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教育背景下全寄宿制高中管理策略的研究

2020-06-19高玉峰董明福李霄霞陈硕军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生成长个性发展生命教育

高玉峰 董明福 李霄霞 陈硕军

摘   要:随着全社会对优质高中教育需求的增加,寄宿制将成为新型优质高级中学教育管理模式中的一项管理制度。学校实行寄宿制管理,必须以生命教育为指导理念和努力方向。在学校具体的工作中,应以“幸福文化”引领全寄宿制高中办学的科学定位;以“幸福团队”提升全寄宿制高中发展的实力层次;以“幸福课堂”打造全寄宿制高中教学的有效模式;以“幸福教育”唤醒全寄宿制高中学生的成长自觉。

关键词:全寄宿制管理;生命教育;学生成长;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2-0026-06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及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全社会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愈发强烈。同时,面对当前教育事业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学生家长工作强度的增加,高中教育正在逐步发生着深刻而重大的变化。在此前提下,建成一批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和办学业绩的寄宿制高级中学成为了全社会的呼声。

在此形势下,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恰逢迎来新校区的建成、投入和使用。学校是一所办学规模与教学质量兼具,生态化、人文化、数字化和谐统一,软实力先进、硬实力一流、品位卓越高雅的现代化寄宿制学校。新校区建成使用后,学校在逐步实施全寄宿制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反思、研究、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实行寄宿制管理必须以生命教育为指导理念和努力方向。基于此,学校将生命教育背景下的全寄宿制管理做为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在积极探索学校特色办学之路的过程中,成功申报并立项了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生命教育背景下的全寄宿制高中管理策略的研究”。如今课题研究落下帷幕,课题研究出现成效。现将课题历时三年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享,以期能对各级同类学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以“幸福文化”引领全寄宿制高中办学的科学定位

邯郸市第一中学在多年研究生命教育的基础上,把“幸福”作为学校文化的主题,用“幸福文化”去引领学校的科学定位,谋划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因此确立了“一切为了生命的幸福成长”的特色学校文化精神。

首先,“生命的幸福成长”既指向教师,又指向学生。教师幸福的根源不僅是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与全心尊重,而且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感知并体悟这种幸福的根源。因为教师充满幸福感,就能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的神圣事业中来,并能用切实的言行浸染、鼓舞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享受成长、追求幸福的精神力量。其次,“生命的幸福成长”既是一个动态的进程,又是一个静态的历程。“幸福”是生命成长过程的导引。它不仅具有层次性、递进性、发展性,而且外部环境的变换和社会历史洪流的推进也会逐步丰富它的内涵。因此,学校在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发展、牢记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全盘审视教育工作、全面更新教育理念、全局统筹发展道路。

以此为指导,学校更进一步提出办学理念:以师为本,励志博学,成就学生,勇于超越;拟定 “四大”(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文化建设)工作指导方针;构建了科学的办学思想体系,引领学校发展。该思想体系促进了特色学校的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成功实践了“生命教育与全面育人相融合”的特色道路,让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绽放生命光彩成为师生的共识,为把学校建设成师生的家园、学园、乐园,促进师生生命的幸福成长奠定了基础。

二、以“幸福团队”提升全寄宿制高中发展的实力层次

卓越的教师团队是打造优质教育的坚实基础,是建设优质学校的保障,是培育杰出学生的保险。因此,学校确立了“以师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课堂到校园、从制度到文化、从信念到思想等不同层面创新实践,积极为全校教职员工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同时,学校注重挖掘教师潜能,调动教师工作热情,使其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送给学生最适合的教育,让每位学生都享受幸福成长的过程。

(一)“以师为本”理念的提出

早在2002年初,学校就提出“以师为本,励志博学,持续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明确了教师团队是创办优质学校的核心力量。实施全寄宿制办学后,学校把办学理念的内涵进一步丰富为“以师为本、励志博学、成就学生、勇于超越”。同时,“以师为本”的重要意义是把学校看成是教师的学校,把教师当做学校的主人,校领导在工作中遇事会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诚恳接受他们的监督批评。此外,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广建教师成长平台,给他们用武之地,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充分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

