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受重症监护心肌梗死患者进行 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6-20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4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饮食满意度

(阳谷县人民医院,山东 聊城 252300)

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病情严重等特点,如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可引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除常规的治疗措施外,有效的护理措施也十分必要,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护理理念也不断被改善,综合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2],本研究就选取我院重症监护(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90例,分组探讨综合护理在其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重症监护(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90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心绞痛等症状,根据不同护理分为两组,对照组(n=45)接受常规护理,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47~80岁,平均(57.54±5.24)岁;文化程度:19例初中及以下,26高中及以上;梗死部位:3例正后壁,6例前间壁,16例前壁,20例下壁;心功能分级:30例Ⅰ级,15例Ⅱ级;观察组(n=45)接受综合护理,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46~80岁,平均(57.55±5.22)岁;文化程度:20例初中及以下,25高中及以上;梗死部位:4例正后壁,7例前间壁,15例前壁,19例下壁;心功能分级:29例Ⅰ级,16例Ⅱ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研究;③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或精神类疾病者;②凝血功能异常;③心、肝、肾功能不全等。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均接受镇痛、抗心律失常、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溶栓等对症治疗,并接受生命体征监测、健康指导、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再接受综合护理:

1.2.1 对症处理:心肌梗死后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尤其是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的患者,所以应给予氧疗,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合理进行吸氧治疗通常为1~2 L/min持续低流量吸氧[3]。若患者存在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距离疼痛,应适当调整给氧量。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是心肌梗死常见的表现,持续疼痛会增加患者HR和血压,导致心排量增加,进而加剧心肌缺血、缺氧状态,所以应给予患者镇痛治疗。同时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心电监护情况,及时了解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若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4]。

1.2.2 健康教育:很多患者因缺乏对心肌梗死的认知而出现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再加之对治疗方式、效果的不了解,很容易出现较大的心理波动,不仅会影响其治疗依从性,还会加重病情,所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很有必要[5]。应该通过通俗语言、图书、视频等方式让患者掌握心肌梗死相关知识,包括诱发原因、发病机制、治疗方式、预防方式、注意事项等,并邀请患者家属参与,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6]。

1.2.3 心理护理:反复剧烈的疼痛是心肌梗死常见临床表现,会强烈不适感和濒死体验导致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心理,加重病变,也不利于患者治疗,所以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密切沟通、交流,耐心听其诉说,在这过程中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寻找负性心理出现的原因,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告知患者负性心理会加重病情,不利于治疗,可邀请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7]。若患者负性情绪严重,必要情况下可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

1.2.4 饮食指导:心肌梗死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干预也十分重要,应指导患者选择易消化、高蛋白、低脂、低盐的半流质或流质食物,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多食用瓜果蔬菜,并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饮食爱好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提高患者饮食干预依从性[8]。若患者病情严重,可进行鼻饲饮食,严格控制摄入量和速度,以确保患者能有足够的营养供应。

1.2.5 其他护理:心肌梗死患者需长期卧床,所以降低了活动量和肠蠕动,而很多患者因不习惯床上大小便,所以容易出现便秘,而便秘会使患者用力排便,增了心肌耗氧量,加大心脏负担,促进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绞痛、心律失常发生,甚至出现猝死,所以大便护理具有重要意义[9]。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并鼓励其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高纤维素的食物,促进大便通畅。如果调整饮食后患者便秘症状仍然无法改善,应适应给予口服或局部用药,如开塞露、导片等,并对其腹部进行按摩、热敷,促进胃肠蠕动,并指导患者清晨喝一杯蜂蜜水,促进排便。同时抑郁、焦虑、紧张等心理也可能会导致患者便秘,对此护理人员应做好开导工作,保护患者隐私[10]。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程度和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①抑郁程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分值30~80分,评分越高表示抑郁程度严重[11];②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价,包括8项指标,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12];③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评价,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13]。

1.4 统计学处理:选用CS14.0统计学软件,计数、计量资料以n(%)、(均数±标准差)表示,χ2、t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抑郁程度对比:护理前观察组HAMD(28.24±6.25)分,对照组为(28.26±6.24)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t=0.0152,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D(11.24±4.21)分,对照组为(17.47±4.30)分,两组患者HAMD评分对比差异明显(t=6.9447,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对比

2.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精力、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分别为(81.36±7.87)、(77.62±6.78)、(73.45±6.01)、(83.62±8.30)、(80.46±7.04)、(82.46±8.10)、(79.62±6.82),对照组分别为(69.53±6.02)、(63.49±5.86)、(62.62±6.41)、(72.63±7.08)、(69.74±6.11)、(73.63±7.21)、(67.43±6.52),两组患者SF-36评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对比(±s)

表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对比(±s)

2.3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5.56%(43/45),对照组为80.00%(36/45),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χ2=11.2855,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肌梗死发生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14]。心肌梗死发病原因较多,主要表现为发热、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心绞等,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休克甚至猝死,给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5]。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n(%)]

研究显示,心肌梗死除了常规的治疗外,护理干预也十分必要,而传统的护理措施虽具有一定效果,但多以抢救患者生命和监测其病情为重点,忽视了患者的情绪变化、对疾病的认知等[16],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护理要求以人为本,干预更加人性化、综合化,不仅能提高护理效果,让患者体会到安全感,还能拉紧彼此之间的距离,促进医患关系和谐[17]。

综合护理不仅能充分了解患者病情,还能及时发现其病情变化,并做好心理干预、饮食指导、大便护理、对症处理等多种措施,先以对症处理稳定患者病情,再以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稳定期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再通过饮食指导、大便护理等多项措施,促进患早日康复,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结果显示,护理前观察组HAMD(28.24±6.25)分,对照组为(28.26±6.24)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t=0.0152,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D(11.24±4.21)分,对照组为(17.47±4.30)分,两组患者HAMD评分对比差异明显(t=6.9447,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精力、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分别为(81.36±7.87)、(77.62±6.78)、(73.45±6.01)、(83.62±8.30)、(80.46±7.04)、(82.46±8.10)、(79.62±6.82),对照组分别为(69.53±6.02)、(63.49±5.86)、(62.62±6.41)、(72.63±7.08)、(69.74±6.11)、(73.63±7.21)、(67.43±6.52),两组患者SF-36评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5.56%(43/45),对照组为80.00%(36/45),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χ2=11.2855,P<0.05)。两组患者HAMD、SF-36评分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说明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饮食满意度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春节饮食有“三要”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