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协会动态

2020-06-19

小城镇建设 2020年4期
关键词:镇区农房宿迁市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委会委员代表积极参与江苏省宿迁市农民住房条件改善规划工作

为全面实现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提出的“强富美高”新江苏目标,2018年江苏省委省政府部署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要求补齐苏北短板。宿迁市结合农民住房条件差的现状,以改善农民住房条件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从2018年开始,启动宿迁市农民住房条件三年改善行动计划,确定农房改善项目215个,其中镇区项目97个,乡村项目118个。新增15.4万户农村居民实现住房条件改善,其中引导进城入镇5.4万户,新建住房10万套。2018—2019年宿迁市已启动新建及改扩建农房改善项目157个。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委会委员、江苏省宿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段全猛副局长负责全市农房项目选址和规划方案技术指导,并对中心城区具体项目方案进行审查把关,积极参与宿迁市政协关于农民住房条件改善的民主监督工作。

宿迁农民住房条件改善过程中,规划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研究确定农房改善人口流向。提出宿迁全市“1+3+50+N”的城乡发展空间格局,提出按进城、入镇、留村的优先顺序引导人口流动。二是明确“三进两靠”选址要求。“三进两靠”即进城、进镇、进村,靠近各类产业园区、靠近国省干道等交通干线。三是明确农房改善项目规模。镇区的集中居住项目建设规模原则上在500户以上,农村社区原则上在200~500户,特色村庄原则在200户左右。引导镇区项目大体量有利于集聚镇区人气、商机和产业园区建设。乡村项目控制规模有利于融入田园,体现乡村自然特色风貌,维系乡村居民与农业相关产业的紧密联系,保留田园生产生活方式。四是制定乡村型社区的公服配套标准,并分1000人、1000~3000人两类分级进行配置,形成层级结构的公服配套,强化乡村社区与镇区的联系,防止过度配套引发与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的逆城市化。五是制定农房改善项目规划布局导则,对镇区、新型农村社区和特色村,从总体布局、住宅布局、公服配套布局三个方面明确标准和要求。六是制定农房改善项目规划许可操作规程,加强项目规划审查,严格把关规划成果质量,并采用绿色通道快速审批项目。七是协助组建规划咨询专家团队。为增强全市规划方案指导技术力量,组建1(江苏省城乡院为合作伙伴)+2(两位江苏设计大师为结对指导专家)+10(10名特聘设计咨询专家)的咨询团队。八是开展疫情条件下乡村地区农村居民点预防、救治、自我维持能力方面的研究和指导。

通过高品位规划、高质量建设、适度合理公服配套及产居同步建设,目前,部分项目已基本建成,并初步达到了“搬得出、稳得住、生活好、能致富”的目标。(来源: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委会供稿)

中國建筑学会村镇建设分会联合清华大学开展村镇建设“抗疫”调查研究工作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关注,社会各界也纷纷采取各种措施齐心协力抗击疫情。为了解乡村民众生活状况与乡村人居环境应对疫情的支撑能力,中国建筑学会村镇建设分会联合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办公室、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系开展针对村镇疫情的调研研究,旨在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乡村民众生活及安全感知状况,以及民众感知到的乡村人居环境在此期间的支撑能力,希望为战胜疫情及后续更有效地应对类似情况提供数据支撑和政策建议。调研采取线上发送电子问卷的方式,共计回收问卷3058份。受访者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调研结果详见https://mp.weixin.qq.com/s/ WriZXYxjaXfGTqlyUwISlg。

疫情期间,相比人流聚集、流动性强的城市,乡村地区在疫情防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对此,人居环境建设工作需要如何作出响应十分值得思考。本次调研体现了生态环境、住房条件、基础设施、休闲游憩、生产自持等方面都与民众在特殊时期的健康息息相关;在面临重大冲击与挑战的情况下,建设一个安全且具有高度韧性,又相对舒适的乡村人居环境,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源:中国建筑学会村镇建设分会供稿)

猜你喜欢

镇区农房宿迁市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易地搬迁学生与镇区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及对策
四川推出农房设计下乡服务平台
The Thirty-Six Stratagems in Primary English Classes
住建部将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
缅甸将打击若开武装
让闲置农房成为“黄金屋”
“共享农房”需要走好“规范路”
张晓芳作品
镇区规划用水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