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监管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影响分析
2020-06-19李娜
摘要:本文通过对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的解读,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总体层面分析了统一监管政策对保本理财、非保本理财、多层嵌套、期限错配、发行方式、产品分级、净值化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同时也从不同类型银行层面对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的理财业务影响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统一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06-0158-02
一、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解读
随着货币政策边际收紧以及统一监管到来,我国资产管理行业高速扩张时期基本宣告结束。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的出台,意味着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开始全面规范。资管新规在资金端、投资端均提出了更高要求,核心是打破刚兑、破除多层嵌套、禁止资金池,目的在于规范化业务操作,减少监管套利,防范金融风险。在资管新规的基础上,理财新规针对银行理财做出了更明确的细则要求,一是防止资金纯粹规避政策的空转,缩短融资链条,明确了理财产品不得投资本行和其他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二是强化穿透式监管,要求银行充分披露底层资产,但投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除外;三是传递出未来同类资管产品统一监管标准将在理财子公司层面具体落地。
二、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
一是表内保本理财产品将不再被允许。根据资管新规,从实施之日(2018年4月27日)起,商业银行就不能再新发行保本理财产品,但从过渡期安排来看,2020年年底之前,如果原有的保本理财产品含有未到期资产,商业银行可以接续发行原有产品。以前保本理财被计入结构性存款,但这与国际上通行的、真正意义上的结构性存款存在较大区别。真正意义上的结构性存款在法律关系、业务本质、会计处理、风险机制等方面与理财产品“代客理财”的属性存在巨大差异。结构性存款视同存款管理,相应需要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对应资产也需要按监管要求计提资本和拨备。由于资管新规禁止新发行表内保本理财产品,相应随着保本理财产品的萎缩,真正意义上的结构性存款发行呈现明显的增长。
二是发行方式将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率。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将理财产品分为公募和私募。由于公募产品只能投资于标准化资产和上市交易的股票,非标资产不再投资范围内,所以收益率或将低于原有的理财产品。事实上,按照现有的理财产品发行方式,公募发行是绝大多数,由于多层嵌套和规避监管政策,事实上可以投资的资产范围要远大于资管新规明确的公募产品。
三是多层嵌套类产品基本消失。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均明确理财产品可以再投资一层由受监管部门依法监管的其他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但所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不得再投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产品。由于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是对资管行业的重塑,原有的产品创新模式,即以嵌套规避监管政策为主的模式基本消失。关于嵌套的规范,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一个是在多元监管体制下,没有明显违反监管规定的业务,一般来说都是为了监管套利,将受到严格限制,最多一层嵌套的约束将使得原有的交易结构不具有可行性,但在统一监管背景下,这些业务也没有必要继续进行多层嵌套。另一个是,明显违反监管规定的业务,如代持、第三方兜底、抽屉协议等,这些业务将受到严格打击。此外,理财产品投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可不再穿透至底层资产,所以监管层并未限制对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的两层嵌套,因此公募FOF及MOM模式仍可沿用。
四是非标资产投资将受到严格控制。资管新规规定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等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交易的资产为标准化资产,同时还需要符合等分化可交易、信息披露充分、集中登记独立托管、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等要求。而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之外的债权类资产均为非标资产。这让以往处于监管模糊地带的“非非标”资产无处遁形。“非非标”是指比照《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13〕8号)对非标资产范围的界定,存在争议的资产类别,以前按照惯例未被列入非标资产的统计,比如“明股实债”、结构化资本市场业务等。按照新的政策要求,这些都将被纳入非标资产的行列,这会使得很多银行额度超标。
五是严格限制期限错配对非标投资也会产生很大影响。新政策要求非标资产资产期限不得低于产品期限,这让以往依靠期限错配投资非标资产的模式不再合规。另外,还有交易结构的限制,再加上去杠杆(或稳杠杆)、结构性融资政策限制等,使得非标资产的可投资范围受到较大限制。同时新政策要求商业银行发行的封闭式理财产品的期限不得低于90天;开放式理财产品所投资资产的流动性应当与投资者赎回需求相匹配,确保持有足够的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资产,以备投资者赎回。这些规定都严格约束了期限错配,如果控制市场利率、金融体系流动性等变量,必然造成相同期限的理财产品在新政策下收益率降低。
