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看电影获得美感经验是自由的经验

2020-06-19白盼盼刘锦淇

神州·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自由

白盼盼?刘锦淇

摘要:美感经验是自由的经验,美感经验是审美活动的唯一标志,是审美活动发生时的一种经验状态,本文笔者通过对电影《美丽心灵》主人公纳什人生中酸甜苦辣的分析,感受纳什的成功、喜悦、幸福、苦难与磨练,并获得自由的美感经验。

关键词:美感经验;自由;《美丽心灵》;审美活动

一、美感经验是审美活动的的唯一标志,是审美活动发生时的一种经验状态

什么叫做美感经验呢?是指我们在欣赏自然美景或艺术美时的心理活动。美感经验不仅仅是生理感官层次上的,更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感受变化,是心灵的净化,是精神层面的上升。

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在为生活的忙碌奔波中,偶尔能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偷得一刻余闲,听听周杰伦的歌、坐在窗前翻看一本小说或是约着好友一起坐下来看一部电影,一转瞬间仿佛你就跟着作者到另一世界里去。你仿佛看到李白独自一人“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孤寂的身影。武松过冈杀虎时,你提心吊胆地挂念他的结局;他成功了,你也和他感到同样的欣喜。秦舞阳见着秦始皇变色时,你心里和荆轲一样焦急;秦始皇绕柱而走时,你心里又和他一样失望。人世的悲欢得失都是一场热闹戏。[1]

这些境界,或许源于自然,或来自艺术,种类多种多样,但都是“美感经验”。

二、自由的美感经验

所谓美感或者美感经验,从心理感受上讲,也就是审美活动(包括艺术创造和艺术鉴赏)发生时所产生的一种具有独特的心醉神迷的瞬间经验。[2]

自由,是指在法律的规定范围内,使用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同样,在字典里,自由是不受限制,不受约束。现实中,无论我们是处于现实的法律法规约束之下,还是处于道德的自我制约之下;不管是身处外部自然世界的控制之下,还是处于社会生存的压力之下,人的经验都不会是自由的。[3]

从学生的角度切身来谈,上大学前的学习都是为了能够获得一个好的高考成绩,从而考上一所好大学,然后找到好的工作。父母和老师更是对我们给予很大的期望,作为学生的我们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压力下,唯有努力学习,那么如此何谈自由呢?上了大学后,我们需要自主学习,因为大学里不再有老师家长在身边督促你,相对而言你是自由的,因为自由活动的时间确实是多了,你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出去玩、去逛街或者不断汲取知识充实自己等等。但作为学生的本职,学习是不可以懈怠的,如果学习成绩太差,老师还是会找你谈话,家长也是经常询问。作为学生的我们又何谈真正的自由。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比如不能在公共场合喧哗、不能在图书馆里大吵大闹、不能去掠夺抢占别人的东西等等,都是因为各种来自道德、规章制度和法律约束着我们的行为。所以说我们是不自由。

三、在电影中《美丽心灵》获得自由的经验

生活中的我们,出身、性别、年龄、成长的空间、时间都受限制,每个人都只有一条生命,但却当我们在观影过程中却可以体验另一种生命,发现生活的另外一重天空。生命的长度得到增加,厚度增加,精神也得到升华。[4]

电影《美丽心灵》讲述了约翰-纳什生平的传记,一个真正的天才的故事。观影过程中,我们体会着纳什的生命历程,感受作为数学天才的不易与辛酸。

当看到纳什从小生性孤僻,言语不多,拒绝社交,与其他同学的生活格格不入。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数学研究上,忽视了与周围同学的相处。这一刻,仿佛孤单、渴望被认同的就是自己。我们被那种孤独的负面情绪感染。

纳什与幻想中的舍友查尔斯的谈话时说道:“我不喜欢人们,人们也不喜欢我。”“查尔斯”这个幻想的人物说明了纳什在潜意识里希望拥有朋友,得到认可。这时候我们刚刚融入一个新的环境时的记忆就会被勾起,这时,我们就是纳什,渴望有拥有朋友,得到认可。

看到纳什在躲避暗杀时的惊恐;看到婴儿在浴缸里差点被水淹了的场景,我们又觉得自己似乎和纳什的妻子感同身受,内心充满了恐慌;看到纳什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的,我们感受着他分不清现实与虚假的无措、痛苦。当画面转换为纳什选择靠自己的意志坚持活下去。他选择忽视幻想中的人物,像瘾君子控制自己的毒瘾一样,他靠意志控制着自己对数字的幻想和对未来的憧憬。仿佛对世界有了新的希望,这一刻,任何困难都不能打到他。电影最后当看到纳什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教授,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我们又由衷的为纳什成就感到激动与开心,仿佛获和诺贝尔奖的那个人是我们,更有同学不禁潸然泪下。

通过观看电影《美丽心灵》,我们不仅了解到一个精神患者的痛苦,更是体验了纳什的人生,感受他人生中的酸甜苦辣。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们体验到不同的人生,在这两小时内我们是自由的,同时获得了新的美感经验,生命的长度被增加,厚度增加,精神的到深化,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哲学道理。

参考文献:

[1]《朱光潜全集》第1卷,<美感经验的分析(一):形象的直觉>,205-215页,朱光潜,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版。

[2]《美学概论》(第4版)[M].牛宏宝.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3]《审美教育书简》[德]席勒冯至,范大灿,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39

[4]馮清贵.影视艺术审美教育探微[J].教育评论,2011(6).

作者简介:白盼盼(1998.10-)女,汉族,籍贯:陕西延安,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环境景观。

刘锦淇(1997.03-)女,汉族,籍贯:河南驻马店,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自由
哈克贝里·费恩:美国价值观的“小代表”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