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管理与预防接种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2020-06-20中山市坦洲医院广东中山528467
中山市坦洲医院 (广东 中山 528467)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冷链管理与预防接种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对本院的冷链自动监测系统使用前后6个月的情况做数据信息统计,其中,手工监测的时间为2018年7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自动监测的时间为2019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共选取本院的13台疫苗储存冰箱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监测对象,对自动监测及手工监测所出现的机械故障及自动监测预警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自动监测组储苗冰箱机械故障发生率低于手工监测组,差异明显(P<0.05)。通过对自动监测预警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可知,包括提前预警、冰箱门关闭不严、冰箱断电、冰箱出现故障、冰箱门开启时间过长。结论:在预防接种中应用冷链管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接种效果,为疫苗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疫苗作为一种免疫制剂,是病原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经过减毒及灭活而形成,包括活的维生素及蛋白质,自有的成分直接影响其存储方法,为了防止多糖出现降解、蛋白质出现变性、病原微生物出现灭活,在对其进行保存时需要在低温下进行储存,应尤为注意不可将其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1]。冷链的应用为疫苗的效价提供了保证,为疫苗接种工作的实施及开展提供了存储、运输等多环节低温保持设备,冷链系统由设备、管理者及管理措施共同来构成,由管理者对疫苗冷链设备进行监测和监管,其冷链疫苗监管效果直接影响疫苗的质量[2]。目前,现有的温度监控手段,主要是采用人工监测形式,成本高,人工消耗量大,在对监测数据进行保存时主要是采用纸质保存方法,导致数据监测的持续性不强。本课题探究冷链管理与预防接种效果的相关性,对比传统监管、系统冷链管理的预防接种效果,目的是提高冷链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3]。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本院的冷链自动监测系统使用前后6个月的情况做数据信息统计,其中,手工监测的时间为2018年7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自动监测的时间为2019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共选取本院的13台疫苗储存冰箱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监测对象,1台医用常温冰箱,10台家用常温冰箱,2台家用低温冰箱。
1.2 方法
1.2.1 疫苗储存
由于疫苗不同,温度需求不同,存储方式也不同。可在2~8˚C下放置百白破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糖疫苗,可将其存储在冰箱的冷藏室中。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对于存储时间小于3个月时,可在8~20˚C下存储,对于存储时间大于3个月时,可在-20˚C下存储,放在冰箱的冷冻室中。疫苗的摆放方法应具有一定的规律,应按照有效期种类进行摆放,确保疫苗与冰箱之间,疫苗与疫苗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间,以确保空气能够更好地进行流通。
1.2.2 监测方法
自动化监管系统主要是采用定时的形式对温度进行监测,智能预警,并发送相关的短信,在终端显示器中来完成对数据信息的传输。要求相关的人员应做好监管工作,对温度进行按时的记录,对设备做好检查和存储工作,在向上级管理者进行发送时应该以微信的形式进行。整理冷链自动监测系统前后6个月的数据信息,通过对现场的声光报警系统、管理数据报警、预设收集短信报警及服务器端口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以便能够及时发现监测设备及冷链冰箱自身所出现的异常情况,并及时作出警示。
1.3 观察指标
对自动监测及手工监测所出现的机械故障、电源断电、停机维护、温度超标机械故障发生率进行对比。对自动监测预警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对自动监测、手工监测储苗冰箱机械故障发生率进行对比,以数(n)或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储苗冰箱机械故障发生率
自动监测组储苗冰箱机械故障发生率低于手工监测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储苗冰箱机械故障发生率[n(%)]
2.2 自动监测预警原因
通过对自动监测预警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可知,包括提前预警、冰箱门关闭不严、冰箱断电、冰箱出现故障、冰箱门开启时间过长。
3.讨论
免疫规划工作在我国的实施及开展,对保障我国儿童的身体健康,在传染病预防及控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需要将冷链管理作为免疫规划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规范了冷链管理工作,提升了冷链管理工作效果及质量。冷链管理工作在实施及开展期间,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执行,以提升疫苗存放、运输及使用的合理性[4]。
近年来,疫苗事件频发,大众媒体上对于疫苗事件的负面报道,促使人们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度大大下降,不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对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与疫苗冷链监管方式不合理有直接关系。为了提升疫苗的质量,在对疫苗进行监管时,应采用现代化的设备进行监管,确保能够形成更真实、更客观、更完备的监管系统,为大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保证[5]。
由于我国长时间采用以人工为主的冷链管理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进行解决:(1)检查人数多。每台冷链设备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均需要配备专业的人员来进行监测,导致时间及人力均大大浪费[6]。(2)监管者专业度不强。大多数的冷链设备监管者均不是相关专业毕业,并且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兼顾冷链管理,未接受专业的培训,自身的专业度不够。(3)监测结果不客观。一些监管人员在工作期间还忙于其他工作,一些人员在疫苗接种时,由于冰箱门开的时间过长,导致温度出现一定的偏差,报告出来的数据信息便会出现一定的差异。(4)检测时间有限。人工监测的时间较为有限,主要是在工作时间开展监测工作,在非工作时间会出现监管不到位情况。
基于人工为主的冷链管理方式存在的以上问题,若医疗机构所出具的证据是人工记录,人们在面对数据时,会出现疑虑感,并且所出具的数据信息也无法受到人们的信服。而运用现代化的监管设备,促使人为因素大大减少,人力、财力、物力、时间均节省,监管也更到位、数据更客观、更全面,必要时用数据说话,更容易为人们接受,更能让人们信服,进而诞生了自动监测方法。自动监测方法主要是采用系统监测形式,能够实现全时间段的检测,随时掌握冷链情况,监管漏洞明显减少,完成了对冷链的全面管理,对提升疫苗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冷链设备的具体情况能够在监视终端上清晰地显示出来,使数据更客观,更全面及更有说服力,节省了物力、人力、财力和时间成本。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自动监测储苗冰箱机械故障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说明在疫苗管理中应用冷链管理方法,自动监测的机械故障发生率低于手工监测,更有助于提升预防接种效果。通过对自动监测预警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可知,包括提前预警、冰箱门关闭不严、冰箱断电、冰箱出现故障、冰箱门开启时间过长。疫苗适宜保存在低温下,不可长时间的暴露在高温下,属于一种免疫制剂,通过对自动监测及手工监测方法进行对比,可知自动监测方法所取得的预防接种效果更好,提高冷链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更加到位,必要时用数据说话,更容易为人们接受,更能让人们信服。可见,本课题具有广阔市场价值。疫苗冷链管理实施系统化、信息化、现代化能够更便捷、更全面、更真实、更客观、更有效地对疫苗质量进行监管,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优势突出。
综上所述,在预防接种中应用冷链管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接种效果,为疫苗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