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0-06-19任万忠
任万忠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稳步推进,我国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这就意味着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语言文字教育工作者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贡献一份力量。在下文中,笔者将从积累文言词汇和文学常识,掌握断句技巧以及通过分析意象把握文章情感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实践分析
尽管现代文已经占据文学的主流,但是文言文的应用于研究仍旧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尤其文言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通过领略文言文的外在雅致飘逸和内在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文化是需要精雕细筑的。
一、积累文言词汇和文学常识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
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截然不同,前者强调学生能够读通文章,而后者强调学生要能够读懂文章。学生在现代文阅读过程中不会因为一两个词语的陌生而导致整个段落的“失控”,而在文言文阅读过程中一两个词语的陌生很可能导致学生对于文章发展方向的判断错误。因此,文言文阅读比现代文阅读更需要积累。
教师在开展文言文阅读教学之前要进行一系列准备活动,利用每天的课前准备时间要求学生理解记忆一定量的文言词汇。这些文言词汇可以是教师提供的,也可以是学生自行搜集整理的,教师要确保学生完成每日的积累任务。其次,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要增设中华传统文化了解环节,通过教师整理搜集的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风俗习惯以及文学典故。文言词汇和古典文学常识的积累是文言文阅读的先决条件。如果学生积累的文言词汇不够多,了解掌握的古典文学常识不够用,那么任何的阅读技巧和策略都是无稽之谈。例如,教师在讲解诸葛亮的《诫子书》时,其中“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一句让很多学生感到费解。部分学生对于文言词汇积累不到位,对于淫慢一词了解认识不准确。学生片面的认为淫慢指的是纵情于声色,只考虑了淫一字的解释而忽略了慢的释义,本质上该句是指纵情于声色且对待工作生活消极怠慢就不能励精图治,做事草率喜欢冒险就不能修身养性。学生因为积累不足导致解读文言文过程中丢失了关键信息,而错失得分点。只有学生积累足够的文言词汇和掌握足够的文学常识才能真正打开文言文阅读的大门。
二、懂得断句,把握文章主体结构和内容
古人用文言文写作是不使用标点符号的,教材上的文言文所带有的标点符号是为了简化学生阅读和理解而添加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时在学生文言词汇和文学常识积累足够厚,要教导学生掌握断句的技巧和方法。毕竟,学生在接触课外文言文时其有可能是不带有标点符号的。教师通过训练学生教导学生学会断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感、语气助词以及语法结构进行断句,这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现代文阅读功底。古代经典《礼记·学记》上记载:“一年视离经辨志”,意思是学生入学一年之后就要掌握断句和辨解语句内容了。教师通过训练学生的语感以及提升学生对于语气助词和语法结构的判断来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周敦颐所作的《爱莲说》时,文中有这样一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教师可以将该句中所有的标点符号全部去掉,然后引导学生使用语感等方法进行断句,并随机抽取学生进行课堂展示。根据语气助词断句法则来分析,予独这一词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指唯独我。因此,强烈语气助词之后可以断句,而接下来的爱莲之不需要断句,尽管之、乎、者、也等虚词之后往往是断句处。但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此处的“之”发挥的是“的”的作用起到助词的作用,是为了修饰或者表示所属的含义。而本句中,作者真是要夸赞莲的“出淤泥而不染……”因此此处无需断句。教师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引导学生进行断句,不仅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提高了学生语文语法认知水平。
三、解读意象,探寻文章的情感内涵
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也有共同之处,两者都需要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感情。部分学生感觉到文言文阅读中涉及到情感分析的内容较小,而忽略了文章情感的把控,实则不然。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语文学科素养不高,因此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教材上所选的文言文大致都为说明文和人物传记。这两种题材文言文中心思想情感十分明确,对于学生理解把控文言文影响较弱,但是不能因此忽略了情感分析。
文言文的情感分析主要通过意象来判断,这一点与诗词鉴赏有些许的关联。作者在创作文言文过程中习惯使用一些意象,如同古代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也习惯于使用意象并辅以文学典故的衬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言文中作者所使用的意象来判断作者创作时的情感所在。教师可以将自己搜集整理的意象代指分享给学生,要求学生理解之后记忆,因此文言文阅读经常会用到。鱼代指自由、舒适,孤雁代指思念和孤独,瘦马代指奔波和劳苦,鸿鹄代指理想和追求等这些意象经常在文言文中出现,学生只需要理解并记忆之后就能顺利把握文章的主体情感。这有助于学生更準确把握文章主体内容和重点词汇的解释。例如教师在讲解《记承天寺夜游》时,文章中多次出现月和竹柏等意象。联系到文章的题目,半夜出游一般指作者寂寞难耐才出游,而月色明亮暗示作者心情不错颇有兴致。到了承天寺找到张怀民之后,作者认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因为找到友人而欣喜,一边因为两人的闲闷而自嘲。学生通过分析作者这些意象判断出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乐观心态。通过意象来分析文章情感并不是绝对的,学生要根据文章具体内容结合意象综合分析。单纯的通过分析“孤立”的意象来判断文章主题情感是不准确的,因此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要强调文言文阅读赏析需要结合前后文。
参考文献:
[1]宁奇珍.初语教学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策略[J].语文教学之友,2020,39(05):36-38.
[2]杨二林.浅谈文言文教学的创新[J].甘肃教育,2020 (0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