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策略探讨
2020-06-19韦琼
韦琼
摘要:体育大课间活动属于小学体育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勇敢拼搏的精神,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体育大课间活动必须要多样化,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的进行课外运动。但是根据目前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而言,体育大课间活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大课间活动的发展。对此,本文将以开展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现状以及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使体育大课间活动成为学生锻炼身体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应对策略
体育大课间活动可以有效的调节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小学生在一天的学习中劳逸结合,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以及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还能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一、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现状
1.1教育部门和学校不重视
由于农村小学资金不足,场地、基础设施等不完善,一些学校甚至没有多余的资金去购买体育器材,修缮体育场地和无法给学生配置完整的体育器材,进而导致一些体育活动也无法很好的开展,这些问题非常不利于开展农村体育大课间活动。加上学校的规模逐渐扩大,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便出现了人多活动场地有限,体育器材不足等情况。另外,还有一些体育器材过于陈旧,学校也没有多余的资金进行更换。凡此种种,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1]。
1.2大课间活动基本上以课间操为主
体育大课间活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秩序性。由于各学校的不同情况,所开展的方式也大不相同。但仍然有一些农村学校未能正确的认识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重要性,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和校际差异非常明显。另外,还有一些农村小学依然坚持着传统大课间活动的模式,如跑步、眼保健操等,活动形式非常的单一无趣,内容空洞,无法很好的调动小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很难培养小学生对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和对体育技能的掌握。
1.3管理制度缺乏合理性和规范性
农村小学在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以及管理上相对薄弱。部分学校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缺乏一定的认知,对活动内容、形式、评价制度等均不完善,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规范性。而且未能结合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特点进行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导致师生对该活动缺乏兴趣,难以调动师生的参与性,也无法达到较好的活动效果。
二、开展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具体策略
2.1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大课间的活动内容
由于农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特别多,而且还会随着他们所接触的事物而发生新的改变。对此,教师在组织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出相对应的运动项目,确保大课间的活动能够获得小学生的关注,进而使农村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形成正确的“科学锻炼”的意识。如体育教师可以先整理出学生喜欢的运动,如篮球、足球、乒乓球、跳绳等,而且还有一部分学生希望在大课间活动中适当的融入一些体育游戏,而不是单一的跑步、跳广播体操等。对此,体育教师应当吸取学生所提出比较适合的建议并实行,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得到相应的运动锻炼。
2.2恰当的把控运动的强度
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强度太高或太低都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很大程度会消磨学生的运动热情和兴趣,最终导致学生抵触、排斥大课间的活动。而且,体育活动与其他一些文化课程不一样,若是运动量过大,那么会出现无法保护小学生身体健康和损伤小学生身体的情况。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大课间活动时,需要恰当的把控活动强度,循序渐进的提升小学生的身体情况,让小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课间活动对于提升自身身体健康、发育等促进作用。如大课间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长跑训练时,便有一些学生反应他们无法很好的完成长跑运动,每次都是咬牙完成,而且在跑完后还会非常的疲惫、无力,在之后的课堂学习中无法很快的集中注意力。此时,便需要体育教师调整大课间跑步计划,用长跑测试活动来检测小学生的田径水平,然后根据每位同学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长跑任务,这样不仅减轻了小学生对长跑的恐惧,还能确保每位小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都能积极的参与到长跑中[2]。当然,每位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耐力等都不是静止不变的。所以需要体育教师每隔一个月便为小学生检测一次,进而调整学生在大课间长跑训练的强度。
2.3教师及时进行指导,优化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农村小学中,体育教师一般都是统一安排小学生進行学习大课间的运动项目,之后便不管学生的完成情况,就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大课间训练。但是,小学生的记忆水平和运动能力不高,无法一直保持正确、规范的运动动作。若是教师放之不管,那么不仅无法提升小学生的运动能力,而且还会出现小学生由于错误动作而造成肌肉拉伤等情况。所以,在进行体育大课间活动时,体育教师必须要在场,而且还要加强巡视,发现有不规范的动作时,需要及时的进行指导;还有一些小学生想着偷懒便简化体操动作,只是随便的伸伸手,踢踢腿,应付应付便完事,此时,体育教师便需要及时的进行纠正,强调正确的体操动作[3]。还有一些学生忘记了动作,体育教师也需要立即赶到学生身边进行辅导。另外,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在大课间活动的表现情况记录下来,将评价等纳入到期末整合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重视大课间的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体育大课间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小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在进行大课间活动时,教师需要创新大课间的运动项目,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小学生不怕苦,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另外,教师最好也能参与其中,这样对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之间构建良好的友谊等有利无害。
参考文献:
[1]杨露霞.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有效性探索[J].人文之友,2019(15):233-233.
[2]徐帅锋.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对策[J].名师在线,2019(2):87-88.
[3]张晓红.阳光体育背景下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改革的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9(17):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