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思考
2020-06-19夏绍坤
夏绍坤
摘要:由于小学教育的改革发展,对小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视。随之小学数学教学也在逐渐的改革,其中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更好的结合教材知识与实际应用更是小学数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对此,本文以如何培养新时期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为重点,希望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都非常明显的一门学科。也正是因为数学这些特点,让小学生在学习中时常感到非常的困难,对数学中一些比较抽象、复杂的问题难以理解,长期以往,非常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导致对数学学习缺少兴趣,甚至会觉得数学学习是他们的负担,对数学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想要改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让学生爱上数学,便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源动力,进而转变学习态度,由被迫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所以,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1教学方法落后、单一
由于许多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进行教学时所采取的方式依旧是“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方法,只知道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对学习越来越厌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加减乘除的公式运算,教师只会让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其计算的规律,但大多数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根本不是真正的理解,只是一环套一环死板的数学知识,让一知半解的学生无法很好的进行接下来的数学学习[1]。而且小学数学课中,还会涉及到图形和图形面积等简单的计算知识,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所选择的工具也是非常简单的,如直尺和三角尺在黑板上画出需要学习的图形,然后让学生通过黑板上的图案进行了解图形的特点和形状,之后再死板的套入面积公式,让学生计算其面积便结束。这种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氛围变得单一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机械性地知识灌输成为了学生思维发展的束缚,最终的结果只会是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骤然下降,学习效率不佳,教师不知所以,家长担忧等情况。
1.2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排斥情绪
数学本身是一门复杂、抽象且思维运算能力较高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接受能力也处在基础阶段,加上如今小学数学课本内容所涉及的知识越来越复杂,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難度确实较大,这也导致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感到非常的吃力,学习效率很难提升[2]。但许多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学生无法提高数学效率是因为练习题做的太少,便在课外布置大量的练习题,想让学生恶补知识,希望通过增加数量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但结果却恰恰相反。一些学生对新知识没有完全消化,教师便布置大量的练习题,会让学生产生恐惧和反感,最终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的排斥,抵触情绪。这非常不利于小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严重者会让学生的心理留下阴影,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
二、新时期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2.1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会格外的有参与兴趣。对此,数学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特点,为其构建既符合教学内容又与实际生活比较相近的情境,将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带入到情境教学中,通过较为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3]。
例如:当教师讲解到《认识人民币》这个教学内容时,可以在讲台上随意的摆出几件商品,教师充当售货员并拿出几张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再选择几名学生扮演顾客,之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选择合适的人民币进行购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用找零或者学生购物互动让学生正确的认识人民币。通过构建情境教学的方式,不仅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还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2.2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新时期的到来,让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的定位也产生了一些改变,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慢慢的凸显出来。根据这样的教育特点,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为主,积极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在课堂中,给学生多预留一些空白时间,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在小组合作中学习,体会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
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这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给每一个小组发一个长方体的盒子并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公式。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将盒子剪开并分析每个面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3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设备导入新课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的方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因此,教师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直接导入式,改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以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方式导入新课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例如:《位置与方向》这课,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在大屏幕上展示三张难度不同的地图,并在每张地图的起点放一只小兔子,之后,教师进行提问:“同学们,现在小兔子迷路了,不知道回家的路了,你们能通过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帮小兔子找到回家的路吗?”通过这样的新课导入,既能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基础的了解,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结束语
根据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有一种积极的倾向,兴趣也是小学生学习新知识,认识新事物时,想要探究真理的一种正面动机[4]。兴趣对于学生学习而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对兴趣培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张梅贵.新时代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55-156.
[2]张艳.新时期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J].读天下(综合),2018(24):0009.
[3]姜羽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J].华夏教师,2018(01):40-41.
[4]卜建能.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