六是净值化管理将重塑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体系。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均体现了净值化管理的思想,产品净值化管理是打破刚性兑付的最重要手段。净值化管理也会存在理财客户接受度的问题,从资管新规之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下降也可以看出,理财客户购买的积极性不高。但无论怎样,净值化产品是大势所趋,净值化管理势在必行,商业银行需要积极推广,加快培育和引导。另外净值化管理还会对商业银行理财管理系统产生较大影响,原有的产品体系将逐步被重塑,这涉及估值体系、信息披露、客户维护等重要系统的重建。
七是产品分级杠杆水平限制约束了高杠杆产品。资管新规要求公募产品和开放式私募产品不得进行份额分级,并对分级私募产品进行了杠杆比例限制。一方面会减少以往高杠杆比例的分级产品,由于以往大多数理财产品发行方式类似于公募,其中不乏分级产品,所以也会降低了此类产品的收益率。
三、资管新规对不同类型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
一是国有大型银行。资管新规之前,依据《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13〕8号),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的余额受到不高于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总资产的4%的限制,国有大型银行凭借存量理财和总资产高的优势,获得了较高的非标资产投资额度;然而资管新规对非标资产投向和期限错配的限制,使得国有大型银行存量非标资产消化压力要明显大于其他銀行,非保本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更为明显。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在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非标转标”会成为新的趋势,标准化资产的投资会增加。第一,相较而言,国有大型银行在标准化资产投资方面更具优势,资本的优势使其处理非标资产投资更具灵活性。第二,产品转型和规范管理方面虽对各类型银行政策一致,但体现在实际操作中对国有大型银行更为有利。从产品转型角度来看,国有大型银行的资源优势明显,国家信用的背书使得转型期理财投资者更加信赖安全性更高的国有大型银行;从业务合规角度来看,国有大型银行业务一直以来相对规范。因此,总体来看,国有大型银行转型方面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业务合规方面受到冲击要明显小于其他类型银行。
二是股份制银行。股份制银行与国有大型银行有类似之处,不同之处在于,国有大型银行综合实体均较强,资源优势十分明显,而股份制银行之间则有较大的差别。股份制银行与国有大型银行同样面临较大的非标资产消化压力,虽然绝对规模一般来说要小于国有大型银行,但由于股份制银行创新力度或激进程度最强,所以非标额度投资更加接近于政策上限,非标资产处置压力较大;同时由于资本实力小于国有大型银行,所以处理非标资产投资的腾挪空间要小于国有大型银行。按照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如果“非非标”类资产占比较高,那么化解压力会相对较大。另外,股份制银行标准化资产的投研能力差异较大,处于市场前列的股份制银行,标准化资产投研能力较强,相对来说,可以抵消一部分资管新规非标资产限制的影响,另一些则面临较大的消化压力。产品转型和规范管理对于股份制银行影响差异也会较大,客户基础和系统建设一直较好的银行受到的影响会比较小,但多数股份制银行在这方面的影响会大于国有大型银行。总体来说,业务相对规范股份制银行接近于国有大行的情况,部分业务激进,与监管方向背离较远的股份制银行,如同业业务占比较高,会受到较大冲击。
三是城商行、农商行。虽然城商行理财产品模式创新力度或激进程度最高,但限于理财业务规模,其绝对非标资产投资规模并不大,农商行则更小,所以处理的压力并不大。但是从业务规范的角度,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出台后,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城商行和农商行。第一,多层嵌套限制加上同业业务规范,使得城商行、农商行的很多业务模式难以为继。两类银行理财资产端投资能力和负债端的之一均处于劣势地位,很多业务需要依赖于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通过同业业务和多层嵌套的模式来弥补,所以新规之下必然面临较大冲击。第二,合规压力较大。资管新规之前,为抢占市场,两类银行在产品模式设计上更为激进,很多合规性存在瑕疵。第三,城商行、农商行限于自身能力,在产品管理、系统建设等领域劣势地位会更加凸显。从资管新规的导向看,新政策对商业银行主动投资、研究能力、系统建设、渠道资源等方面要求更高,显然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更具优势。总体看,城商行、农商行面临压力较大,业务合规方面受到冲击要大于其他类型银行。
四、结语
总体上,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最大程度消除了监管套利空间,力图防范和化解理财产品形成的潜在金融风险,与以往针对某一领域和碎片化的监管文件相比,系统性更强,同时资管新规的思路是统一监管,以往金融机构主要采取的、利用不同监管领域政策差异规避监管政策的方式几乎不再有空间。同时,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政策推进更加稳妥、审慎,也防范了对市场产生过大的冲击。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督的指导意见》
[EB/OL].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3529606/index.html.
[2]银保监会.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银保监会2018年第6号令)[EB/OL].(2018-09-28).http://www.cbrc.gov.cn/chinese/newShouDoc/8F256782CDD74BABB776B1B33F1B6BC0.html.
[3]银保监会.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辦法(银保监会2018年第7号令)[EB/OL].(2018-12-02).http://www.cbrc.gov.cn/chinese/newShouDoc/C441E44624394A76B25051CA7F4AFE5C.html.
作者简介:
李娜,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金融投资。