(二)“以师为本”理念的践行

1.加强文化引领。每一个精英团队都有属于自己的团队文化,它是团队的精神旗帜,能熏染团队每一名成员的心灵、激发团队坚毅奋进的思想、引领团队向实现理想迈进。早在2006年,邯郸市第一中学就在学校、社会、学生家长等层面广泛展开教师文化内容的意见征集。之后,行政处室、校委会结合学校情况,对征集到的意见经过慎重分析、严谨提炼,最终确定为“三、四、五” 教师核心文化:三项“核心师德”,四大“职业素养”,五种“敬业精神”。核心文化的确立促使学校的每位教师都能自觉追求“居敬持志栽大木,立德树人用真功;循序致精育桃李,传道解惑慰平生”的育人精神。

2.促进学习研究。学校在促进教师学习进修的过程中,坚决落实“内修为主、外学为辅、专家引领、交流成长”的业务提升路线。例如:对外出学习、校内自修的教师提供经费保障;配给专项资金辅助教师购买专业课程图书;对每年新入职或调入学校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并为其指定师傅,拜师结对;每学期针对青年教师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联合兄弟学校乃至全省全国名校展开高效课堂论坛、同课异构活动;邀请省内外大学、中学、教科研单位、教育机构等各界知名专家到学校“名师讲堂”举办讲座等。

3.形成评价合力。学校构建了教师考核“四评”机制,即“学生评教、家长评教、教师互评、学校考核”。

首先,每学期从学校到年级、再到各学科组多个层面,分别按照不同的级部序列,组织学生开展座谈会,并让学生在全校范围内全科进行“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评选。其次,通过班级推荐、层层筛选成立家长委员会,协调各科室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学校的成员会对教师进行听课、评课。再次,贯穿每学期始末,每个学科组都会认真组织每位教师进行不同轮次的说课、听课、评课活动;期末学科组组织本组内所有教师述职述廉,并在校园网上和线下互评,促使教师参与到评价体系中来。最后,依据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办法》《“3211”教学质量考评办法》,由教务处牵头、各年级密切配合,开展教师业务考试;由学校办公室组织,教育处、总务处、科研处等科室和各年级落实,完成每位教职员工的年终考核,实现学校对教师的评价。

通过以上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学校内部最终形成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合力。

4.注重榜样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是以他人为榜样,取长补短;一是将自己勇于做榜样,激励自我。学校“1+2+3+4”的机制就是多年来探索建构的一个激励体系。

“1”是“恩师奖”。该奖项是一个由校友捐资专门用于奖励母校优秀教师的奖项,是对学校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业绩斐然、影响深远教师颁发的最高荣誉奖。“2”是组建“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两个系列工作室。每个系列工作室需结合实际制定制度,明确对工作室的任务和要求;每个工作室需采取多种“磨课”形式打造精品课,需开展不同级别的科研课题研究并保证顺利结题,最终还需把每个工作室的成果运用到学校的实际教育教学中来。“3”是举办“班主任节”“教师节”“教科研节”。2007年以来,学校在每年5月份、12月份适时分别举办“班主任节”和“教科研节”,并配合国家法定的“教师节”,对教育教学中业绩突出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这三个节日的丰富活动,既激发了全校教师的潜能,又营造了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4”是实施“功勋教师”“名师”“青优”“新秀”等 “四大工程”建设。“四大工程”建设使不同年龄段、不同梯队的教师都有了奋斗的动力,不仅能提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而且能激发其更高的工作热情。

三、以“幸福课堂”打造全寄宿制高中教学的有效模式

(一)以学生为关键主体的课堂理念

学校坚持“生本”核心的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出了“两导一点三自主”课堂教学理念。“两导”即教师应当做好“导演”角色、完成“导航”任务;“一点”即教师要及时准确“点拨”;“三自主”是从学生层面界定,要求学生在课前、课上、课后分别切实做到 “自主预习”“自主交流”“自主反思”。学校以该课堂教学理念为指导,进一步提出课堂教学“四要点”,即以学论教、明确目标、师生互动、讲练结合。

1.确立“以学论教、明确目标”的理念。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以学论教”中的“学”,就是指“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要首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学。要想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情况,首先需要教师每天及时批改作业,认真进行日测、限时练、周测、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的命题与严格批阅,还要细心留意学生在课堂内外暴露出的问题。其次需要教师综合以上信息,理性分析,最终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定教学流程。“明确目标”,是指明确各种课型全部课堂的教学目标:本节课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环节进程安排。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基礎上明确教学目标,才能厘清教学活动,实现高效课堂。

