY,+2147,XY,+3147,XX,+5247,XX(XY),+13447,XX(XY),+16347,XX,+18347,XY,+21347,XX,+221三倍体69,XXX(XXY)1性染色体单体45,X1四倍体92,XXYY1

3 讨论

稽留流产是临床上常见流产原因中的一种特殊情况,主要是指胚胎发育停止后未自然排出宫腔的现象。临床诊断胚胎停育的过程中,B超检查是一种使用范围较广、检出成功率较高的方法,通过B超检测可以充分检查受检者的胚胎存活情况,有助于尽早发现胚胎停育的现象,对于患者得到早期有效治疗意义重大[3]。除了B超检查,hCG检查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评估出胚胎的发育情况。若该指标水平与妊娠相关激素水平未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则提示胚胎发育可能存在异常现象,尤其是存在阴道出血的患者,应尽早采用科学的检测方法来明确胚胎发育情况,尽可能缩短死亡胚胎在患者宫腔内稽留的时间,从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4]。

有研究统计显示,胚胎着床后出现自然流产的几率高达31%,其中大约有80%以上的患者为早期流产[5]。流产不仅与母体有关,还与父亲以及胚胎因素都有密切的联系。其中父亲因素常见的有精液异常,母体因素常见的有卵巢黄体功能紊乱以及高雄激素等,同时母体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糖尿病等疾病时也有可能对葡萄糖和蛋白质等正常代谢产生影响,从而导致胚胎停止发育[6]。除此之外,胎儿染色体发生异常也是造成流产的一个重要原因。通常在对流产胚胎绒毛染色体进行检查的过程中会采用孕康tm胚胎绒毛染色体检查(5M),该检测方法方便,人为误差小,要求留取标本后保存温度要严格保持低温水平,要及时存储标本及时送检,但其只局限于5M,对于染色体存在微缺失、微重复等情况无法全部检出,存在一定的漏诊率[7]。目前,孕康tm胚胎绒毛染色体检查(5M)是检测稽留流产组织染色体的重要方法之一,不过由于稽留流产绒毛组织特别是药物流产留取标本时间较长,或保存标本温度为低于-4°C,可能出现标本降解,导致无法进行检查。因此,本研究中通过对绒毛组织细胞留取及保存标本严格控制,提高标本检查成功率。结果表明稽留流产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65.51%(38/58),与相关报道相近。异常核型主要是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尤以常染色体三体最为常见。通过研究发现,在父母的配子形成过程中或在妊娠3个月卵子分裂期间至少一条染色体不会分离,最终导致胚胎三体性或单体性。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染色体畸变的风险增加。该研究发现≥35岁的稽留流产患者的核型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35岁的患者。在本研究中,对流产的绒毛进行染色体分析,找到胚胎染色体异常,仍然是稽留流产最常见的原因,这与肖常等的研究结果[8]基本一致。常染色体三体是最常见的数目畸变,本研究中检出25例,为异常核型的65.8%,多数为16、2l、18三体,其他包括2、3、5、8、13、15、20和22号染色体。 由于 16号染色体带变异频率高,三体性发生率最高。此外,21三体综合征为最常见活产儿,其次是13三体和18三体综合征。大多数其他常染色体的三体性综合征会导致流产,这表明自然流产会淘汰染色体异常胚胎,是一种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选择[9]。已有研究证实染色体早期不分离、丢失所致流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孕妇高龄[10]。本研究发现,≥35岁的患者发生染色体异常的比例明显增高,达75.0%(31/28),显著高于< 35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女性妊娠时常因卵母细胞的畸变而导致流产率增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减数分裂时纺锤体的异常导致染色体排列和微管分布的失控[11],这使得卵母细胞单染色体的发生率增加。这项研究还强调了对≥35岁患者的胚胎进行核型分析对早期诊断和染色体异常分娩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染色体数目异常是稽留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35 岁妇女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35岁妇女(P<0.05),有助于找到稽留流产的遗传学因素,具有巨大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为优生优育提供指导依据。

猜你喜欢

核型三体绒毛
猫笔
抗核抗体荧光核型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筛查中的作用评估*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遗传学特征与临床的关系
吹绒毛
绒毛栗色鼠尾草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基于7.1 m三体高速船总强度有限元分析
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全基因组芯片扫描结果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产前诊断的价值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RSA)与21三体综合征关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