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如何融入职业教育的专业课

2020-06-19刘悦

神州·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专业课思政政治

刘悦

“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就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因此,思政内容融入各门专业课是职业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必然之路,

一、职业教育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的优势

(一)专业课老师与学生接触机会多,有时间优势

职业教育的专业课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就开设,年级越高,专业课程越多。一般来说,职业院校与专业课教师相关的课程占总学时的70%,这也说明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与专业课老师一起度过的,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一半以上的时间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显然很难把工作做好。而且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思政课每个学期只开设一门,周课时为2个课时,这样的时间量和专业课程相比,要做好思政教育确实在时间上就缺少了量的保证。

(二)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政教育有空间优势

专业课教师除了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外,还要承担实践指导、科研活动、毕业设计辅导和班主任管理等工作,他们可以在不同地点和学生进行更深入全面的沟通,因此具有空间优势。同时这些地点是比教室更适合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的地方,学生也会比在教室更容易说出心里的困惑,接受老师的教导,师生之间建立更融洽、更互信、效果更好的沟通。

(三)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政教育有专业优势

学生在参加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课程的时候,个人的思想品德等方面有什么问题,最容易暴露出来,被专业课教师发现。专业课教师由于对学生所学专业有深入的了解,结合专业要求,对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教育和引导,很容易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到点子上,因此就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收到显著效果。同时,思政课是全校通识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思政课老师的教学内容只能讲共性问题,不能讲专业的个性问题,专业课老师刚好中可以弥补思政课老师这方面的不足。

二、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课教师对自身是思政教育主体的意识淡薄

大多数专业课老师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思政理论课教師、学校党政干部、辅导员的责任,往往忽略了自身也是思政教育的主体。专业课教师主体意识的这种弱化,限制了其共同承担思政教育的功能。这种认识的片面性和狭隘性明显是忽略了职业教育专业课的职业性,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要求学校在培养学生时不仅要注重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因此,如果忽略了专业课教师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就会影响思政教育的效果;如果专业教师对自己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清楚,就会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反作用。因此,专业课教师必须与思政课老师联系起来,发挥专业课老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积极有效的向学生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专业课教师缺乏紧跟时代的系统的思政知识和有效的思政教育手段

专业课教师对思政知识的学习往往来自于大学时期,在后期的教学工作中很少对思政知识进行专业系统的学习,尤其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政知识。对新时代课程思政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缺乏统筹安排的策略。不知道如何把最新的思政理念和知识以什么样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有效的思政教育手段的缺乏导致面对学生出现德育困惑时常常措手不及。同时,由于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很大的区别,专业课教师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实际可行的操作路径,导致专业课教学的育人效果不佳。

(三)学校对专业课教师育人不够重视,无有效评价体系

我国职业教育教师能否评职称、能否晋升、能否提高待遇,发表文章或有项目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教学效果却很少被纳入其中,更别说德育教育的效果。并且目前部分领导对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只是在理论层面有所提及,但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实践性的进展,这直接导致学校对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和有效评价跟不上,使得专业课老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入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

三、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建议

(一)专业课教师转变观念,积极发挥思政教育主体地位的作用

专业课教师不仅要转变思政教育和自己没有关系的意识,还要认识到思政教育融入职业教育对专业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思政教育的融入可以丰富专业课的教学素材、创新教学方法、让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比如,笔者上《新闻采访》课程,讲到现场报道时,就给学生分析央视早期成功的现场直播报道——香港回归,分析完专业知识后,教师就顺势引入“一国两制”和香港目前的时势,让学生正确了解香港局势,对用“一国两制”的方法解决台港澳问题有一个深入的认识。由于结合了时事政治,学生非常感兴趣,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也丰富了教学素材。

(二)对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政教育培训

在信息化社会,学生接触信息的便捷性,社会思想的复杂性,无疑给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思政显得难度更大。同时,大多数专业课老师对思政知识的学习往往来自于大学时期,在后期的教学工作中基本很少进行专业系统的学习。因此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让专业课教师掌握与时俱进的思政知识就显得格外迫切。定期对专业课老师进行思政教育培训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尤其是如何将思政知识融入专业课知识的培训就更具有针对生。学校党委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将学习活动范围扩大到全体专兼职教师,教务处结合有效课堂建设,组织课程思政的示范教学等。而专业课教师也应该自觉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哲学、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职业素养等的学习,主动掌握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这不仅有利于化解学生遇到的道德困惑,还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学校要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从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

学校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立足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学生认知特点,精准设计教学内容、用心选择教学方法、科学制定评价标准,确保课程思政的实施成效。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思政之魂要统领,尤其是专业课程及实践类课程教学更应该把爱国主义、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引入教学,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重成才、轻成人”的问题,将课程思政贯彻到所有课程中;在教学目标上,教学的首要目标必须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觀和价值观的养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按照课程思政的新要求,在学知习技的同时,将个人理想与社会担当有机结合,让专业课同样承载正确的职业观、人才观;在教学内容上,思政的鲜活性要放大。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用正确的育人观来处理教材,将具有时代感的正能量内容引入课堂,放大思政工作的鲜活性,授业的同时注重传道,引导学生成人成才;最后,在教学评价上,要将育人置于教学工作首位,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这些内容必须成为评价的底线。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是对职业教育思政教育工作主渠道的有力补充,是学生思政教育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表率作用、育人作用及开发作用。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学识能力,加强与学生的联系,树立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配合思政课教师更好地完成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李黎,孙洋洋.“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初步检验[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9(1)

[3]杨吉.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

[4]冯曙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6):8-10.

[5]王阮芳.发挥高职院专业课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2015(13):108-109.

[6]谷金清,陈姜庆.隐性思政教育在专业课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

[7]王俊静.高校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专业课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