2.“师生互动、讲练结合”,落实过程,强调效果。确保学生主体地位,根本举措是贯彻“师生互动,讲练结合”。在此过程中,学校要求教师把备课和教研紧密结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准确设计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的问题,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与此同时,教师需要适时给予点拨、激励,从而让每一个学生有获得感、成就感。 如此才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巩固、熟练对方法的运用。经过长期的实践与研究,现如今,学校教师们都能结合“学”情,筛选与学生所学知识难易相当的习题,进而编排成不同类型的方案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逐步体会知识的内涵、感悟学习方法的魅力。

(二)以学情为重要引导的学科教研

课堂决定教学质量,而教研决定课堂水平。要达成课堂教学的高水平,必须从教研开始,因为改善教研、提升教研的水平,能有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学校推行“一课一研”,即以学情——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为引导,每节课前学科组集中组织全体学科教师进行一次教学研究,以此为增强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奠定基础。为此,学校实行了学科教研深化“四化”改革。

首先,教研团队分工化:学校要求每个学科组由组长负责,将本学科教师分成2至4人一组,从而形成几个教研小组,并明确小组负责人,改变主研人单兵作战的模式。其次,教研内容单元化、教研成果系统化:由组长负责,按知识、章节、单元分配给各个教研小组。教研小组要结合教材、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等深入系统地研究本章节及单元的考点、历年高考真题、教辅资料等,然后分课时制作教案、作业、限时练、周测试卷及月考试题等,使教研成果系统化。最后,教研考核数据化:一是通过学科组对每个教研小组进行考评,针对“六必讲一明确”(教学课题必讲,教学目标必讲,教学要点必讲,提问学生的问题必讲,师生互动的方式必讲,课堂训练题和作业必讲)的落实情况、教研成果、参与者是否有收获等方面进行打分;二是让学生对教研小组的课堂落实情况、学案制作、考试命题等情况进行打分,全面检测教研小组的教研成果;三是通过教研录像三级打分(学校领导、年级工作组和中心组)对学科教研进行评价;四是通过大考后学生单元模块得分率进行考评,对各教研小组进行排名;五是年级工作组随机听各学科教研,根据教研情况进行打分。这五项得分是教研考评数据化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三)以听课为主要形式的教学交流

1.实现校内学科“全员听课”的常态化。推行“全员优质课”,就是要求教务处、年级对一整学年各学科优质课的实施情况进行统筹安排,使各年龄段教师均有机会在本学科组进行课型展示。同时,将“全员优质课”与全员教师参加评比的“名师展示课”“优秀青年教师课”“教坛新秀汇报课”“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评比课”相结合,按照课堂教学“四要点”要求,引导听课教师们对展示教师进行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

2.实现兄弟名校“同课异构”的常态化。加强与河北省内外兄弟学校的联系,通过“京津冀高中名校联合体”、省“五个一”名校联盟、晋冀鲁豫苏浙六省名校联谊会、晋冀鲁豫四省名校联谊会等组织,定期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天津耀华中学、石家庄市第一中学、唐山市第一中学、济南市历城区第二中学等联合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在展示各校课堂教学有效模式和管理心得的同时,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四)以学科竞赛和自主招生为主攻方向的特色培养

首先,学科竞赛。学校面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全国五大学科竞赛开展专业教学,坚持学科竞赛“三年一体化”的培养思路,由高考研究室統一协调,各年级自主安排,在配强师资的基础上,坚持将自主授课、邀请专家来校讲学、组织学生外出集训、增强校际交流相结合,以加强竞赛教练员队伍的建设、科学规划各年级学科竞赛教学,最终不断提高学科竞赛教学和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其次,自主招生。在自主招生方面,学校积极对接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知名高校,通过校园“大学节”、高招咨询会、邀请高校专家来校讲座、组织学生赴高校游学及参加各类学科营活动等形式,加强与高校的交流、合作,并做好自主招生动员、自主招生笔试和面试培训工作,为优秀学生升入全国重点大学提供有力支撑。

四、以“幸福教育”唤醒全寄宿制高中学生的成长自觉

(一)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

1.构建以“五·十”为核心的学生文化。在“一切为了生命的幸福成长”的学校精神的指导下,经过师生、家长的推选,学校构建了以“五·十”为核心的学生文化。“五”,即“诚实”“勤奋”“自信”“责任”“感恩”五项学生“核心品格”;“十”,即养成教育“十学会”(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做事,学会自律,学会文明,学会礼貌,学会交往,学会追求)。

