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文化馆改革创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020-06-19王静

神州·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文化馆创新

王静

摘要: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刻不容缓,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的主阵地,对于推动公共服务文化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的创新体制,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打造特色文化亮点,进而创建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公共文化体系。

关键词:文化馆;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就是利用各种场所和手段进行文化服务,以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得到有效实现。而文化馆正是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事业单位。这就决定了文化馆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我们必须看到,在当今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经济社会正呈现出加速变迁的趋势。人们的生活方式、就业方式、价值观念,利益关系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如果文化馆仍墨守成规地对待群众文化工作,就有可能满足不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有可能被其它文化所吞没。因此,作为文化馆工作人员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面向时代,立足现实,以发展的眼光,用创新的思维来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创新体制、增强活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回顾文化馆的发展历程,正是一部创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历史。在建国前,解放区的群众文化机构率先以老百姓耳熟能详、通俗易懂的新知识、新形式、组织群众学习识字,演出文艺节目,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唤起民众反抗封建争取自由的民主意识。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馆又以新的文艺手段配合党和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文化馆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不断开动脑筋,用新颖独特的艺术手段,为百姓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服务,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可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国际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激荡,群文领域出现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的现状。因此,作为始终以创新手段推进文化服务的文化馆,更应该以新的思维方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首先,为了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群众文化事业的重心要下移到社区(村),把有能力、懂业务的群文工作者放到最基层的社区(村)去工作,因为社区(村)才是文化工作者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同时政府要加大社区和村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资力度,在社区(村)建立公益性文化活动中心和图书馆,每个社区(村)工作人员不能少于2人。改革后的文化馆既是群众的文化娱乐中心、辅导中心、理论研究中心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文化产业的创意中心。

二、创新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助推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创新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就是运用新颖、独特的方式方法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也就是说,我们在制定文化活动方案时,以党的创新理论为依据,开动脑筋,拓宽思路,制定出符合时代,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新颖独特的文化产品。当然,这种新颖独特的文化产品,并非信手拈来,而是需要我们群文工作者从生活实践中顿悟,从长期生活积累中获得灵感,从老百姓的眼神里得到直觉。这就要求我们不但业务精、作风正、还必须具备创新才能。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因此,我们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必须树立创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投身创新实践,提高创新能力。当然,我们不能盲目地创新,我们要根据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以及群众对文化的新要求,通过联想,想象创造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我们在搞活动之前,首先要考虑一个“新”字。只有我们的活动具有新意,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才能在舜息万变的经济社会中“以变应变”,才能突破习以为常的老套路、老框架,创造出多姿多彩,新颖独特,暖人心,得人心,稳人心,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三、打造特色文化亮点,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所谓“打造特色文化亮点”就是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挖掘传统文化底蕴,培养拔尖人才、组成特色队伍,更便捷、更丰富、更高品质地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首先我们要从社区居民最关心的热点入手,挨门逐户地对社区内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年龄、职业身份、生活習惯等进行登记造册,然后根据每个人的特长、爱好、需求成立各类队伍,加以辅导提高、配送相关乐器、服装和用品。如喜欢唱歌的,我们动员他们参加“社区合唱队”;喜欢跳舞的,我们动员他们参加“社区舞蹈队”……。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动员社区里的老教师、老艺人、老医生、老作家…,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在社区建立“科普角”“读书角”“健身角”“故事角”“社区文艺创作角”等多姿多彩的角落文化,形成大活动与小活动相结合,日常活动与节日活动相呼应,天天有歌舞,日日展新容,让整个社区到处都渗透着欢乐和谐的文化氛围。让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公共文化权益的实现,文化需求的满足。

四、建公共文化传播体系,提升公共文化信息服务

文化馆在着力打造文化活动品牌,确保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的同时,要加快完善公共文化传播体系建设,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快捷便利传播,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通过建立文化数据库向国内外传播中国先进的特色文化、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助推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走出国门。同时我们还可通过实施数字文化工程建设,采用电子图书,电子科技光碟,数字电视节目等手段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动文化、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总之,创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能前怕狼后怕虎,要看准时机,大胆实施。丹麦哲学家布里丹有过一则寓言:一头小驴在枯黄的草原上好不容易找到两堆青草,却由于下不了决心先吃哪一堆好,结果转来转去在长时间选择和徘徊中饿死。它告诉我们一旦有了好的想法必须以果敢的决断将其付与行动,创新才能成功。以上观点,为本人一孔之见,但我相信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一定会创建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公共文化体系。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文化馆创新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