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

2020-06-19石晶

神州·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生参与歌唱教学欣赏教学

石晶

摘要:随着小学音乐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时代也赋予了音乐教育更为深刻的意义和价值,在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借助音乐课堂平台,利用音乐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小学音乐课堂的重中之重。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梳理课堂实践的问题,为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日常教学建议。

关键词:歌唱教学;欣赏教学;学生参与

对于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开展实践而言,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因而,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开展环节,必须严格遵照音乐教学内在规律,突出音乐教学的主体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具体到音乐教学环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在歌唱教学中加强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

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语言,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年龄和社会经验的局限,小学生感知抽象语言有一定的难度,这也决定了小学音乐课堂充满了探索性。小学生具有直观感受音乐鲜明的投入性特征,又具有非常强烈的向师性特征,因而老师对教材的演绎直接影响了小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小学音乐教材的感性色彩非常强烈,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体验感越强,对音乐形象的感受力也就更为丰富,能够充分的领略到音乐内涵的意蕴。

比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中,教唱歌曲《老牛和小羊》,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目,合唱曲目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不同音乐形象有不同的旋律是基本要求。分辨声部的不同,树立合唱的感念,从而感受到歌唱中的和声之美,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中进行合唱,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设置情境,分别学唱“老牛”“小羊”的旋律,然后通过师生合作演唱二声部,再拓展为生生合作演唱二声部。分角色演唱过程中,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由简到难的过程,很容易分辨出“老牛的叫声低,小羊的叫声高”。老师再及时引导:“小羊和老牛同时叫是怎样的?谁来模仿?”就这样在游戏中模仿动物叫声,通过游戏来聆听二声部合唱效果,化难为简,去繁就简,运用无意识学习方式解决课堂难点,淡化了二声部教学的难度。关于二声部的对齐方式,还是用游戏的方式解决:两个音乐形象,各自有各自的旋律,两种动物同时叫。这样引导学生进行二声部旋律对齐,事半功倍。教师在指挥学生二声部游戏时,加入柯达伊手势的指挥,用手势表现旋律音高,学生很快就能正确的唱出二声部,并且用手势的高低引导学生声音音量的大小。这样的游戏歌唱状态,学生参与兴趣提高,激情迸发,主动感受到了音乐的氛围,也加强了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感悟,迅速体验音乐形象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二、在欣賞课型中提升学生音乐审美

音乐首先是一种听觉艺术,更是一种审美艺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思想。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一线音乐教师要时刻把音乐审美体现在音乐课堂实践中。让学生多听各种风格、各种地域的乐曲,不局限于课本中的音乐,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开展实践中,学生在充满美的音乐空间中,探索和体验不同的音乐艺术,审美情操也顺理成章的得到不断的深化和强化。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第一单元《我愿住在童话里》中,欣赏课《永远住在童话里》歌曲欣赏,二年级学生对生活充满向往,喜欢童话故事,喜爱音乐,会唱一些儿童歌曲,这首歌符合学生心理需求,他们于接受和学习这首歌曲。课堂欣赏这首乐曲时,首次聆听这首歌曲,孩子很容易被歌词中的童话人物吸引,初听时老师可以提问:歌曲中都唱了哪些童话人物(白雪公主、小矮人、海的女儿、稻草人)聆听第二遍歌:让学生感受音乐速度与情绪,反复聆听,当这首音乐学生已耳熟能详,让学生任意表演自己喜爱的人物,从而感受歌曲欢快、诙谐的情趣,在表演中提升学生音乐素养,音乐教学的主体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以及人文性,在小学低年级学段的音乐欣赏课上体现。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并没有对低学段的音乐技巧技能的掌握提更高的要求,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们既然“学有余”,我就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音乐知识的技能:“学会了演唱歌曲第二部分,你觉得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的情绪一样吗?”学生的回答第一段欢快,第二段抒情,从而引出老师的点评:“这就是音乐中的乐曲结构:二段体”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二段体 AB式结构”。然后深化知识点接着提问:“谁知道哪是A乐段?哪是B乐段?”这样层层深入的引导,让难点和音乐技巧变得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样拓宽知识点,艺术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用实际课例说明音乐知识,更易于学生接受。歌曲后半部分本身就是学生易于模唱的部分,也是高潮部分,这样的引导学生很自然就会明白歌曲的二段体结构,也能知道AB乐段是怎么回事,这个知识点水到渠成的就掌握了。

三、在音乐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是一种自由的,充满想象力的学科内容,并且非常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作为一线教师而言,我们对音乐课堂的组织和开展,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音乐需求,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性和自由性,使他们能够在充满乐趣的音乐活动中进行音乐的艺术表达。我教授的是低年龄段的学生,在日常的教学中,我适当的加入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奥尔夫与传统音乐教育不同,很明显的一点是参与性,通过说、唱、动、奏多种音乐活动来体验音乐,游戏式的教学方式更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教学中,我经常会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来让学生去敲击节奏理解音符的时值,比如刮奏长长的尺子去感受二分音符的时值;强弱交替的敲奏铅笔盒去感受二拍子;我还从网上学习了最近非常流行的《杯子舞》和声势打击方法,结合课本内容先从稳定拍开始,敲击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慢慢的过渡到在我原有固定节奏基础的同时,让学生试着去改变一些节奏型,最后甚至可以两个声部一起敲击。这样让学生们主动地理解和感受节奏,如此一来,学生的想象力不仅得到了激发,音乐实践的自信心也得以拓展,创新力和创造意识也得到了新的启发。去年我还编排了一个《杯子舞》的节目,让更多的学生学以致用,能够灵活的在音乐活动中加以实践。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开展和实践对于学生终生音乐兴趣、素质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具有基础性作用。所以,对于小学一线音乐教师而言,我们要积极的借助科学的教学方法,创造广泛的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音乐素质能力培养。在教学实践环节,不仅要重视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构建,也要延续课外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在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同时,游刃有余的在音乐实践中加以运用,彰显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学的功能和价值。此外,我们也要结合小学音乐教学开展现状,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的展开教学策划,为学生全面素质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提供保障,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谭云波,李飞.新形势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培养路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198-199.

[2]祁喜艳.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A].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猜你喜欢

学生参与歌唱教学欣赏教学
聆听,让生命如花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如何在歌唱中正确运用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