2.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文明习惯养成。学校举办“中学生业余党校”,引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学校积极发挥教育处、团委、年级、学生会的作用,加强对学生文明行为的督导和检查,并重点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每周四的德育报告会、不同年级的示范班会等,举办“文明先行周”、“向国旗敬礼”签名、“网上祭英烈”等活动。

(二)开展健康的生命教育

经过学校多年的实践,形成了完善的生命教育工作机制。学校以“启迪生命智慧,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绽放生命光彩”为基本教育理念;以课程建设为根基;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生命教育专题活动为载体,面向教师、学生和家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通过设立“生命教育专题月”、成立“心梦飞扬”心理社团、开设“生命氧吧”网络咨询平台、编写校本教材、组织DV大赛、观看生命教育影片等活动,将生命教育与生涯规划、德育实践、课堂教学相结合。在活动中,我们教育学生要学会理解生命、珍爱生命,进而激发生命潜能、绽放生命光彩。

(三)举办多彩的社团活动

1.强化“名家”示范引领。自2013年以来,学校每月都会举办一次“名师大讲堂”,诚挚邀请著名中国原驻也门大使刘登林先生,清华大学周远翔教授,导弹火箭专家、国家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教授等50余名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翘楚与学生零距离交流。这些“名家”的风采和学识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进取心,激发了学生求知和探究的热情。

2.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为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与专业机构开展合作,成立了“机器人运动协会”;与全国知名学校联合,开展了“模拟联合国”大赛;以语文学科中心组为主力,引导学生成立了“诗词楹联协会”,并指导学生会在不同年级设立“文学社”“话剧社”,举办“放歌春天”全国诗歌创作吟诵大赛;以奥赛金牌教练为核心,选拔具有科研潜质的学生组建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信息技术学科兴趣小组。经过学校统筹安排、各社团科学协作,学校还定期举办了校园节庆和文体竞技活动。比如由科研处牵头,每年如期举办的“科技文化艺术节”;由教育处、体卫处在每年春秋两季联合举办的“体育节”等。

3.激励学生个性发展。学校在开足、开齐体艺课程,举办篮球赛、足球赛、拔河比赛等体艺活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艺术创作,培养其掌握一项终生锻炼的体育技能和艺术爱好的兴趣。同时,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开设有足球、篮球、田径、乒乓球等10余个学生特长教学项目,既实现了与重点高校特长生选拔的有效接轨,又激励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实施科学的评价机制

1.开展以班级为对象的团队评价。学校以校规和班规为尺度,以班级为评价对象,以学习、纪律、卫生为维度,综合教育处、年级、学生会的检查评分,科学评价每周班级团队的综合表现,并评选出“升旗班”,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开展以“做人、做学问”为重点的阶段性个体评价。学校重视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坚持每次周测班内表扬,每次月考年级多层面表彰,从而营造“星满校园”的氛围。此外,学校会在期中颁发“优秀学子、勇士、自强不息奖学金”。如今,这些阶段性的个体评价活动不仅形成了规范有效的全员表彰机制,而且激发了每个学生的顽强拼搏意识和锐意进取精神。

3.开展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为正面激励学生,直观体现对他们核心素养养成的认可鼓励,学校设定了体系完善的奖、助学金奖励机制,主要由历届校友、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全校教职工自觉无偿赞助或募捐。在此基础上,学校会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品行优秀的个人,设立“校友奖”“勇士奖学金”“正德基金奖”等奖、助学项目。同时,学校深化了每月的“星满校园”评选。学校依据教育处、教务处规定,结合年级制定的评选条件,通过每个班级每月的量化考评,由全班同学选举本班的各类“明星”。这些“明星”包括:侧重于学习方面的优秀、进步、纪律之星;侧重于品德方面的诚实、勤奋、自信、责任、感恩之星。除此之外,学校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每学期的“优秀班集体”“三好优干”“十佳班长”等评选活动。

参考文献:

[1]薛小安.寄宿制重点高中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2]汪颖华.呼和浩特市寄宿制高中管理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3]董树梅.城市寄宿制小学“热”的原因探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5,(02).

[4]邱   耿.对我国农村寄宿制中学发展的教育学思考[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5]王昕雄.上海市寄宿制高级中学办学效益的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02).

[6]张欣童.“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工程”分析及建议[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7]李丽娟.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现状及培养良好行为的策略[J],学周刊,2016,(11).

猜你喜欢

学生成长个性发展生命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挖掘语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在自主管理中分享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教师的“勤”与“懒”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