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06-19李海波杨凌燕
李海波?杨凌燕
摘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发生的显著的变化。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如思想重视不足,存在应付心理;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缺乏实践操作,不能学以致用;课件过于花哨,冲淡教学效果。解决这些问题,应转变教学观念,摆脱认识误区;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教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称《标准》)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标准》颁布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师教学行为更加主动,学生学习方式更加多元,课堂教学更有活力。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具有超强的实践性。因此,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实践操作等方面還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对策,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思想重视不足,存在应付心理
我们在2019年7月至12月,通过对5位高中教师的访谈和对20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观察发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重视不足,应付敷衍的问题。学校、教师、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思想重视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表现在学校层面的课程设置上。由于高考不考信息技术课程,大部分学校对待该课程的态度是“说起来主要,做起来不要。”学校重视的是数学、语文以及外语等高考考试的学科,轻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甚至将计算机课程学习的时间分配给了高考的科目。
其次表现在教师教学上。受到学校对待信息技术课程态度的影响,一些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不能够正确理解本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将计算机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的“附加产品”,对计算机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出现教师不备课、学生在计算机课堂上学习数学、语文、英语的现象。
再次表现在学生学习上。由于教师应付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学生也不认真对待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又由于高中生课业负担沉重,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把计算机课看作是一种“放松课”,或把计算机课程看成是一种娱乐的学科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学科,对计算机学习重视不够。
1.2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对20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观察发现,有16节课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传授——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师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授,用灌输的方式把抽象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不感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学生想要学习的一些基础软件的应用,教师讲解较少,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及使用方法,学生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用来聊天和游戏打发课堂学习,最终导致他们对信息技术课越来越疏远。
1.3缺乏实践操作,不能学以致用
众所周知,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学中要加强实践练习。如果没有充足的上机操作练习的机会和时间,学生就不能够对教师讲授的知识和方法很好的理解,虽然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暂时记住一应用的技巧和方法,但是,走出课堂后,他们很快就会忘记这些技巧和知识以及方法。
1.4课件过于花哨,冲淡教学效果
计算机技术的一大特点就是有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这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优势。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计算机技术也是这样,是一把“双刃剑”,适度应用,可以增强教学效果;过度应用,则物极必反。一些教师一味追求课件的视觉效果,将课件制作的很花哨,虽然达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但是却影响了教学效果。
2.解决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问题的对策
上述问题,极大影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效果,必须加以解决。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2.1转变教学观念,摆脱认识误区
“观念决定行为”,解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问题,学校和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历史、作用、优势,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学校,要加强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课程时间等在内的教学过程管理,引导学生在广泛复杂的网络世界里筛选和提炼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的作用不只是打游戏和社交,还有丰富的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提高学习效率。
2.2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标准》的教学建议要求:“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根据这些要求,首先,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营造好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其次,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教师还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学习以及情境创设等等,使高中学生主动提升技术素养。
2.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例如在学习 excel 制作的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制作一份个人课程表,表格中对于不同的学科内容加入不同背景颜色和底纹,另外对于某些课程设置课程知识内容的连接等。教师还要重视加大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比重,给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