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

2020-06-19郭鹏飞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校

郭鹏飞

摘 要:高校思政教学课程改革在融入文化多元化背景中形成了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和谐氛围。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课程在改革的进程中孕育并面临着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与艰辛挑战。本文将从文化多元化的共性特征为切入点,探析对于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相关观点及提出相关理解与建议,积极推动、参与到高校思政教学改革中来。

关键词:文化多元化 高校 思政教学改革

一、结合文化多元化“多元共存、和而不同、融合创新、长期稳定”的共性特征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课程改革

文化多元化“多元共存、和而不同、融合创新、长期稳定”的共性特征不仅满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课程多维度、全方面的改革发展需求,更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课程改革提供了结合文化多元化的融合创新思维,思考、整合践行的有效实现途径。

本着“育人铸魂、立德树人”的根本传统,在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应以开放、吸纳、动态、融合、包容、整合、贯穿、转换应用的学习态度来响应、参与、提炼到文化多元化背景中来。积极展开合理渠道、优化资源类的相关主题交流活动形式、提升综合沟通能力、实效传播途径为融合创新到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学习、解读、转化、应用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践行之路

对于政治性及学理性的改革引导方式的合理展开,引导高校学生用强大的真理力量,说服高校学生要以彻底的思想理论,回应高校学生要以透彻的学理逻辑分析。坚持价值性及知识性的传导意义,寓于知识传授之中引导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的价值性和事实科学的知识性传导。坚持建设性及批判性的意识形态,直面思潮及观点,以主流意识形态来传导。坚持统一性及多样性的教学改革属性,采取因材施教、因时制宜、又因地制宜的多样性统一;教学目标、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方面的落实统一。坚持理论性及实践性的结合并普及,全面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服务国家。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起来,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用科学理论培养教育。坚持主导性及主体性的特点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同时加大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高校教师在思政教学中起到主导性作用。坚持灌输性及启发性的启发方式,注重高校学生的启发教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在不断引导、启发中让学生自发地找到并得出结论。坚持显性教育及隐性教育的思政改革路径,高校思政课毫无疑问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深度挖掘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的隐性教育资源,全面整理、细致分类、重点提炼,优化高校思政教学中的隐性教育资源,坚持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三、推动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打造学生爱学想听的“热门课”,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1.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思想政治教学课程是以“育人铸魂、立德树人”为核心发展观,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积极、乐观、向上的价值理念;明辨是非并赋涵养的道德观念;树立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人生观;以学理透彻的启迪方式,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转化、应用。从“德、智、体、美、劳” 做到全方面、提升、认知,“身、心、灵”的健康成长,实效结合到文化多元化的時代背景的社会大环境中来。

2.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应多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增强具有故事性、亲和力、传导性、社会热点型的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为部分选题,积极打造高校学生们感兴趣、爱学想听的“热门课”。主要发挥出高校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意识,高校教师正确起到主导性教学作用。启发高校学生“多动脑、勤思考、广参与”的方式,鼓励高校学生“多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互动式主观参与的教学模式。推动高校思政教学改革,责任在校内也在校外,功夫在课上也在课下。主动作为、改革创新,认真贯彻、落实“八个统一”的要求,对推进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应多元归一、取长补短、合理转化应用。

1.“多元归一”的主旋律引领高校思政教学改革

文化多元化形成的全球化影响,归根是一种多维融合后所形成的全新思维逻辑及引导方式,其中蕴含的含义也是多层次的。因此,在“多元归一”后提炼出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以教育为核心主旋律,引领着从一元式到多元式思考方式的递进与进阶。

2.不断优化教师、学生、教学工具教材等方面的结构构成。

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应“多元归一、取长补短、合理转化应用”积极响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情的真实需求,为祖国的未来及人才培养,建立起完善统一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师、学生、教学工具教材等方面的结构构成。填充及精进教学案例分享、参与式教学案例全程分析、总结性归类建档、教师与学生的观点及理解分开收纳,真正做到“多元归一、取长补短、合理转化应用”。

3.形成“寓教于乐”生动、形象、欢愉的教学方式。

正确引导高校学生有序理解、接受、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寓教于乐”生动、形象、欢愉的教学方式。缓解师生以往宣贯式的教学分离的大教育环境形成的压力,从思想的根源上认真对待、深刻认知,从而传导到高校学生日常的行为方式巩固已构成的和谐社会环境。

结语

向教学改革创新要动力,融入文化多元化需要与时俱进,抓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合理的提炼出融入后产生的相关矛盾、冲突、渗透、吸收、融合文化多元化的相应元素及思想观点,认真学习落实“育人铸魂、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到高校思政教学改革中。

参考文献

[1]王爱兰,常宝红.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与建议[J].青春岁月,2011(16):150-151.

[2]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牢牢坚持八个“相统一”.光明网—理论频道[引用日期2019-03-24]

[3]李春生.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之探析[J].青年文学家(教育论丛),2012(35):97.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