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分析

2020-06-20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耳鼻喉科辽宁阜新123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8期
关键词:鼻甲复发性鼻窦炎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耳鼻喉科 (辽宁 阜新 123000)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分析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9年3月接收的120例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60人,对甲组患者进行传统的药物治疗,对乙组患者进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120例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均按照计划完成了治疗,将两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发现乙组各项数据显著优于甲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进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是治疗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的有效疗法。鉴于采用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具有的种种临床优势,比如治疗效果显著,复发率低、治疗有效率高等。

当前,伴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鼻内镜技术的越发成熟,修正性鼻内镜手术逐渐成为治疗鼻窦炎的主要方法,这是因为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可以使患者鼻腔生理功能和内鼻炎膜得到快速的恢复,从而达到治疗鼻窦炎的目的。但是由于首次手术时会对患者的鼻腔功能和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所以,手术也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同时也会在术后出现复发的情况[1]。本实验尝试使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发现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对复发性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自2017年9月~2019年3月本院接收的复发性慢性鼻窦炎患者,共收集到120例病例,其中男性病例64例,女性病例56例,年龄22~61岁,平均(39.2±5.1)岁,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男性病例33例,女性病例27例,平均年龄为(38.8±3.9)岁,病程1~3年;乙组男性病例31例,女性病例29例,平均年龄为(39.6±3.2)岁,病程1.5~3年。所有入选患者具备正常的听力、交流能力、理解能力,不具备特殊病史。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性别、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本次试验符合医学伦理学的相关规定并经过医院伦理办公室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参与此次实验调查。

1.2 治疗方法

对甲组患者进行传统的药物治疗,具体治疗计划如下:让患者每天早上空腹口服0.5mg强的松龙,连续服用4~9d,最多连续服用14d[2]。

对乙组患者进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具体手术计划如下所示:

1.2.1 术前检查。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鼻窦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以此来知晓患者鼻窦病变的范围以及解剖是否发生变异等情况,再以此为基础立足于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出科学的手术计划。

1.2.2 手术步骤。在开始手术前对患者的鼻腔表面和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再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分期鼻中隔矫正手术或者同期鼻中隔矫正手术。然后操纵0˚镜将鼻腔前端息肉和鼻孔息肉切除,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息肉发生样变和中鼻甲前端肥大的现象,应使用小圆刀将中鼻甲外侧切除,以此来为患者创造一个正常轮廓的鼻道入口和后鼻孔。选用Messerklinger术式,以中鼻甲根部以及中鼻道外穹窿为印记,操纵0˚镜将前足筛窦和鼻丘气房切开,立刻将鼻额管疏通,然后切开中鼻甲基板,将病变组织彻底清除,将剩余的筛窦气房切开,认真检查中鼻甲基板是否完整。然后切开后组筛窦,认真检查碟筛隐窝,立刻将上鼻甲中的病变组织切除,在充分暴露出蝶窦自然孔后将其扩大并将病变组织彻底切除。如果出现眶下气房和泡状中鼻甲也要做到及时清除。最后,在手术完成后要使用凡士林纱条将患者的术腔填塞。

督促患者术后30d内每周来进行复诊并进行鼻腔内清理工作,以此来防止出现窦腔粘连的现象。之后按照患者病情的变化不定期来本院进行复诊。

1.3 观察指标

(1)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

(2)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并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记录,分为以下三种:显效:患者术后CT拍片显示恢复良好且未复发;有效:患者术后CT拍片显示恢复良好但是出现了轻度的复发症;无效:患者术后CT拍片显示依然存在问题并且术后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复发症,需要重新进行手术治疗[3]。

表1. 甲、乙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调查统计表

1.4 统计学分析

试验数据全程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甲、乙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调查统计

乙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优于甲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甲、乙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调查统计

乙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甲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应用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可以彻底的切除病变组织,并且能够最大程度保护鼻窦和鼻腔黏膜的正常,使结构组织相对完整的保存下来[4]。除此之外,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能够通过手术干预形成良好的引流和通气,促使患者有关生理功能尽快得到恢复[5]。

本次试验对甲组患者进行传统式的药物治疗,对乙组患者进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通过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各项变化,发现乙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显著优于甲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将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不仅可以显著降低疾病复发的几率,提高治疗有效率,更为重要的是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中和术后的痛苦感,鉴于该种方法所拥有的种种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表2. 甲、乙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调查统计表

猜你喜欢

鼻甲复发性鼻窦炎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2种不同中鼻甲成形术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进展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抗生素(阿奇霉素)与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中鼻甲垂直部长度和鼻窦炎病变程度关系探讨*
鼻中隔偏曲对侧下鼻甲骨角度变化的CT分析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