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诗意”点亮课堂

2020-06-19王洋

神州·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翠翠边城诗意

王洋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但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高中语文课堂的人文底蕴日益流失,主要表现为目的的功利性、内容的局限性、形式的模式化、手段的形式化。作家王开岭在谈到语文的使命时提出“一个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和审美,其人格和心性的塑造,其内心浪漫和诗意的诞生……这些任务,一直是由一门叫‘语文的课来默默承担的。”“诗意”是语文人文性的魅力所在,但这也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所缺失的。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使课堂的诗意荡然无存。面对当下浮躁、功利的语文教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发出了内心的呼唤:“我有一个语文梦: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诗意的存在。”他的呼唤、他的梦想又何尝不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内心深处的声音。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语文教育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教育盛况,其中特级教师董一菲提出的“诗意语文”既结合了教师的一线教学经验,又符合语文教育教学的规律,为语文课程改革打开了一扇窗,也给贫瘠的语文课堂带来生机与希望。

(一)创设诗意的教学情境

诗意是语文的本色,一堂优质的语文课就是一首“诗”,涵盖的不只是可供吟诵的文本,更是课堂中闪现的灵感、激荡的情感和绽放的生命。语文教学“诗意”的实现,不只是诗歌专题的教学任务。在其他专题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诗意的教学情境来增添课堂的诗意。如特级教师董一菲在教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五册的《边城》时,特别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古老的湘西,同样古老的沅水悠悠流淌,流过沈从文的童年,流过他心中的桃源。这里的白云清风,覆盖着一个人类远古的沉沉大梦。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边城,那是古风犹存的童谣,那是美善同源的人性之歌。面对文学重镇《边城》我们只能通过它的云蒸霞蔚一睹它的风采。”董老师用这样一段极富诗情的导入,把学生引入那遥远美丽的边城,濡染了性灵,使课堂变得温润。正如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所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教师诗意教学情境的创设正是一种呼唤和引导,是“诗意”课堂的奠基。

(二)巧用课堂语言,渗透诗意

语文课堂的实质是对话,教师的教学语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无论是导入语、过渡语、结束语,还是在师生互动中的点拨与评价,教师都可以通过智慧灵动的语言使课堂呈现盎然的诗意。董老师擅长用精美灵动的语言来还原文本浓郁的语文味,如在《边城》的课堂教学中,“翠翠有一个天籁般美丽的名字,她有着十五岁的花样年华;她有一个为爱而死,飞扬着生命的母亲;她有一个爱她、她爱,与她相依为命的白发爷爷;她有一个爱她,为她闯滩而死的天保;她有一个爱她、她爱,为她不要碾坊的傩送;她有一个初雪无痕、美梦无痕的梦幻;她的生命因美丽曲折的误会而精彩滟滟,她有过雁过、风过、云过、雨过的甜蜜的忧愁。湘西的這一方水土养育了美的惊魂——翠翠,翠翠是自然的女儿,青春的女儿,水的女儿,城的女儿。翠翠有着千种美丽,万种风情。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谈翠翠之美。”董老师通过诗意的引导,引领学生积极投入文本的阅读中,并在自我体验、品悟的基础上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使课堂成为流淌着诗情余韵的海洋。

(三)通过个性化解读来捕捉文本中的诗意因子

从何处去捕捉文本的诗意因子?我想可从文本的空白处、虚实处、细节处及隐性信息处。语文课堂诗意的流失,与教师在文本解读中的“过程倒置”、“有人无己”、“重心失当”及“僵化少变”等有着密切关联。教师只有通过深入的、个性化的解读才能真正唤醒课堂的诗意。个性化解读可以通过对物象的深入分析,也可以从文本语言的丰富层次中挖掘深藏的温度、力量、节奏和情感。董老师非常推崇俄罗斯画家列宾的观点“色彩即思想”,在教学中开设“古诗色彩鉴赏”专题,引领学生在缤纷色彩中品鉴诗文。如在教授《李贺诗中的色彩》一课时,引导学生通过色彩来把握诗人的情感流转,不仅使学生关注到李贺诗歌作品中的瑰丽色彩,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作品的内涵,也让学生领略了诗词及语文的美。不仅如此,她认为通过色彩来解读文本,同样适用于小说教学。在沈从文《边城》的教学中,董老师同样通过色彩来解读人物的性格,把翠翠与虎耳草、青萍关联,抓住了人物名字“翠翠”中的那抹鲜嫩清新的春色,同时也把握住了人物个性中的纯真与天然。董老师通过对文本透彻精致的个性化解读,让学生徜徉在文学的世界里,尽情享受课堂中诗意的光芒。

当语文工具与人文的天平逐渐倾斜时,当我们逐渐迷失在机械训练的课堂教学中时,当课堂日益机械、沉闷和程式化时,当实用价值冲淡了精神享受时,我们的课堂急需诗意的回归。正如董老师所言,“课堂永远是我们传播诗情画意的主阵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只有在课堂这片土地上播撒“诗意”的种子,用诗心去唤醒诗心,才能收获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诗意课堂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出更高的要求,期待教师以更远大的教育理想、更执着的追求、更高超的教育智慧来使课堂焕发无限生机。教师通过这样的语文课堂给学生诗意的眼睛、耳朵和心灵,去发现文字背后充溢的神采和生命,让知识与精神同构共生。

猜你喜欢

翠翠边城诗意
边城
诗意地栖居
翠翠的心事
初遇二老傩送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
被耽搁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